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原则、目标、基本任务、完善措施、工作推进机制等,再次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处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黑龙江省正处于外向型经济转型期,对从事发展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需求量基本稳定,而对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例非常低,该领域教育教学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意义
  丰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弥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不足。作者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地方本科院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优化办学条件;创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教研赛”融合;改革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变革授课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逐步建立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参与行业企业运行的产教融合治理结构;加强本专业实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和地方产业对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双语型、国际化”优质教师团队;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人才成长通道,搭建高效就业平台。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几年前倍受追捧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已被亮起红牌。地方本科院校的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步下滑,与高职高专相比较已经丧失了就业优势。从用人单位分析,企业认为他们需要的不是“实习生”而是进入企业即可工作的动手能力强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从高校来看,绝大多数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和思维目前还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年代,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理论基础完备,而对国际贸易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缺发系统学习与训练。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偏差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期,高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岗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很多地方院校由于观念和资金的限制导致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国贸专业的毕业生看似掌握了行业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实际上在工作岗位上却因缺乏必备的国际贸易从业技能而无所适从。
  2、课程设置陈旧
  笔者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调研对象,系统调查了国贸专业课程安排,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从四年整体课程安排上来看,依旧是理论课过多实践课偏少。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学校发展趋势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等情况,国易专业应该在保留核心基础课程不变基础上,做出更好的调整,为满足“应用型”需要,课程安排中尽力做到每门课程都能增强学生的一项技能,都可以学到满足某一岗位的基本知识。
  3、缺乏岗位胜任力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执业能力、提升岗位胜任力方面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实践分两种形式:第一结合课堂理论内容进行校内模拟软件操作,在虚拟仿真的环境中模拟真实企业的报关报检等具体业务。第二种形式是建设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输送学生到企业中去、引进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来。就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院校在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面子工程”居多,真正在做实践实训、校企融合的院校很少,因此高校毕业生岗位胜任力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4、教学团队缺乏外贸企业从业背景
  近几年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高校,一线授课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全员硕士化学历标准,更有一些高标准院校新入职教师均要求为博士学历,这些从校园到校园的年轻教师学科理论水平高,但缺乏社会行业任职经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类教师的课程内容往往是空洞的、乏味的,只是把架空的理论再一次脱离实际传授给学生,于是培养出的学生也是很难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与高校培养目标的严重错位导致了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
  三、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走访了黑龙江省与国际贸易行业相关的部分企业,?用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调研得出一下结论。首先,黑龙江省地处中俄边境,双边贸易往来频繁,因此外贸公司初级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虽然外贸公司每年都会招聘大量毕业生入职工作,但入职初期业务能力强、个人综合素质突出的优质毕业生凤毛麟角,而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大多是不满意,需要再培训。其次,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我省开展对外贸易国家单一,业务量相对小,因此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用人特点是重业务能力轻管理水平,这就为我们地方本科院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即教学环节一定要紧紧围绕地方企业特点,面向用人市场的需求培养专业技能熟练、业务水平高的一线工作人员。
  (一)设置与就业岗位能力目标想吻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外贸岗位的技能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贸易业务处理与实际操作能力、国际经营与行销能力、贸易金融操作能力全球视野与多元化文化认知能力、品格与职场伦理养成能力等。利用软件进行实训操作;并将将课程与外贸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就业力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种岗位都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加大现有教师的企业顶岗实习力度,延长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鼓励教师考取外贸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聘请外贸和金融行业企业的专家进入校园成为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引入”聘请有多年外贸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士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训实习指导,结合其实际工作情况将工作流程方法以及技巧教授学生,将企业工作内容前置到课堂中来,从而进一步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式衔接。
  (三)打造校地、校企合作发展联盟
  应建立以专业方向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采用模块设计,每个模块至少一个合作的企业,以任务推动型带动教学任务的开展。可以采用学分置换的方式,鼓励学生社团融入企业的工作流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工作的热情。积极联络行业企业,大一的学生启动参观实习,大二的学生开始启动体验实习,大三大四的学生启动专业实习和就业实习。(作者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相关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贸易本科院校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路径探讨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