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媒介转型视域下的高校新闻专业建设刍议

  新媒体的冲击逐渐松动着传统媒体行业的经济基础,传统媒体正日益成为一个进口窄、出口宽的倒置的“人才漏斗”。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中,进入媒体的比率日趋减少。在这个媒介巨变的时代,作为边疆高校的新闻专业,需要探讨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存的主要问题,又有哪些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一,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第二,地方社会稳定层面需要强化新闻阵地。新疆南疆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发展程度不高,是境内外东突疆独势力进行文化渗透、暴力恐怖和分离破坏活动的重灾区,是抵御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的前沿阵地。建设兵团宣传部部长郭永辉也指出:“新闻传播是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是先进文化主阵地,目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闻专业人才依然十分紧缺,尤其是兵团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引领地方传媒发展的新闻传播教育,亟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投入。
  第三,媒介转型层面亟需进行改革创新。在“全媒体”、“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传统生产方式和运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新闻传播领域,从新闻采访、编辑、摄影摄像、图形图像处理到设计美工;从数据深加工、海量存储检索到多媒体发布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新需求不断涌现,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构成挑战,他们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业务技能。因此,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新闻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脱胎于传统本科的学科专业设置模式不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科定势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适应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以及传统封闭化的教学管理体制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要求,除了这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外,塔里木大学广播电视学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第一,特色不够鲜明。宏观来说,对于西部高校而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显得尤为急迫,但是,简单的方法模仿和技术手段的移植,并不必然会带来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借鉴西部高校的有益经验,走特色发展之路,仍需继续探索更多的经验。否则,我们就一直是被动的模仿者,并且极有可能在模仿的过程中迷失自己,成为他者的翻版,最终导致教育的同质化。
  第二,转型明显滞后。当前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改革发展赋予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超越了传统的行业界限。传统新闻学专业一般是定位于报纸等传统媒体人才培养,即使涉及到广播电视专业技能教育也都是分方向进行的。但是,随着媒介融合发展进程加快,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界限已?打破,全媒体传播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因此,对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而言,实践技能已经不仅仅是哪种单一媒体的传播技能,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传播技能,这是新形势下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新闻院系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在这一点上,作为边疆院校,对此还未在人才培养层面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第三,条件较为薄弱。其一,师资薄弱。无论从现有规章制度上,还是教师的个人选择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培养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为数不多的专业教师大多偏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上给学生具体指导的老师还是不多,即使有的课程安排有教学实践环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或难以认真贯彻执行。其二,平台较少。教学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需要,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设备与实践平台/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匮乏等。
  三、高校新闻专业近期建设目标
  作为边疆高校,塔里木大学在师资、生源、科研教学、资金平台、竞争力上与内地一些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塔里木大学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综合改革跟重点名校要有所区隔。
  第一,办学及人才培养要切实体现出特色定位,以特色赢得发展空间
  塔里木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虽然已经有17年历史,但是尚无足够的学术积淀和学科特色,亟需克服同质化倾向,依据办学历史、区位和资源等条件和禀赋,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
  以特色教材为例言之,目前已经出版了多部教材,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教材编撰中,需要围绕以下三个原则。首先要有创新,由于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大量的传统知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也在犯错、在过时、在遗忘、在板结,许多课程的知识也需要不断用新的案例和情景来检验。所以,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和行业变化,梳理和总结新的经验与知识。如之前我们已经出版的专著/教材《高校全媒体实践理论与实务》等。其次要有特色。新疆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少数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这些异彩纷呈、流派众多的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在新的时代绽放出了新的光彩;新疆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宝库,是一个可以为新闻传播的创作提供诸多题材和灵感的宝地。在聚焦和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作,也可以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之前我们已经出版的专著/教材《体验塔里木腹地的新闻学》、《纪录片创作与实践研究》等。再次要讲究实用。借用近年来流行的“互联网+”概念,我们拟推出系列“案例+”式教材。“案例+”即对已有知识性课程进行“情景案例化”改造。传统教材更多的是追求教材知识体系形式上的逻辑严谨和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但这也可能会陷入实际应用上的枯燥和僵化。所以,在“案例+”式教材的建设和编写上,力争案例选取精准、典型,切入理论专业、实用。如之前我们已经出版的教材《视听语言拉片教程》等。   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例言之,以往广播电视学实践课程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验实践学时,二是单独的实践课程,前者易疏于管理,后者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长期处于形同虚设状态。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实现实践教学的正常化。为此,我们推出了以下三种措施。首先,在课程时段,实行小班式教学。将重要的课内实验分立成单独的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小班上课,强化实验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其次,在业余时段,实行师徒制教学。课后通过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汉族学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师徒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传帮带的作用。再次,在实习时段,实行协同式教学。通过打造更多的实践平台,实现协同式教学。在完善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实践平台/基地,合理规划实践平台/基地内容和实训人才培养框架,有序打造优质实践基地。
  第二,专业设计体系要更加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以实力扩大区域影响
  由于面临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办学条件薄弱等现实问题,在区域背景下办学,作为应用型高校应增强区域服务能力,“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突出重点与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与就业竞争力。
  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例言之,由于学校地处边疆,在学校周边区域,有大量的民族文化传媒化的现实资源,地方上虽有通过专题片纪录片等形式进行宣传等方面的需求,但却难以实现。由于交通、交流等成本因素,内地甚至北疆基本对这一潜在市场较少注意。本地媒体疲于完成日常宣传任务,更是无暇顾及,即使顾及,因为深度专业创作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交流等成本,地方媒体虽有这方面的创作冲动,但实际上是很难实现较高水平的创作。所以,高校传媒专业面临着重要的市场机遇,且面临较少的竞争者。在凝聚团队扩展平台,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可以同地方合作,在建立更多实践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推进学研一体化。
  师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可以做到在实践中实现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实现合作式学习。在这种合作式学习过程中,汉族学生切身感受与了解到少数民族的?L土人情、民风民俗,少数民族学生则更加巩固了专业知识和表述能力。专业本身的特性为跨文化之间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实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落实,也必将为推动不同群体之间的团结之路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论文

视域专业建设媒介高校建设专业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