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94-02
  随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研究生教育自2014年秋季开始,全面开启收费制度。在全面实行收费制度以后,研究生的奖助体系改革也进一步得到深化,地方高校基本按《意见》的要求,建立了由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津贴、助学贷款和其他专项资助等构成的奖助体系。但是,地方高校受限制于现实情况,其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基本情况
  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背景下,构建与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相匹配的奖助体系是必然的选择。在国家意见的指导下,各个高校的奖助体系改革却不一致,基本上呈现出“一校一例”的现状,以西部某地方高校X大学为例,改革后的奖助学金体系由奖学和助学两部分组成。助学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研助管助教“三助”津贴、国家助学贷款以及经济困难研究生补助四项;奖学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研究生科研奖励、在读研究生出国留学奖学金以及外国留学研究生奖学金五项。
  (一)助学制度
  1.国家助学金制度。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学校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为“非定向就业”录取类别的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2 000元,硕士生资助标准每生每年6 000元,按月发放。
  2.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以下简称“三助”)岗位津贴制度。学校面向在读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三助”津贴。硕士研究生的“三助”岗位津贴每月不高于700元,博士研究生的“三助”岗位津贴每月不高于1 000元。
  3.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学校制定《X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4.经济困难研究生补助制度。针对研究生?济困难的情况,实施特困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和缓交”,用于帮助研究生解决暂时性、临时性困难。特困补助每学年实施一次,人数不多于研究生总人数的10%,补助标准为500元/人;临时困难补助为一次性发放,补助标准为500元、1 000元、2 000元三个等级;同时,开辟学费减免与缓交的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优秀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奖学项目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在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学校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和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适用于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为全额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三类。
  3.研究生科研奖励。包括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和研究生科研成果奖两类,适用于研究生招生计划内所有全日制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的奖励范围为攻读该校硕士、博士学位而形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最高奖励金额50 000元;研究生科研成果奖的奖励范围为在本校求学期间以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发表或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著作,最高奖励金额8 000元。
  4.在读研究生留学奖学金制度。学校每年资助一定比例的在读优秀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出国访学或攻读学位。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奖学金最高额为每生5万元,博士研究生出国留学奖学金最高额为每生10万元。
  5.设立“外国留学研究生奖学金”。外国留学研究生奖学金分为学位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两类。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西部地方高校X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基本情况。总体来看,地方高校已经建立了科学合理、覆盖范围广泛的奖助体系。但是,从微观层面考察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至少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研究生奖助资金来源单一且不均衡
  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研究生奖助资金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财政投入、高校自筹资金以及比重最大的研究生学费收入等。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企业的捐赠资金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数量较少。如美国研究生资助资金来源主体多样,并且在它的奖助学金中社会资金所占的比重十分可观。国内则相反,主要表现在高校自筹资金和获得社会捐助的资金额度所占比重太少,并且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普通高校与名牌高校之间、理工类为主高校与人文社科类为主高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将进一步加深高校间获得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发展、学术水平等综合发展实力方面显现差距。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奖助资金来源方面与部属院校相比而言,渠道单一,资金相对不足。
  (二)奖助体系的构建有待进一步优化
  地方高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但是从微观层面观察,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比如:各项奖学金之间存在重合叠加,以至于部分学生垄断奖学金,缩小了奖学金的覆盖面;学业奖学金表面上看是全面覆盖,但是部分奖励金额偏低,甚至综合起来低于改革前学生平均获得资助的金额;助教、助管、助研岗位开发不够充分,未能充分挖掘研究生的“三助”潜力。而且,“三助”岗位的津贴偏低,学生缺乏积极性。   (三)奖助项目设置和评选办法需要更加规范化
  奖助学金项目的设置和评选办法的制定,对奖助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奖学金制度作为高校研究生资助的又一重要政策措施,在实际实行中也存在很大缺陷,对研究生资助效果有着不利的作用和影响。由于各高校、高校各专业情况不同,奖学金评选的标准也是各种各样的,评选下放到基层培养单位,评选结果大多偏重科研成果多的研究生,常常会忽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和家庭困难等方面的情况。校内优秀奖学金在研究生资助中覆盖的范围虽然较广,但是奖学金数额较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贫困现状,因此,在研究生资助中?l挥的功效也十分小。另外,部分高校奖助学金的奖助办法具有一定的临时性、随意性,缺乏科学的流程设计。
  (四)奖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能发挥
  奖助学金的设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在于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而目前的情况是学生认为自己获得奖助学金是理所应当的,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奖助学金背后的思想教育意义。一方面是学生缺乏感恩意识,把奖助学金仅仅定位为金钱的奖励和资助,另一方面是学校层面没有注意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相应的仪式,无法引导学生理解奖助学金背后的荣誉和鼓励意义。
  三、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的路径
  在全面收费的背景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在帮助贫困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优秀的研究生安心科研和发挥奖助的德育功能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地方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
  (一)争取校外资源支持,丰富研究生奖助项目
  地方高校面对资金来源失衡及单一的局面,主要解决方式为拓宽研究生奖助经费来源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美国学者约翰斯通认为社会、大学、企业、家庭和学生都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应当由受益者共同分担。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它的成本需要社会各界力量来共同承担。因此,作为培养单位的高校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努力构建产学研平台,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另外,高校可通过校友基金会或者建立杰出校友奖助学金等方式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指标和助学金岗位。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助学金回报机制使得资金流良性循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地方学校可以继续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把全方位吸引校友资源作为学校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措施,加强对优秀校友的宣传和回馈,积极争取校友资源,设立更加丰富的奖助项目,达到接续情缘、感恩母校、励志助学的良好效果。
  (二)扩大奖助项目覆盖面,构筑更加科学的奖助体系
  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奖助项目已经达到了相当宽的覆盖面,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对奖学金的金额、助学项目的覆盖面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增加和扩大,构筑更加科学的奖助体系。既要提高研究生获得奖学金的荣誉感,又要扩大助学项目的覆盖面,力争做到让优秀的研究生学更有动力,让贫困的学生也能安心学习,让研究生无温饱之忧。如此,既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能鼓励贫困的学生安心学习、做好科研,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竞争力。
  (三)推进奖助项目评选规范化、流程化发展
  随着奖助政策的改革,地方高校奖助办法出台实施之后,其奖助体系基本明晰,各种与研究生相关的奖学项目也基本可以确定,但是还缺乏可操作的体系性方案。在此背景下,我们也可以考虑出台《XXXX―XXXX学年优秀研究生评选奖项及要求》,梳理各项奖助项目的评选范围、评选条件、资助金额以及报送材料要求,使奖助项目评选更加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同时,还应注意各项奖学金的评定时间及条件,将奖助学金放在每学年结束后的下一学期进行,使学生的努力能更直接地得到反馈与回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获得奖学金的荣誉感,也更能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
  (四)加强奖助项目的仪式化管理,激发学生感恩之心
  高校的学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奖助学金的发放也越来越缺乏仪式感。获得奖助学金的同学,收到的仅仅是金钱,而没有意会背后的荣誉或鼓励。奖助仪式,是构建高校仪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奖助学金发放仪式的举办,有助于获得奖助的研究生进一步了解奖助项目的深层意义,实现奖助项目的育人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奖助项目的实施效果。此外,通过奖助项目发放仪式,我们可以引导研究生在获奖后树立感恩及回馈意识,助益校风、学风建设。

相关论文

对策研究生体系高校地方研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