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08-02
  一、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日益更新,新媒体技术也不断发展涌现出像微博、人人网、微信等很多新媒体社交平台。自从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种免费的手机聊天软件以来,以手机作为移动载体和全新的双向沟通交流方式深受广大用户喜欢,并得到广泛推广。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手机拥有率高达100%,而微信的用户量也占到90%,是自QQ、微博、飞信等网络多媒体平台之后最受师生欢迎和应用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随后,腾讯公司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微信更为快速、便捷、高效的信息推送模式,以及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文件的特点开发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也因成本低廉、定位准确而被各大高职院校广泛应用。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都可以通过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申请认证微信公众账号。目前,高职院校几乎都建设有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各大院校的官方网站,甚至是新生录取通知书上都可以看到学院官方微信的二维码扫描。在校师生通过二维码扫描关注学院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学院最新发展动态、通知公告、新闻资讯等信息资源,新生在未报到前也可以通过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扫描关注学院官方微信,了解学院招生就业信息、校园环境、师资力量、专业特色等信息资源。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促进学院宣传,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信息平台。
  二、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发挥的主要作用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包括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三种。微信公众号的申请要求实名认证,一般个人只能申请订阅号,企业或政府单位经过资格审核认证后可以申请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个人及国家政府部门(公务员单位)可以免费申请开通账号,企业及事业单位申请微信公众号每年需进行年审并收取认证费。
  微信订阅号主要用于提供信息和咨询,为用户打造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用户与媒体间全新的信息沟通模式。订阅号每天可以推送一条图文信息,通过后台图文编辑和发布系统就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更新,后台操作简单易学,其群发功能可以100%的将信息精准推送给所有用户群。后台管理还提供了图文素材管理、用户管理分析和群发图文管理等高级功能。
  同时,微信服务号和企业号还提供更强大的系统接口服务和链接管理权限。可以直接与学院自建业务系统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在不同平台系统同步使用。帮助学校与师生之间建立起IT系统的双向连接,信息推送的即时性有效地简化信息检索查询流程,提高信息利用率和协同管理,提升对外服务质量,推动信息化服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媒体双向互动,就是将原来一对一的传统信息交换方式变成一对多的个性化服务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搭建学院微官网、微社区、微支付等各种专题服务,通过链接业务系统实现信息系统应用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低廉的成本,高效的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向沟通互动,帮助高职院校高效地完成信息化建设和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的主要应用
  1.党建、思政、招生宣传工作方面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院校的宣传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部分院校还建设有专门的“党建”官微、“团委”官微。常规的大学党建、思政工作都以集中政治学习、报告会、讲座、网站宣传、专题活动等传统形式开展,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对党政知识、思想理论、热点话题、会议精神、校园文化等信息的准确即时推送,保证信息发布的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间性和可读性。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图片、语音对话、视频、精美图标等图文混编的方式促进宣传教育效果。师生也可以通过留言、点评、微论坛等方式对学院热点新闻、发展动态、校园文化方面进行思想交流和双向互动,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方向,缓解思想意识矛盾。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即时传达新生想要了解的招生信息,解决传统的宣传单页、短信、电话、户外广告、人力宣讲等各种高经济成本、低效果的宣传模式,包括学院官网、网站论坛发帖等方式信息海量,不便于检索查询。微信平台通过发送专属信息,节省网上查阅时间,突破性的改变了以往招生宣传工作中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
  2.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企业号提供了可以与自建信息系统对接的高级服务接口,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应用系统链接,控制端口权限管理,开展微信公众平台与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深度融合。使得学校的成熟应用系统与微信公众平台这种移动新媒体连接,包括行政、教学、校园生活、后勤服务等业务系统,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系统的移动化发展。很好的将学生成绩查询、校园地图、协同OA办公平台、微官网、网上虚拟校园、缴费系统、校车时刻信息等校园服务应用接入手机微信平台,变查询为个性化主动、实时的信息推送。这种互联网移动应用极大的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师生满意度。微信公众平台这种移动媒体平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高度结合,对用户与新媒体之间的信息流通,贴近用户的服务理念起到重要作用。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学生与业务系统的连接器,是促进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的快速通道。微信公众平台还具备了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后台系统对信息的阅读次数、页面访问量、关注人群、关注度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通过不同层次用户的个人喜好、阅读习惯进行专属信息的推荐阅览。通过数据分析也可以对学院高层及时了解师生需求,改进工作机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四、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微信公众平台这种互联网移动新媒体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教学、管理、宣传等各方面工作带来福利的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制度建立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应用上,急于实现实际应用成果而忽略了制度管理。有些院校除了申请有官方微信账号以外,其下属的二级部门、教学系部未经审批也自建有部门微信公众号(主要以订阅号为主)。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没有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各自为政,在管理制度建立和审批流程、人员培训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人员配置不合理。高职院校因人员配置不足,师资力量有限,部分院校由党委宣传部、团委协调管理微信公众平台,没有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实行专人专管。在微信平台的管理上,因有些老师身兼数职,工作量大就直接安排学生信息?T、学生记者团等学生队伍直接负责信息采编、信息发布工作。人员技术培训与管理欠缺,存在安全隐患,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3.信息管理不规范。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发布的信息内容丰富,除了学院层面的新闻热点,党政宣传,校园文化以外,为提高微信平台的关注度,也会从其它公众号或朋友圈转发一些师生喜欢的外部信息资源。这些不属于原创的信息图文中存在版权、照片来源、肖像等隐形问题。有些信息甚至不是即使发送,而是延期发布造成事件发生时间与发布时间有出入。
  4.安全监管不到位。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负责微信平台建设管理、信息审核发布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不强,对登录账号、密码、权限的管理要求不严格。个别管理人员网络意识形态意识淡薄,对微信用户发表的留言、评论没有实行有效的舆情监管。部分院校负责建设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信息员没有签订安全责任书。
  五、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申请审批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权限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微信公众平台为高职院校移动新媒体应用的基础保障,使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组建新媒体中心,增强技术力量。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新媒体中心,专门负责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建立独立的新媒体中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职业院校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应该配备专职技术管理人员、专用技术设备、专用经费等,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有序发展、各种新媒体应用管理、提升院校媒体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3.引领正面微信文化,加强信息管理。微信平台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传播的信息内容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微信公众平台传播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积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做好报送信息的筛选审查工作,利用微信平台即时推送国家新政策、重要文件精神,反腐倡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等贴近师生生活的正能量信息。打通师生与学校间常态化的沟通渠道,促进党政、思政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4.运用微信平台技术,加强安全管理。应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年审认证工作,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认证过期,各项应用服务接口关闭,严重影响微信平台的正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系统提供了数据监控、日志查询、接口报警和违规记录等功能。应及时开启风险操作微信保护功能,进行微信号验证。实时监控接口调用情况,统计微信公众号接口、被动回复调用数据和特定时间段调用数据。应定期检查学校微信平台运营和管理人员操作规范,通过违规记录清楚了解账号违规情况。定期进行日志检查,排查问题,避免安全风险。

相关论文

高职公众院校建设管理平台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