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地理地质论文

河北省叶树沟一带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82-3
  1 位置
  叶树沟一带铁矿行政隶属河北省涞源县水堡镇管辖。距涞源县城西南225°方位直距25km。
  2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山西断隆五台台拱之阜平穹褶束的东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五台群金刚库岩组。岩浆岩为吕梁期花岗伟晶岩、辉绿岩,燕山期闪长岩和石英斑岩。区域构造显著特点是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形迹复杂(图1)。
  3 涞源县叶树沟一带铁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3.1 地层
  本区地层主要出露太古界五台群金刚库岩组,基本遍布全区,主要矿物成分为片麻状黑云变粒岩、含角闪石磁铁石英岩,含角闪石磁铁石英岩为含矿层,黑云变粒岩是铁矿体的主要近矿围岩。
  第四系为坡积和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沟谷和缓坡地带。
  3.2 构造
  区内地层为古老变质岩系,遭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构造形迹复杂。
  褶皱:形成时代主要为五台期。主褶皱以旺儿沟复向形为主体,轴向NW,两翼倾角多大于45°,次级背、向形同等发育。层间发育以层间剪切为主的褶曲,与褶曲相伴的“布丁”构造亦较发育。这些小的构造可使矿层重叠加厚,拉断或减薄。
  断裂:区内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一系列NNW向的高角度正断层,断距不等,断层带内多被辉绿岩脉充填。叶树沟一带规模较大、对笔者研究区内影响较大的断层为F4断层,呈340°延伸,倾向东NE,倾角80°,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地表出露带宽10~20m,深部延倾向带宽逐渐变窄。断层南部被辉绿岩脉充填,断距约20m,破坏了矿体的连续性。
  3.3 岩浆岩
  研究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吕梁期花岗伟晶岩、辉绿岩,燕山期闪长岩和石英斑岩。对矿体有影响的主要为花岗伟晶岩、辉绿岩。
  花岗伟晶岩:是区内最早的脉岩,遍布全区,主要由巨晶微斜长石、斜长石、石英组成。规模大小不一,最大宽可达50余米,延长500余米,小者宽不足1米,延长仅数米。形态极不规则,多数横切片麻理,少量顺岩层侵入。花岗伟晶岩破坏了矿体的延伸。
  辉绿岩:晚于花岗伟晶岩,其时代为吕梁期。呈岩墙状出露于矿区中部,规模较大,一般宽10-20m,长千米以上。走向NNW,陡倾近直立。辉绿岩脉多沿NNW向张性断裂侵入,形态规则,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
  3.4 混合岩化作用
  区内岩石较普遍混合岩化。由西向东,混合岩化程度增??;自下而上,混合岩化程度减弱。混合岩化作用大体可分为二期:
  第一期:钠质混合岩化作用。
  钠质混合岩主要发育于含矿岩系的下部,矿体的夹层中也有零星出露。本期混合岩以白色为特征,大量白色长英质脉体,呈条带状、透镜状、肠状顺片麻理交代充填。本期混合岩化作用以充填为主,混合程度较低。
  第二期:钾质混合岩化作用。
  该期混合岩主要发育于中上部岩层中。混合岩的特征是外观颜色为肉红一淡红色,矿物粒度较粗,多为中、粗粒,岩石成分以微斜长石为主,为钾交代之产物。该期混合岩化作用以“渗透式”为特征。岩石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
  富钾的碱性溶液有去硅富铁作用,因此,混合岩化作用与铁质富集有一定关系。矿区第一期钠质混合岩化作用发育较普遍,第二期钾质混合岩化作用发育局限。
  4 矿床特征
  矿区位于旺儿沟复向斜的东翼(图2),总体构造简单。区内铁矿受层位控制,产于五台岩群金刚库岩组含磁铁黑云变粒岩、含角闪石磁铁石英岩中,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属沉积变质磁铁矿。
  研究区内共计圈定15个矿体,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受剪切作用、层间滑褶曲等影响,矿层具膨胀狭缩、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特点。矿体沿走向为179°~215°,沿倾向269~305°∠20~65°,近地表处矿体倾角较陡,达75°~80°。由南向北,矿体走向略偏东,倾向略偏北,总体变化较稳定。
  矿体赋存标高272~974m,埋深32~542m,延深50~742m。
  研究区内No.91、No.92和No.93号矿体规模较大,为主矿体。
  4.1 主矿体特征
  No.91矿体:矿体赋存标高374~941m,工程控制矿体长度1340m,控制斜深344~472m,矿体厚度1.61~86.79m,平均42.08m;矿体品位TFe17.25~30.15%,平均TFe21.78%,mFe8.55~21.99%,平均mFe 12.42%。矿体呈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295°∠57°。
  No.92矿体:出露于No.91矿体东侧,赋存标高276~974m,工程控制矿体长度924m,控制斜深128~704m,矿体厚度1.04~48.17m,平均8.76m;矿体品位TFe16.62~26.41%,平均TFe19.81%,mFe5.73~18.94%,平均mFe12.47%。矿体呈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300°∠43°。
  No.93矿体:出露于No.92矿体东侧,赋存标高272~890m,工程控制矿体长度936m,控制斜深200~742m,矿体厚度1.11~24.50m,平均10.71m;矿体品位TFe15.78~29.22%,平均TFe23.38%,mFe6.52~20.77%,平均mFe14.97%。矿体呈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297°∠45°(图3)。   4.2 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4.2.1 褶皱与矿体的关系
  区内矿体受沉积变质岩层的控制,其形态多为似层状,个别为扁豆体、透镜体,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区域变质等因素的影响,原始沉积物经受广泛的变质、重结晶作用、层内褶曲、韧形变形,矿体形态随着构造形态的变化而?化。
  褶皱构造是矿区基本控矿构造。褶皱(复式向斜)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展布;次级褶皱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层内褶曲使矿体局部加厚,从而控制并影响矿体的形态。
  4.2.2 断裂对矿体的影响
  区内以F4断裂为主,位于核实区东北部边缘,呈NNW向展布,为一组高角度正断层,水平断距约20m。断层使矿体的连续性受损,对矿体起到一定破坏作用。
  4.2.3 脉岩对矿体的影响
  区内对矿体有影响的脉岩主要为辉绿岩。辉绿岩脉多沿NNW向断裂充填,遍布全区,形态规则,长多在千米以上,宽10―40m;脉岩沿断裂、节理和裂隙贯入,侵蚀矿体,使矿体连续性遭到一定破坏。
  4.3 矿石质量
  矿石的结构构造简单,结构以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次为片状柱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多为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其次为片状、片麻状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自形―他形晶粒,含量一般为10%~27.54%。其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含量<1%,赤铁矿、褐铁矿多见于地表,含量约2%~4%左右。脉石矿物有斜长石、石英、角闪石和少量的黑云母及微量磷灰石等,含量75%左右。
  矿石自然类型属于含角闪石磁铁石英岩型
  矿石中有用组分为铁。铁主要赋存于磁铁矿中。
  4.4 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片麻状黑云变粒岩。矿体岩性为含角闪石磁铁石英岩。围岩与矿体界线呈过渡关系,界线不清晰。矿体上下盘围岩和夹石TFe品位多在6%~15%之间。夹石主要为黑云变粒岩,其在矿体内部不规则分布,致使矿体出现膨缩、分支复合等状态。
  5 本区找矿方向
  区内近矿岩层岩石原岩主要是套基性―中酸性―酸性―泥质的火山―沉积岩相组合,矿床为海底火山喷发一沉积再造类型,属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受层位控制,其形态大部分呈条带状,个别呈似层状、扁豆体、透镜体。
  矿区基本控矿构造是褶皱构造。矿体连续性较好,厚度由变化中等到变化大,矿石品位较均匀,远景较好,矿体深部及边缘均未控制,建议以后工作加强深部勘查,继续扩大矿床规模。

相关论文

找矿河北省河北铁矿一带地质
“一带一路”沿途内的多民族文化交流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率管理的思路与
“一带一路”发展下中国和新加坡区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意经贸合作现状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
浅谈国际税收理论的“一带一路”税收
基层地质勘探工作管理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
浅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