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选择方向

  一、前言
  (一)本文的实用价值和拟解决问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七年之多,但全球经济依然并不平静,各类潜在的风险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一些国家仍未解决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影响。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提高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国内需求问题,大多数经济体都应该选择以保持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政策。
  2013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美国和欧盟曾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导致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源的出现: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虽然中国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也遇到了高速增长中增速放缓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 %,比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跌至年内最低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低于去年同期及去年年末;投资增速回落趋势延续,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虽然消费数据有所回升,但增速仍低于去年同期及去年末。2015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1-10月累计同比增长10.6%。通货紧缩压力加重。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3%,比9月回落0.3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9%,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近期统计局公布的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跌至6.9%。
  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必须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多层次、多方面考虑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特点,锁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在金融体系完善、金融体系改革、经融市场的培育等方面采取措施,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才能在经济“乱世”中稳定其增长,在世界经济中保持竞争力。
  (二)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配合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市场、生产、资本的国际化,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集中在两个方面:内部平衡,即消除通货膨胀的失业;外部平衡,即消除顺差和逆差。对于浮动汇率下的政策配合,我们可以斯旺图形作为工具,对内外平衡和政策配合做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保持外部平衡,消除贸易收支顺差,国内实际支出必须增加,以增加进口,减少出口;为了保持内部平衡,国内实际支出必须增加以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而图中交点,则是政府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即内部和外部平衡同时实现。
  2、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斯旺图示建立于两个假设前提之上:不考虑资本流动;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前价格水平不变。诚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斯旺图形为经济政策选择方向奠定了基础,这也解释了丁伯根法则的原因:政府要达到N个目标,就需要有相互独立的N种手段。仅仅使用调整政策或者汇率政策寻求内部平衡、外部平衡同时实现,必将导致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目标的冲突,也就是所谓的“米德冲突”。解决米德冲突的途径在于针对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两个政策目标,同时采取支出调整政策和汇率政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告诉我们,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因此,政府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的同时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同时从多方面采取调整政策和政策配合,将是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主导思想,从而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二、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一)中外经济历史和经济政策对比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外经济历史和经济政策的对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选择当前经济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更好地预见未来经济方向,避免经济危机周期的复发,平稳经济增长。
  美国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曾将房贷市场通过三个指标进行细分:信用评分、债务占收入的比重、一些证明材料。美国金融机构先划出一块优质房贷市场,这些贷款客户的信用评分高,债务所占收入比例小,银行贷款占房价的比重小,各种证明材料齐全。介于优质房贷和次级房贷之间是次优房贷市场,这些贷款客户的的信用评分较低,债务所占收入比例较大,贷款占房价的比重较大,此外,可能有些证明材料没带全,这类市场在美国整个房贷里面约占小部分。把美国经济拖入深渊,把世界经济拖入负增长的是次级房贷,这部分贷款客户的信用评分很低,债务所占收入比例高,银行贷款的部分占总房价的比重大。然而,当美国次贷高涨的时候,银行仍然把钱贷给客户买房子,哪怕没有首付,甚至连资信资料也没有。随着供求关系的调整,加上美国银行利率较低,房价持续走高,导致次贷需求越来越旺盛,此时房地产已经过度膨胀,而购买力是有限的,这就必然会导致供过于求的结果。泡沫经济倒下,房价下跌,与此同时美联储上调利率,还款成本反而增加,新贷款不能还上就贷款,违约率上升,信用降低,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而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强国,此次危机波及全球。美国通过四次量化宽松政策才逐步稳定了经济,然而,QE是一种极端的做法,极有可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从本质上讲,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次信用危机。   在法国,正如其他发达国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是生产系统的演变和发展。从十七世纪皇家时期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从1945年起,公共权力极大地影响了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的两个原因是经济衔接和权力政策。1944年到1960期间,法国经历了工业的重建和现代化建设,工业的扩张,贸易自由化三个阶段,优先扩张政策成为第四次工业计划的主要目标。此后,工业政策打开了贸易的大门,法国实现了短时期中的快速经济增长,继而扶持其他产业经济。从1988年起,新一轮的工业政策到来,法国采取了既不私有化,也不国有化的做法,而是采用共同商议的方法,从而发展企业的规模。就方式而言,强调了三个中轴线:以财政和工业公共部门为轴;以企业发展为轴(特别是中小企业);以技术政策为轴。
  中国经常提到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一些政治因素,中国政府尝试着实现尽可能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尽可能长的时间段中。而这,需要经济政策的组织。诚然,中国政府试图减少由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种种不便,从中国发展的角度讲,经济增长不能只依靠消费,同时也需要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和出口相关的投资增长。此外,人民币贬值(2005年7月后的再评估)的选择阻止了中国能够靠近市场经济模型的可能,因为这个选择暗示着在经济增长率下荒谬的低利率,同时也强制对信贷和投资的政府管理监控,最终导致储蓄状况和投资状况信息失灵。通过出口和资本积累的高速增长也会有很多风险:国际财政的失衡伴随着以后财政危机的风险;其余国家反对中国市场的反应以及相关的失业率上升。我们应该理解中国的目标是稳定其增长,但是同时避免隐藏的危机。
  (二)当前中国经济问题
  通过对中外经济历史和经济政策的分析,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现状,中国经济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能过剩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由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再加上投资方向的扩大,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也就是产能过剩。与此同时,国民人居收入增长速度缓慢,通货膨胀追赶着储蓄利率,人们不能完全购买所制造的各种产品,导致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短节,进而影响了企业盈亏平衡点的移动,一旦长期企业亏损,流动资金的枯竭将会导致企业信誉的下降,银行将紧缩银根,最终企业倒闭。而国民经济正是有无数企业构成,如果大规模的企业亏损甚至是倒闭,国家财政收入将会陷入僵局,员工收入将会减少,进一步导致购买力的下降,国家难以投资科研、教育、民生、国防等领域,经济发展受限,甚至导致滞涨的局面,陷入恶性循环。从另一方面讲,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是一个国家从欠发达到接近发达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提高市场购买力,刺激消费,平衡供求关系,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将是中国经济首先解决的问题。
  2、股市震荡
  从去年十月起,股市不断下跌,造成股市强烈震荡,房市萎靡不振的影响。正如之前所分析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样,股市的核心是信心问题。其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重要。中国人口基数大,需求量也大,毕竟中国老百姓买房子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炒房的人也毕竟只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大家对中国经济信心就会增强,回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然而,当股市震荡,由国家注入资金而稳定股票市场的做法只能在短时间内稳住股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导致股市震荡原因的问题。一方面,是股民对中国经济是否开始进入经济泡沫的不同看法;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金融制度上的不完善而导致幕后操盘的重大后果。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只在经济建设上下苦力的道路并不能长远,更应该建立健全金融体系,优化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法律环境,多管齐下才能让中国经济发展地更加稳定和长远。
  3、城乡差距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现在城市跟乡村间仍有四个不利于协调发展的机制在发挥作用。一是,工农产品剪刀差依然严峻。二是,农村资本向城市的不可逆流动。农村老百姓的存款老百姓用不了,绝大多数被银行拆到城里用了。三是,人力资本由农村往城市的不可逆流动。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太低,有识之士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原本弱势的农业又由一群弱势的人群经营。四是,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城市化大量低价侵占。很多地方搞开发区,为了吸引项目,实行零地价。随着城乡差距的扩大,区域发展也处于失衡状态,从而导致了居民收入、财政收入等相差甚远。再扩大范围来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会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在发展,老百姓的收入也在提高,然而一些重要的民生问题却有待解决,比如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只有保障了民生,和谐社会才能被构建。
  (三)中国2015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
  以下为中国政府2015年推出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改革措施:
  1、扩投资
  --发改委1月27日公布两项总计投资逾300亿元人民币的获批公路工程。
  --发改委1月26日批复云南香格里拉至丽江公路等两项公路建设和一项航道建设工程,合计总投资268.05亿元人民币。
  --发改委1月16日批复新建弥勒至蒙自铁路以及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两项目合计投资531亿元人民币。
  --国务院1月14日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2、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称,增加再贷款额度500亿元人民币,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以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
  3、财税
  --中国财政部1月27日发布通知,自2015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并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征收,适用税率均为4%。
  --中国继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自1月13日起将汽油、石脑油等的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这亦中国连续第三个月提高成品油消费税。   --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起,对部分文化服务出口、现行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旨在支持对外文化贸易,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中国财政部通知称,自今年1月1日起,针对铜条、杆及型材出口开始实施9%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将铜箔的出口退税率自13%提高至17%。
  --为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中国从今年1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另外还将取消或暂停征收12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4、改革
  *--中国政府网1月2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包括投资管理领域,贸易便利化领域及金融领域等。
  --中国国务院1月14日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1月7日常务会议称,将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按照依法行政、公开公正、便民高效、严格问责的原则。
  注:*代表新增。
  三、中国经济问题成因分析
  (一)中国经济问题内在原因
  1、投资过热
  近年,国内投资过热也是全国经济放缓、增速下行的一个主要因素,其核心正如产能过剩一样,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企业进行投资的理由至少有三种:第一,企业将闲余现金转换为投资以产生较高的收益;第二,一些诸如互助基金和养老金基金的经济实体,其成立的目的就是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第三,企业投资可能是出于战略方面的需要,例如,投资竞争对手、供应商、甚至客户。从国家内部讲,包括汽车、手机、电视、钢铁、水泥、煤炭等在内的很多产业,在多年连续高速增加资产投资后,生产力迅速提高,产出增加。然而老百姓的购买力增长速度落后于产品制造的速度,就会导致产品积压,价格降低的现象,从而导致之前所提到的产能过剩。从国际市场讲,中国外汇储备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也就是对出口依赖较大,然而我国许多重要的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出口国经济恢复缓慢,甚至极个别有经济衰退的迹象,国际购买力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市场,进而加大了国内购买力的压力。因此,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投资过热必将造成购买力的不足,从而中国经济增速减慢。然而只通过中国影响全球经济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提高国内购买力,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在顶住全球经济压力的同时抓住机遇,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经济结构不合理
  首先,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失衡,导致内需不足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中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更应该讲眼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其次,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导致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我国人口几乎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总资源居世界前列,然后人均资源有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耕地、森林等。之前我们谈到法国从1914年开始的经济历史和经济政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应该重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农业是生产之本,工业是发展之本,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只在工业上下工夫将会对经济的持续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国经济更加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目前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低下,这也是为什么经济结构转型至关重要。因此,发展服务业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对物流、商品、流动环节的管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3、能源需求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源需求也逐渐增加,以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能源的消费水平增高而导致的对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负外部性的影响也比较大,如果中国不能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中能源需求和环境威胁的关系,必将导致很重要的矛盾。同时,中国属于石油消费大国,而石油输出国处于几乎垄断市场的地位,从而能源需求的成本增高,再加上能源有限,从长期考虑,能源创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这两方面讲,中国经济发展不得不考虑对负外部性的控制和对科技发展的迫切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新能源开发的目标。
  (二)中国经济问题外在原因
  1、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离不开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十九世纪末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从汇率制度的确定,到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再到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的确定,国际货币体制的建立起到了稳定世界经济的总用。然而,在世界统一货币到来之前,只要有国际国币体制的存在,就会有汇率变化的风险,从而对一国经济产生影响进而对世界经济造成混乱的局面。在当前的浮动汇率制下,发达国家往往采用货币主动贬值的手段达到贸易顺差的目的,进而摆脱经济停滞的困境,这就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如此频繁,国际贸易风险加大,汇率变动幅度变大,将会导致国际货币危机。中国在国际化道路上对外贸易越加频繁,合作关系也更加密切,同时依赖出口,长期顺差,稳定人民币汇率、抑制高速通货膨胀将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2、错中复杂的国际环境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新兴大国已日益成为影响国际格局调整的一股关键性力量,在推动世界发展、维护全球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内外处境变得更为困难,社会生产和消费能力被削弱,虽然采取了大幅度“刺激”政策,但是经济仍然持续低迷,对内急需修复经济运转、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一些系统性故障,对外则需要应对自身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相对下降的挑战。然而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国家综合国力持续上升,表现出较强的韧性,经过短暂混乱,重新回到增长轨道。正因为这样,中国有中国的经济,世界有世界的经济,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各大国虽然都有避免对抗、加强合作的愿望,但因为文化、历史等的不同,其战略取向和政策目标也不同,经济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对中国而言,虽然中国对内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快速恢复,但是对外经济依旧是个问题。其一,由于世界流动性的减少,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影响较大。其二,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相当高,由于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明显,我国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三,投资者进行投资,消费者进行消费,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投资和消费的信心,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然而,我们既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增强我们克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在政策上要采取积极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当前中国经济政策选择方向
  有学者认为,经济危机总是有周期性的,然而经济危机的起源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被强调的收入不平等。实际上,作为低等收入者,由于收入有限,消费能力保持不变,而作为高等收入者,资本的积累增加了可消费产品同时扩大产业规模,在收购能力不足的条件下无法回收没被低等收入者消费的产品,如果不能再投资生产的产品,就会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为主,同时从完善金融体系、健全信用体系、加强政府监督等方面入手,真正做到多管齐下,才能使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关系到每个人,是个人理财中的重要话题,也是与拉动内需、收入分配制度、通货膨胀预期等宏观经济问题直接相关的个人财务问题。目前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收到广泛的诟病,穷人和中产阶层成为了纳税的主力军,富人反而有各种方式免于缴税。因此,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成为个税改革的重点之一。此外,目前我国个税征收主要采取的是分类税制,即对同一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按其所得的不同来源进行分类,如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租赁经营所得等,每一类所得按照单独的税率分别计征所得税。与中国相比,部分发达国家现采用的是税制是综合税制,即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项所得,不分其渠道和所得,综合计算征收所得税的一种制度。综合税制充分体现了公平、法治、效率的原则,这也可以作为个税改革的参考方向。总而言之,想要减少城乡差距、刺激消费,提高个税起征点和累进税制的思想将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
  (二)完善金融体系
  我国当前的投资、贷款、融资等金融体系并不完善,其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例如,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长期以来银行信贷这一主要渠道,而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不断增加为中小型企业所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再如,从银行系统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银行依靠利息差创造利润为主,同时推广贵金属、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而国外银行立足于服务,通过保险、房地产、中间服务等盈利。相比之下,我国传统银行也有待结构转型。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各种P2P理产产品的推出,传统银行的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金融体系的完善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必需,同时考虑到我国实体经济中中小企业的比重,对非国有金融机构开放市场,培养民间中小金融机构也将是金融体系完善的一个方向。另外,在完善金融体系的同时,优化法律环境也是随之而来的任务,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针,因此有关金融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也必不可少。
  (三)健全信用体制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应该积极借鉴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逐步发展和完善与银行借贷相关的信用担保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投资建设、拉动内需,达到发展经济的目标。从经济角度来讲,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发达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市场经济将会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经济。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中的所有交换行为,其本质都是建立在从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上。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如果没有健全的信用体制,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运行,甚至会降低市场的有序性,从而严重影响市场上所有经济行为。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法律问题,当前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制。
  (四)加强政府监督
  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此外,近日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别提款权的成功表明了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标志着人民币想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近了一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督迫在眉睫的决定。然而,我国金融监管不管是内容,方式手段还是模式体制都并不完善,创造性地革新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权力的行驶是否正当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只有加强政府监督才能使政府权为民用,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行政管理效率,防止权力的滥用和缺失,保证政府清正廉洁,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加强政府监督可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只有有效的监督,才能纠正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灵,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社会福利。
  五、结束语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强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目共睹的,当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沾沾自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正如以上讨论的,中国经济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丁伯根法则告诉我们,要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就需要有足够多的经济政策。然而,经济学中一个典型的宏观经济政策争论问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反对者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发生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但对于中国市场经济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关论文

中国中国经济方向当前政策选择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基于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