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责任。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步入校门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开设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因此,为增强这门课程的实效性,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宏观层面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传统教学形式与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相适应
  当前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的便捷化,相比传统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大学生更乐于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客户端接受信息,更倾向于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在课堂上形成了所谓的“低头族”。教师如果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课件,课堂将失去吸引力,势必会造成课堂效果差,学生到课率低,课堂上睡大觉、玩手机、刷微博现象,长此以往会形成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态度不端正,教师职业价值感低的不良后果。
  2、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与多元社会思潮影响的相互冲击
  社会思潮,尤其是错误社会思潮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动摇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再加上有的老师本身理论功底不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理解不深,讲解不透,造成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不清,进而不能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当前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不能正确明辨是非,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位优秀教师无论教学多媒体手段如何改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课堂有正确的引导,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现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主体性,造成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仅仅作为观众。也有的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至于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偏激、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无序。无论是哪种情况出现都没有实现教育的实效性,都是不合格的。
  鉴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效性不强,课堂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就要对传统理论教学进行完善,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实践教学不单是课外实践,也包括了课堂实践,有个人实践也有小组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几组关系。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
  1、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坚守,又要深入浅出,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不能因为理论阐释的枯燥而忽视课堂专题教育,转而一味追求实践教学。学生若基础理论不清,价值观念不明,实践教学也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自古教育强调“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老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强调理论的“灌输”,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正确导向这是必须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课堂效果不明显,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与学生感兴趣现实问题相结合。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学生获取信息便捷,教学过程中应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3、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考察机制的关系
  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形式改变,考察机制不能沿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考察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后续的配套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使实践流于形式,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因为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而使最终效果不理想。既然是实践教学那在考核标准上应区别于课堂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制定符合不同实践内容的考核机制,同时为了提高实效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及时引导。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1、实践内容设计关注学生现实需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面向的是大一新生,学生刚处于高中进入大学的过渡期,很多学生对这门课还停留在高中政治课的认识上,还抱着只要记住知识点就能考高分的想法,对于基础课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还仅限于在课堂进行理论的阐释是不够的,应做到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有的老师只坚持理论与国家宏观层面政策相联系,与学生实际生活需求联系少,引起学生对基础课的疏离感。例如,基础课内容设置是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说教式的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信念,显得空洞、枯燥,如果在具体实践设置上让每位学生给自己设计一张“十年后的名片”,就能很好与学生自己现实需求相联系。当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又是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热心观众,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回答学生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且理论要讲清楚、讲透彻,使理论的“灌输”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实践形式适用多维教学载体
  既然是实践教学,那么实践的形式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教学实践,课外实践,也有个人实践、也有小组实践。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维教学载体,根据每章内容设置不同的实践形式,在课堂实践中,要营造良好的情景,利用?w验式等形式,用理论说服人。
  3、实践教学最终目标实现内化与外化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对课程所要求的培养目标的内化与外化。首先就是课程所涉及的社会道德法律基础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同,认同的过程是复杂的,并不是一两堂实践课或者理论课就能实现。政治理论课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实践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重视当前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认清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认知,尊重大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有目标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丰富实践经历和情感体验,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认同,这样学生才会从枯燥的理论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认知,在日常的行为中践行道德法律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才算真正完成。

相关论文

实践教学思想道德修养路径道德实践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