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39-0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的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作为接受客体(教育内容)必须具有可接受性,只有接受客体能够与接受主体保持最大限度的契合性,接受主体才能够更好地去认同和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接受客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接受主体是中小学生;前者是宏大抽象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蒙昧无知的未成年人,要跨越这个鸿沟,必须找准接受主、客体之间的契合点,使教育活动遵循接受教育规律,呈现出合乎中小学生接受特性的对应性关系。
  按照接受教育规律,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必须紧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此切入,事半功倍。
  1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客体)的内在要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基本观念系统,涵义丰富。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道德价值观范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价值基础,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保障。个体人首先是道德,然后才逐渐形成政治价值观、国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发展价值观等。古人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只有让全社会百姓明德知耻,自觉守法自律遵德,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有序。只有夯实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教育。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也是其外延,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准则性的情感性的直观表达。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明确地指示人们对具体问题、现象在情感、思想、行为上的价值认知、价值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国家价值观的表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爱国主义的本质概括和情感性表达。热爱祖国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勤奋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富强祖国做准备,自觉地抵制危害社会危害祖国利益名誉尊严的思想和行为。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表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要建设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摒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的思想行为,多为社会做贡献,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对科学价值观和发展价值观的表述,尊重科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科教兴国,以先进的生产力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摒弃愚昧无知,不学无术,不学无德。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的表述,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辟概括。社会主义尊重劳动,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倡导劳动光荣,勤奋工作,自强不息,摒弃好逸恶劳,坐享其成。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求公平公正、互利互让,诚信做人、诚信经营,没有诚信就没有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背信弃义、损人利已,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的表述。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方针。知法守法用法,摒弃违法乱纪的思想行为,是我国公民的基本素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表述。十八届中央纪委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所指,是其深刻思想的直观的分条陈述。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入,帮助学生全面地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
  2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入是中小学生(接受主体)接受学习的心理特征的要求
  接受理论家认为人类的学习是经验的重组,是认知结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读者在阅读前的记忆与经验构成的“前结构”构成接受的前提条件。这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水平是正相关关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需求和品德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既不能低于也不能高于被教育者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过高会导致空洞说教。   (1)中小学生认知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难以理解内涵深刻的抽象概念,尤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科学而宏大的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性的表达,符合中小学生接受学习的认知需要,更易于为其接受。
  (2)中小学生接受学习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中小学生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单方面地尊重权感,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遵从父母、权威者或老师,对价值标准的理解、选择有很强的依赖性。社会主义荣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观点鲜明,条分屡析,贴近中小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与中小学生“期待视野”相吻合,更适合中小学生道德认知接受方式。
  3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入,与道德接受过程的关键点相吻合
  接受理论家姚斯认为,理解是最重要的接受活动,接受活动本质上就是理解。道德接受的本质即道德理解,理解即是对道德信息“自由选择”,予以“珍视”“赞赏”,即产生道德情感体验,进而内化为道德意志,外显为道德行为。在道德的4个层面:知、情、意、行中,感情体验是外在道德信息(规范、价值倾向)转化为道德意志和行为的中介,是道德价值形成的关键点。这是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特殊性所在。只有接受主体在道德接受过程中的接受态度情感趋于肯定与认同,才就能唤起积极的接受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
  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一是内在精神层面强调的是精神、意志、理想、信念,即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形成;二是外在行为层面强调的是良好有序、和谐文明的习惯养成;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达成这个目标,教育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道德情感,没有情感因素的肯定和认同也就没有接受。正如黑格尔说:“要是没有情感,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性表达。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荣辱观教育,即是引导学生关注道德现象,并加以理解、解释、选择,进而形成强烈的荣誉感或耻辱感,经过反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具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道德意志道德人格。
  4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入,是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接受媒介)的要求
  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的教材主要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阶段)《思想品德》(中学阶段),这套教材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编写的。它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突出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民打下基础。
  教材把个体品德形成的教育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必须遵循教材构架,以教材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政治观、国家观、共同理想等抽象内容的教育转化成易于学生接受的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融入到现行的教材中来。
  总之,从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入,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接受教育规律使然:符合接受客体的内在要求,与接受主体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抓住了道德接受的关键点,与接受媒介保持相当的一致性。

相关论文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体系价值
企业文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及构建路径研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