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新闻责任:实践、原理与历史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2-2-0006-03
  责任是一种担当。有担当的人能得到社会尊重,负责任的媒体则能得到公众的信任。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各种利益的驱动,常常使得新闻责任旁落:媒体越来越多地报道无关痛痒的小新闻,热衷于揭秘、煽情和小道消息;有害新闻信息泛滥加剧;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时有发生;一些歪曲事实的信息传播,给国家、社会和公众带来了负面影响……信息时代的新闻业面临着一个严肃的话题:新闻应该对社会进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一问题绝不仅仅限于社会法律、道德的层面,更涉及新闻业务、新闻管理及新闻理论等诸多层面。因此,有必要重温新闻责任,探究新闻责任的内涵、原理与实现条件,深化责任意识,服务新闻实践。
  一、历史溯源
  “作为社会的人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去承担责任,才能既向个人负责,又向社会负责。尽心尽责有利于社会和自己,失责渎职不利于社会和自己。”[1]193
  ――恩格斯
  新闻责任问题由来已久。但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思考与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46年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的罗伯特?哈钦斯等人起草了《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主张新闻自由应以社会责任为规范,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正式提出,后来在1956年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这一理论被系统阐发并广泛传播,社会责任理论成为西方新闻思潮的主要代表。
  对新闻责任的重视并非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所独有。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报刊工作的一系列文章、对话中,也曾涉及这个问题。强调新闻责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特征。早在1849年,马克思在针对《新莱茵报》的审判法庭上,就曾明确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2]275在中国,新闻界一向强调、推崇新闻责任。从王韬、梁启超到徐宝璜、李大钊,都已认识到新闻传媒要在沟通、教育、监督与导向方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新闻责任的深刻认识,也始终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从1922年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刊物《向导》诞生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强调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一定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正如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致读者》中所说:“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从它创刊到现在,一直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二、如何认识新闻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按照《汉语大辞典》的解释,责任的含义有三: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分内应做之事;因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所应承担的过失。责任的概念,既包含法律上的含义,也有伦理上的意义,进而还有职业的特定要求。
  那么,什么是新闻责任?新闻责任是新闻业、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恪守的行为准则与应尽的义务,即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社会存在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新闻责任的内容和形式。因而新闻责任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责任也各不相同。但不论怎样变化,对社会负责,这个责任的客体基本不变。只是新闻责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与要求,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理解与实施。
  在这里,新闻责任的客体――社会,并不是一个抽象而空泛的概念。汉语辞典中对社会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二是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的观点则揭示了社会的本质,那就是“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3]66因此,社会绝不是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也就是说,社会是一个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按照一定规律而运动变化。社会主要包含着: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三个不同层次。考察新闻责任的客体,需要从社会系统本身出发,从社会关系中去考察、研究新闻责任,这是我们的理论起点。
  就其理论基石而言――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判断决定了新闻责任的基本走向;对新闻自由的解释左右了新闻责任的内涵;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奠定了新闻责任的理论基石;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规定了新闻责任的具体内容。
  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新闻责任的性质,基于不同经济关系之上的新闻传媒及新闻传播活动,必然会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形成不同的规范原则;新闻责任往往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
  三、强调新闻责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工作者对事实负责、对群众负责、对社会负责;要求新闻工作者运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地、辨证地、历史地考察新闻传播现象,深入研究并回答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问题,科学地揭示新闻传播规律。
  在我国,传媒结构是以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广播、电视台为主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始终要求在新闻传播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生活,及时反映现实,维护人民的利益。今天,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指出,新闻传媒要始终保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这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责任的理论核心。在此理论框架下,新闻责任的主体涵盖了新闻业、新闻传媒以及新闻工作者这个由整体、局部直至个体的三个不同层次;新闻责任的客体则是社会,包括社会制度、群体与个人;新闻责任的内涵由此衍生而来。   在传播学中,新闻业具有四大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协调社会、传承教化。功能对应着责任,责任由此而来。具体而言,就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进步、公民身心健康所应承担的安全责任、传播责任、监督责任与文化责任。其中传播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是基础、是前提,其他责任的实现必须通过它来体现。安全责任是核心,监督责任是保证,而文化责任是准绳。作为新闻责任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传播责任,意味着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要对传播的新闻信息负责、对受众负责,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要讲求公开原则、真实原则、客观原则、时效原则与受众原则。舆论功能的发挥,可产生强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就是说,履行安全责任要坚持保密原则、导向原则、大局原则;行使监督责任,则要坚持公正原则、有效原则、大局原则。社会教化的功能,体现于传播文化知识、提倡社会道德等,因此要承担相应的文化责任:恪守职业道德,传播先进文化、维护道德,推动社会进步。
  履行新闻责任还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新闻业、传媒及其从业者是党、政府与人民的耳目与喉舌,新闻业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党的思想宣传阵地,事关国家的发展、社会稳定和安全。履行新闻责任,除了要遵循具有共性的新闻传播普遍规律与基本原则,同时还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坚持党性原则、政治原则、大局原则与群众原则,以人为本,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四、怎样实现新闻责任
  任何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还要受到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样,新闻责任的实现也是由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新闻责任的实现,离不开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与社会的维系与评价,主要是以国家的强制力量与手段来保障,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主体信念所构成的道德来维护。换一种角度说,新闻责任的履行,需要两种硬度不同的力量:一是刚性的,即法律法规的制约,二是软性的,即道德的约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力量一同维系着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这也是新闻责任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推动新闻责任的实现,使其充分发挥效能,而不仅仅流于形式。
  新闻责任的履行,要依靠社会舆论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一同构成的外部力量,更要凭借责任主体自觉又清醒的责任意识所构成的内部动力,这是履行新闻责任的基础,也是实现新闻责任的重要保证。解决新闻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恪守职业道德,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及媒体的整体素质,维护新闻业的社会公信力。逐步建立一个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机制,与行业管理、司法监督紧密结合,通过教育、管理、自律和他律,为新闻责任的履行营造一个积极有利的媒介环境,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条件。
  新闻责任不是一种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枯燥理论,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闻队伍自身建设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国家稳定与社会进步的现实问题。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不够,亟需从实践、管理与理论三个不同层面来解决新闻责任问题,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把履行责任当成自觉行为,各传媒机构一方面自觉承担新闻对社会的责任,一方面还要管好自己的队伍,加强规范。而对于培养新闻队伍后备军的新闻院校来说,加强新闻责任的教育与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责任观,则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新闻责任不仅仅是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课题,它包含着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的深刻寓意;它来自实践又复归实践,其现实意义甚至远在理论之上。

相关论文

原理实践责任历史新闻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