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关于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35-02
  信息技术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而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并已参与到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当中。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划和意见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方式普及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当中,并作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职业化人才。
  1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借助信息化技术资源拓宽视野,共享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地更新自身教学视角和观点,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精辟的学习内容。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之手,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2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完善,二者结合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1 思想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虽然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从大方面来看,国内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意识仍旧十分薄弱,不少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就业上。尤其是中职学校,其信息化教育的思想认识更是与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脚步不相适应,不少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深刻,让其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显然并不现实。并且,如何规划和实践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能为学校和师生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摆在中职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问题。
  2.2 资金投入不够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承担着国家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化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各级政府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放在学生的基础设施和课本学习之中,即便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也相对陈旧。而有些学校为节省开支,也尽量减少信息化操作课程,仅提供电脑机房进行授课,更有甚者,将实践课改为理论课,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几乎没有,大大降低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信息化适应能力。
  2.3 信息建设滞后
  信息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网站建设和机房建设上,而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几乎没有进行。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不少中职学校网络课堂、学科课件、电子图书、视频资料以及信息化仿真实训系统等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更新较慢,常常出现新教刊旧知识、教学模式陈旧的尴尬局面,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没付诸实践就已然被淘汰。除了知识更新太慢的问题之外,教材的结构问题也日趋显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练习这两方面的比重不合理,从而达不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要求。
  2.4 教学能力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喜欢理论化和课本化教条式学习方式,而是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但是我国传统的书本理论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漠,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敏感度不强,无法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教授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统一规划,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一是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学校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长远发展的建设规划,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二是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所有场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模拟仿真实训场所和校园基础数据库、智慧校园。三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定期组织师生接受最新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使师生都能够重视中职教育信息化。只有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才能使教师们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和科研,让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化知识和能力,因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2 工匠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更新教学理念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培养中职学校人才上的成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教职员工们应当在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他们在课堂上除不断地创新深度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自身信息化能力,并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等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才是我国现代化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回归,才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落脚点。   3.3 分层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的教师,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引进高层次优秀专业教师;二是按照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外派学习,或将其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化能力同步纳入到年度考评、资格认证和职务评审等方面;三是充分重视该校的信息化管理培训,甚至可定期外派专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主管人员接受最新信息化培训,以大力抓好校园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发展的需求。
  3.4 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
  学校要全方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一是师生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并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功能数据库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通过上述创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5 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寻找和开发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有用资源加以整合和分类,建立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优质资源库,再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来加以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还要立足于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升级网络课程,汇集各项学科素材库和网络优质名师课程,定期更新资源共享课以及微课堂等形式不断地优化信息化资源。
  3.6 重点采集,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要不断地完善软件研发和更新,要在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实习、就业、资助工作等提供良好信息数据支持平台。
  3.7 大胆创新,建设智慧校园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应该面向广大师生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等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真正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4 结语
  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全面信息化,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中职学校应始终跟随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才能促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关论文

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职业发展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