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90后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的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500650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据搜狐教育网站信息披露,2016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由于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90后大学毕业生们不再是不愁工作的“天之骄子”,优质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开始发生异化,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不仅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整体社会道德建设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于兆国(2015)认为就业道德是职业道德在择业就业行为中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1]。程勇(2014)的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道德缺失,不愿在基层或艰苦岗位工作和缺乏敬业精神和实干精神等认知和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2]。陆若然(2014)对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是社会、家庭、学校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海克军(2006)提出大学生就业中的伦理道德缺失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学校加强道德教育、企业提升自身魅力外,根本在于大学生自身的觉悟与个人素养的提高[4]。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了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环境的变化和就业道德教育的弱化等都可能对大学生就业道德产生影响,造成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
  总体来说,现有研究成果以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为主,实证性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已有的实证研究不仅数量少,且?{研的规模有限,较少以90后大学毕业生为调研对象,也较少有学者从道德认知、道德环境、道德行为和道德约束力四个维度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道德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文以A省为区域,以90后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收集到的微观数据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调查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首先应确定抽样调查的样本数。8所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4 500人,对于有限总体,样本抽样大小的公式为:n≥N(αk)2N-1P(1-P)+1,其中N为总体的样本数,P通常设为0.50,设定0.50可以得出最可信的样本大小,一般将显著性水平设为0.05。在本次调查中,确定样本数为:1 500人。
  本文所用数据是2015年4月在A省8所高校开展的毕业生调查,为了保证问卷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多方参考了教育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等专家的意见,并且随机选择了8所高校的204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目的,做了小幅度的调整。正式问卷发放时期2015年4月-2015年9月,对省内部分高校进行调研,项目组成员以A省8所省属高校90后大学毕业就业道德现状为调研内容,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信息收集的方式。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1 503份,回收1 136份,有效问卷1 020份,回收率为75.6%,有效率89.8%(详见图1-图4)。
  在整个样本中,男生有640人,占62.7%;女生有380人,占37.3%。其中文科生260名,占25.5%;理科生760名,占74.5%。学历上分为4个板块,专科生有280名,占27.5%;三本生有270名,占26.5%;二本生270名,占26.5%;一本生200名,占19.5%。样本中来自农村的有650人,占63.7%,来自城市的有370人,占36.3%。
  (二)变量定义
  本文在变量分析中设定A1-A4四个自变量,Sex、Class、State、Orgin四个因变量。具体变量说明见表1所示。
  (四)学校层级对就业道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学校层级对就业道德的影响,我们引入学校层级变量(State),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学校层级和就业道德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OLS回归(详见表4)。研究发现,学校层级与道德认知维度和道德约束力维度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与道德环境维度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一本院校的学生在就业道德认知上存在问题,道德环境对其影响较大,道德约束力对其作用并不明显。一本院校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就业道德的影响是消极的,因此虽然他们所处的就业道德教育环境更好,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更多,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对其产生的道德约束力也相对较小,他们认为即使在就业中出现不道德就业行为,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对其惩罚的力度较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于一本院校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较高,主观意识较强,对社会风气的评价标准更高,他们觉得当前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不良,这种意识使其对当前的就业道德教育产生阻抗,从而影响了就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因为他们的个人素质较高,心理素质较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对其出现的不道德行为也多采取包容的态度,这种包容最终导致了就业道德对一本院校毕业生的约束力偏低。   (五)生源地对就业道德影响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毕业生生源地不同和毕业生就业道德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我们引入学生生源地变量(Origin),并建立Probit模型进行实证?z验(详见表5)。研究结果显示,Orgin变量与A1、A2、A3、A4均不存在显著性关系,这说明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在道德认知、道德环境、道德行为和道德约束力四个维度上并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表明: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在生源地因素上并不存在差异。生源地因素并不是造成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的重要因素,即90后大学毕业生是否会出现就业道德问题与其生源地因素关系不大。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A省8所高校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现状的研究发现:性别、学科专业和学校层级的不同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源地的不同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的影响微乎其微。在道德认知上,文科生和一本院校学生的就业道德认知相对消极;在道德环境上,理科生受道德环境的影响更小,一本院校受道德环境影响较大;在道德行为上,文科生更容易在求职中出现不道德行为;在道德约束力上,就业道德对男生和一本院校学生的约束需要加强。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结合调研问卷中部分毕业生的意见建议和对部分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者的访谈结果,为进一步解决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完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提升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认知水平;包括改善学校就业道德教育、优化家庭就业道德教育、增加用人单位就业道德教育等;其次,应采取多方联动的有效措施,净化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环境;包括净化网络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和净化教育环境等。再次,应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规范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行为。落实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后,应建立全面监管他律体系,加强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约束。要解决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不仅要提高该群体的自律性,还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全面监管的他律体系。
  总之,完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提升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认知水平;采取多方联动有效措施,净化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环境;提高学生自律能力,规范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行为;建立全面监管他律体系,加强对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约束,这对解决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道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论文

实证道德就业大学生研究问题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