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电影剧本创作模式化的源泉分析

  艺术创作离不开模式和对模式的研究。艺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以新模式代替旧模式的不间断的过程。电影剧本的创作是艺术创作的诸多类型之一,电影剧本的创作同样离不开模式和对模式的研究。
  电影最初是向戏剧艺术学习叙事的。电影在其萌芽之初,首先就借助了戏剧的叙事经验,并不断地向戏剧艺术学习和借鉴,逐步发展和壮大,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就叙事艺术而言,电影和戏剧是最为接近的姊妹艺术,电影在叙事艺术方面对戏剧艺术的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结构模式和情节模式两个方面。
  结构模式方面。在西方,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戏剧就已经形成了结构方面较为成熟的模式,即戏剧艺术的“整一化”原则。关于“整一化”原则的基本精神,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论述的:“一个整体就是有头、有尾、有中部的东西。开头本身不是必然地要从另一件东西来,而在它以后却有另一件东西自然地跟着它来。结尾是自然地跟着另一件东西来的,由于因果关系或是习惯的承续关系,结尾之后就不再有什么东西。中部是跟着一件东西来的,后面还有东西要跟着它来,所以一个好的情节的结构不能随意开头或收尾,必须按照这里所说的原则来开展”。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的结构必须分为头、中、尾”的三段式的结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美学思想,总结并提出“冲突律”的结构思想。黑格尔认为戏剧冲突是布局的依据,“合式的起点就应该在导致冲突的那一个情境里。这个冲突尽管还没有爆发,但是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必然要暴露出来。结尾则要等到冲突纠纷都已经解决后才能出现。落在头尾之间的中间部分则是不同的目的和相互冲突的人们之间的斗争”。黑格尔进一步指出:“冲突要有一种破坏作为它的基础,这种破坏不能始终是破坏,而是要被否定掉。它是对本来和谐情况的一种改变,而这种改变本身也要被改变掉”。从黑格尔提出“冲突律”的结构思想以后直到今天,“冲突律”已经成为包括电影在内的剧作艺术普遍遵循的结构原则。西方著名剧作理论家劳逊所著《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一书,即将以“冲突律”为核心的结构原则引入电影剧作理论。悉德?菲尔德所著的《电影剧本的写作基础》一书,是电影剧本教学领域一本流传广泛的教材,其中在论述结构的部分依然将“冲突律”作为剧作家必须严格遵守的定律。可以这样说,以“冲突律”为原则创作出来的电影剧本,在今天仍然是主流的电影结构类型。
  情节模式方面。早在18世纪末期,电影艺术诞生一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戏剧家卡洛?柯齐在查阅大量古代戏剧作品的基础上,指出世界上的一切戏剧剧情都可以归纳为36种模式。遗憾的是,卡洛?柯齐并未能将36种模式一一指出,因而对36种模式的详细说明也就无从谈起。到了20世纪初期,法国戏剧家乔治?普罗第在对1200余部古今戏剧作品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并逐一列出了36种剧情模式。这36种模式一直流传到今天,是包括电影编剧在内的剧目工作者研究剧作情节的主要工具之一,它最大限度地涵盖了当下电影剧作的情节。下面采用分条形式对36种模式逐一进行说明,并将各种模式的代表性电影剧作适当加以罗列,以方便剧目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和运用。
  1.求告: 《淘金记》(1925)。
  2.援救: 《党同伐异》之“母与法”(1916)。
  3.复仇: 《伊万的童年》(1962)。
  4.骨肉间的报复: 《狮子王》(1994)。
  5.捕逃: 《筋疲力尽》(1959)。
  6.灾祸: 《鸟》(1963)。
  7.不幸: 《早春二月》(1963)。
  8.革命: 《战舰波将金号》(1962)。
  9.壮举: 《巴顿将军》(1970)。
  10.绑劫: 《完美世界》(1993)。
  11.释迷: 《现代启示录》(1979)。
  12.取求: 《林家铺子》(1959)。
  13.骨肉间的仇视: 《呼喊与细雨》(1972)。
  14.骨肉间的争竞: 《高跟鞋》(1991)。
  15.奸杀: 《天国车站》(1984)。
  16.疯狂: 《幻觉》(1979)。
  17.鲁莽: 《飞越疯人院》(1975)。
  18.无意中恋爱的罪恶: 《小城之春》(1948)。
  19无意中伤残骨肉: 《木酋山节考》(1983)。
  20.为了主义而牺牲自己: 《勇敢的心》(1995)。
  21.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 《克莱默夫妇》(1979)。
  22.为了情欲不顾一切: 《卡门》(1983)。
  23.必须牺牲所爱的人: 《要热爱人》(1973)。
  24.两个不同势力的争竞: 《野山》(1985)。
  25.奸淫: 《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1978)。
  26.恋爱的罪恶: 《霸王别姬》(1993)。
  27.发现了爱人的不荣誉: 《远山的呼唤》(1980)。
  28.恋爱被阻碍: 《马路天使》(1937)。
  29.爱恋一个仇敌: 《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
  30.野心: 《美国往事》(1984)。
  31.人和神的斗争: 《裸岛》(1960)。
  32.因为错误而生的嫉妒: 《似水流年》(1985)。
  33.错误的判断: 《黑炮事件》(1985)。
  34.悔恨: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
  35.骨肉重逢: 《金色池塘》(1981)。
  36.丧失所爱的人: 《走出非洲》(1985)。
  乔治?普罗第在对1200余部古今戏剧作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总结出的36种剧情模式,是对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戏剧的剧情模式的一次很好地归纳和总结,直到今天,在西方仍广泛流传,特别是在美国电影界被认为是电影编剧的必读教材。同时有两个问题必须指出:其一,在西方现代派戏剧和现代派电影出现之前,戏剧剧情模式和电影剧情模式差别不大,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电影剧情都可以涵盖在36种剧情模式之内;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主义电影作品的出现,36种剧情模式已经无法涵盖所有的电影剧情模式而出现了新的剧情模式,这是艺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符合辩证法和艺术发展规律。其二,虽然创作离不开模式和对模式的研究,但必须认识到模式是根据戏剧作品总结得出的艺术规律,艺术规律可以指导艺术实践,但是按照艺术规律生产出来的作品却不是艺术,只能是商品。电影剧本的创作和编写,既离不开模式和对模式的研究、学习,也不能生搬硬套,格式化地利用模式,机械、形而上学地创作自己的剧本,这是每一个剧作家在创作剧本的实践中都要时刻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相关论文

电影剧本剧本创作模式分析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