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产业转型背景下煤矿工人的社会再适应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92-03
  山西省J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资源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煤炭产业一直是J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不仅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并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0年J市的矿山企业总数为294个,矿业人员总数有117 950人。矿业资源为城市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无可比拟。
  然而,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结构步入“新常态”趋势,在追求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绿色低碳、扎实稳定大环境下,J市的煤炭产业由“一煤独大”的黄金发展期进入到产业亏损的发展困境。在倡导低碳产业发展、缩减煤炭产能甚至呼吁“去煤化”的形势之下,煤炭工人的生活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煤炭工人如何去适应由“一煤独大”到“降产去煤”的这一转变?如何在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做出调试?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煤炭工人社会适应的研究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社会适应旨在说明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包括个体与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程度,以及个体自身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程度。基于煤炭工人对煤炭产业现状的接纳及适应程度,本研究将矿工的社会适应设定为主要因变量。笔者将社会适应界定为在煤炭产业发展由盛转衰的转变过程中,煤炭工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状态,使个体或群体在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过程。
  本研究将煤炭工人界定为在矿山工作的工人,不仅包括井下工作者,也包括在井上进行技术和体力劳动的工人。本次调查对象是J市某国有企业下属六个煤矿的煤炭从业人员,具体包括工作在一线的井下煤炭开采人员,工作在二线岗位的井上技术人员、洗选业工人、井上服务队工人和后勤岗位工人,以及工作在三线岗位的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00位煤炭工人,然后与他们进行了结构式访谈,调查发出问卷共200份,收回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将“矿工的社会适应”这个因变量操作化为几个主要的维度,包括经济情况、工作状况、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这四个层面,每一个层面设计出四到五个问题作为指标进行测量。问卷中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一是矿工的自身社会特征,具体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构成。二是矿工的经济情况,具体通过了解被访者的每月收支情况和居住条件。三是矿工的工作状况,以工作时间和同事关系作为测量指标。四是被访者的人际关系,即被访者的日常交往对象。五是社区参与程度,包括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六是被访者的心理状态,包括对各项指标的满意程度、习惯程度和对未来生活的态度评价。上述各类指标的取值范围从1分到5分,均值越大表示适应度和满意度越好。
  二、矿工社会适应状况现状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中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4.43%、35.57%,其中9.28%的被访者出生于1979年以前,56.19%的个案出生于1980年至1990年之间,90后占到个案总数的34.53%。调查样本基本涵盖了矿工的各个年龄层,具有较高的总体代表性。样本的其他基本属性详见表1。
  (二)矿工的经济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询问矿工个人月平均收入、最高收入、最低收入以及个人月平均支出来了解他们的经济收支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年来矿工个人月收入的均值为3 426.6元,其中有1.55%的个案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57.22%的个案月收入水平处于1 100―3 000元之间,这在J市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个人月收入水平在 3 000―4 000元之间的占20.62%,另有20.62%的个案月收入在4 000元以上。此次调查所反映的矿工群体的经济收入状况总体而言良好,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对比矿工群体个人最高月收入和最低月收入可以发现,矿工群体的收入与煤炭效益有很大关联。数据显示,本研究中矿工个人月最高收入的均值为4 126.71元,个人月最低收入的均值为1 998.90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两倍之多,甚至有两例个案最低收入为零,表示他们在某月并没有任何收入。另外,通过调查样本所反映出的经济收入分布状况,可以发现矿工经济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最低的一例个案其月均收入仅为800元,而收入最高的个案每月有高达12 000元的收入,比最低收入者收入的十倍还多。
  J市目前每月人均消费为1 294.8元,调查样本中55.67%的矿工平均每月的支出水平在1 000元到3 000元之间,这在J市处于中等消费水平。另外,平均每月消费1 000元以内的矿工占总数的16.49%,18.56%的矿工平均每月支出在3 000元到4 000元之间。另有少部分矿工月消费在4 000元以上。
  (三)矿工的工作现状
  职业适应是社会适应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工人的职业适应不仅包括对正常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济收入等方面的适应情况,还包括了对于煤炭产业衰退而引起的工作现状转变的适应情况,例如收入减少、工作时间缩短或者工作岗位发生变化等。
  本项研究中以矿工对目前工作适应程度和满意度两个指标来测量他们的工作适应性,每一指标的取值范围从1分到5分,均值越大表示适应状况越好。调查发现,自评对目前工作“非常适应”的个案占23.2%,“比较适应”的占33.51%,“一般”的占30.93%,“不太适应”的占9.28%,“很不适应”的占3.09%,被访者对目前工作的适应程度均值得分为3.64。自评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的占9.79%,“比较满意”的占20.62%,“一般”的占45.36%,“不满意”的占19.59%,“非常不满意”的占4.64%,被访者对目前工作状态的满意度均值得分为3.11。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煤炭从业人员对目前工作的适应性处在中等水平。   (四)矿工的日常生活
  煤炭工人的工作场所在矿山上,工作期间他们的起居生活都在矿山上,因此他们与社会外界的联系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进一步了解煤炭工人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目前生活方式的适应情况有很大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调查矿工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方式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频率来了解矿山工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根据问卷数据显示,矿工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前五位依次为:看电视、上网或打游戏(20.86%),睡觉(13.28%),听音乐或看电影(12.93%),体育锻炼(12.76%)和旅游(9.14%)。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矿工群体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主要以自我娱乐为主,以放松自己和缓解工作疲劳为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者中,有一位矿工朋友的业余时间主要用来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可见在当今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社会,并乐于帮助他人奉献自己。
  (五)矿工的人际关系
  矿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的交往类型,与社会上其他人的互动与交往过程,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他们与社会的融入程度。本研究主要通过两个问题来了解调查对象的人际关系,分别是“在工作之余的交往对象”,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对象”。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矿工群体中,有53.61%的人平常交往最密的是自己的亲人,23.71%的人走动最多的是矿友和同事,14.43%的人与自己的同学来往最密切。另外,在遇到困难时,72.61%的人选择寻求亲人的帮助,11.34%的人选择同学,10.82%的人选择矿友和同事。问卷反映出,目前矿工群体的人际网络主要集中于亲人、同事和同学之间,交际范围比较有限。
  三、影响矿工社会适应因素分析
  (一)矿工社会适应因子分析
  本次研究选用了9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分别是工作适应情况、工作现状满意度、住房条件满意度、经济情况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社交/娱乐生活满意度、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本次调查显示,矿工群体对目前煤炭行业发展发生转变的适应状况整体较好,具体见表2。
  为了综合分析煤炭行业发展转变过程中矿工社会适应的整体状况,笔者采用主成分法对矿工社会适应的具体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对这9个指标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其中KMO值为0.841,Bartlett球度检验的伴随概率值为0.000<0.05,数据表示原有变量结果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二)矿工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影响矿工社会适应状况的各种因素,在提取了新的公共因子之后,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出矿工总体社会适应的综合得分,然后分别以各个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被访者的户籍、性别、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人际关系、经济情况、社会活动参与程度等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此对影响矿工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4的结果表明:
  1.影响矿工在生活方面适应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婚姻状况、工作时间、社会活动参加频率、工作岗位和收入减少幅度。相对于矿工来说,工作时间越短对生活适应的状况就越好。其次,未婚的矿工在生活方面的适应状况比已婚的矿工更好一些,并且相对于参加社会活动次数较少的矿工来说,参加社会活动次数多的矿工在生活方面适应状况更好。另外,相对于工作在一线的煤炭工人来说,工作在二线和三线的从业者在生活方面的适应状况更好一些。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收入减少的幅度与生活适应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经济收入减少的幅度越大,对生活适应的状况越差。
  2.影响矿工经济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收入变化幅度以及每月的收支状况。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间越长的矿工在经济方面的适应状况越好,并且相比已婚的煤炭工人,未婚的煤炭工人在经济方面的适应状况更好。个人月收入及月支出更高的矿工在经济方面的适应状况更好,另外,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煤炭工人收入减少的幅度与经济适应状况呈负相关关系,经济收入缩减越多,其经济适应状况越差。
  3.影响矿工在心理方面适应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户籍性质、性别、工作时间、人际关系和收入减少幅度。表现在农业户口比非农户口的矿工在心理方面的适应状况更好,男性矿工在心理方面的适应状况比女性矿工更好,工作时间越长在心理方面适应得越好。另外,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与朋友、同事交往更密的矿工要比与亲人交往较密的矿工在心理方面的适应状况好。并且,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对象是政府组织、同事和朋友的矿工要比寻求家人帮助的矿工心理适应状况更好一些。经济收入减少幅度越大的矿工在心理方面的适应状况越差。
  4.影响矿工总体适应的因素有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困难时寻求帮助的对象、社会活动参加频率以及经济收入减少的幅度。具体表现在,相对于已婚矿工来说,未婚矿工的总体社会适应性更好,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间越长的矿工总体适应性越差。另外,社会活动参加频率越高以及经济收入缩减越少的矿工,社会总体适应性越好。并且,遇到困难寻求政府组织、同事或朋友帮助的矿工比仅仅找家人帮忙的矿工总体适应性更好。
  5.综合数据来看,工作时间与经济收入减少幅度既是影响社会总体适应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三个不同适应状况的重要因素,可见由于煤炭效益变差而带来的工作时间与收入程度的变化对煤炭工人影响较大。总体而言,四个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都在25%到35%之间,这说明这次调查问卷数据的解释力在中等水平,可能还有一些更为重要的解释变量未能进行测量并放入方程中。
  四、小结
  社会适应对于个体而言,不仅包括个体对社会环境横向变化的适应过程,也包含了在社会纵向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调适过程。对于煤炭工人而言,社会适应更加强调的是在煤炭产业纵向发展变化过程中,煤炭工人为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而在生活、经济和心理等各方面做出的调整。
  由于煤炭产业的萧条,J市很多煤炭企业都出台了例如岗位轮休、优化休假、停薪留职等各项政策,不仅减少了煤炭工人的经济收入,还缩短了工人的工作时间,直接减少了他们在工作中获取的满足感。可见,由于煤炭行业的现?睿?煤炭工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煤炭产业出路、资源型城市转型等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应该重视对于煤炭工人个体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讨。在强调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煤炭工人的生活现状,切实帮助煤炭工人解决他们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后出现的各种困难,扩展他们的工作渠道,特别是对于刚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青年矿工,在他们出现心理落差和自我否定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及时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关怀煤炭工人,这样既有利于增强煤炭工人在煤炭产业发展衰退期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也有利于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和谐社会。

相关论文

煤矿工人背景产业社会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