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79-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直接影响国际化办学的进程。学生管理工作对于维护项目有效运行、维护学校稳定、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生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提出管理工作创新举措,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思维模式,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与历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氛围、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大环境下产生的新事物,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更新的理念予以区别对待。然而,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纵观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仍没有得到深入贯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有区别于普通学生的特点,即:自我优越感较强、生源质量较差、入学动机多样化且多为外在动机。因此,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不应采用因循守旧的方法。
  (二)教育管理体系混乱,学生整体评估体系缺失
  现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国内现行管理体系存在“分块化”现象,教师负责学习指导;辅导员进行“总揽式”管理,即在学习、思想、心理、实习、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督促;教务秘书负责课程安排、科研安排。这样的管理体系导致了教师只负责上课,对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辅导员负责学习、生活等全面管理,但对专业了解少;教务管理人员负责学生课程安排,对学生学业情况了解少。相关人员缺乏对学生的整体了解和判断,学生的整体素质管理及评估体系缺失。
  (三)教育管理模式不规范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国内教育过程的学生管理处在发展初期,正在摸索积累的阶段,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按照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基本分为三类,即专业学院管理模式、院系管理模式、双方管理模式。专业学院管理模式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隶属于中方高校的二级单位。该学院一般为“国际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或“国际学院”。院系管理模式一般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放在专业二级学院进行管理,实现与二级学院资源共享,但无区别化特征导致专业性不强。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单位,采取一种僵化的管理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管理队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双方管理模式指中方学校外事部门与专业学院或院系共同管理。外事部门负责扎口管理、统筹协调,专业学院(院系)负责计划制订、财务安排、课程安排、人员安排等具体环节。在操作过程中,管理不规范、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录取分数一般低于同批次的录取线,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这些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使得原本基础较弱的某些学生产生消极抵抗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好,容易导致自我管理能力弱、依赖性强,对于项目管理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负面影响大。相关管理人员要认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殊群体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首先,安排教学活动应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学生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体和中心,对于项目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起关键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就是以学校发展为中心,只有保障学生发展才能保障项目顺利运行,进而保证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作?楦鲂曰?非常鲜明的个体,其学习需求、发展需求是项目运行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采取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倡导个性化教学。再次,倾听学生合理诉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合作项目学生与学校其他学生一样,具有自身的诉求和愿望,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倾听他们的诉求,合理开导化解相关诉求,促进和提高管理实效。
  (二)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
  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管理委员会,由中方和外方按照相应比例人员构成。委员会下设主任、副主任、学术负责人及行政负责人。主任由中方分管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外方分管校长担任。学术负责人为项目学院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主任及副主任负责统筹规划、重大决策制定;项目学院负责教学计划及方案制定、学生管理、师资管理;职能部门包括外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学评估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后勤处、学生处,分别负责外事协调、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学生就业指导等,每个部门设置专人负责制,处理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校长负责制下的部门协调制,保障项目运行(见图1)。
  (三)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内到外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说服教育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使之认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走出国门的潜在群体,为了应对国际多元化环境,更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建设。另外,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机制。通过定期提供咨询服务,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宽格局的咨询开导服务。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提出针对性方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是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面对合作办学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按照培养方案开展特色化教学,努力培养出中西合璧、精通国际规则的国际型人才;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建设,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更应具备人生指导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心理疏导能力、思想教育能力等多元化能力。另外,要通过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提高语言水平和业务能力,摸索激励为主、帮教为辅、分层教育、分类管理学生的管理方法。学生辅导员要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化对待合作项目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诉求,积极响应并按需处理。以南邮-纽约理工学院为例,学院会定期选派辅导员赴美方校区参与学生管理,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业、生活、日常、就业等全方位服务,为学生解决实际需求。
  (五)构建五位一体管理机制
  家庭、学院、学校、社会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影响学生的首要环境因素,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学院作为学生认知的第二大环境因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学院管理好坏决定学生发展的速度;学校的定位、学校发展理念关乎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质量程度反过来影响学校的水平;学生自我管理作为内部主导因素,应与外部因素协调一致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这几种因素缺一不可,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应重视管理,探究管理方式与方法,共同作用于学生,助力学生成长。
  三、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其关乎学生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学校应开创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应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及带动效应,发挥中外合作领域“窗口”和“实验田”的作用,适当时候把经过尝试的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稳步向非合作领域推广。

相关论文

本科生办学管理工作中外本科
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管理
对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探析
办公室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思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