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微博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一、微博及其特征
  自2007年起,微博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迅速蓬勃发展,微博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传播方式为其带来了难以计数的网络用户群,在这其中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群体的主力军。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网络传播方式相比,微博具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特点:简易操作、信源多样,能够即时发布信息;信息精炼化,原创性强;信息碎片化,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个人化、碎片化的特征;转发功能使传播速度几何增长;反馈多元化。在微博界面上,用户可以对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直接转载到自己的微博,评论也可以不仅仅针对原创者还可以针对相关评论者。这些功能使得微博在多元化的网络世界里引起了高校大学生的特殊青睐。
  二、微博与大学生
  2016年的新浪官方数据表明,新浪微博超过5000万名的青少年用户中,大学生就占了7成之多。而且大学生在微博上的活跃程度明显高于高中生。大学生群体一直都是时代的领军人物,对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心,他们的思想活跃,有更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社??参与意识也更强,这种特征显著地表现在微博的使用上。
  近期江苏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是放松和娱乐,如关注明星和浏览娱乐新闻;另一方面,沟通交流、了解时事资讯、参与社会活动等也是其多元化的目的。微博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承载着他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社会交往、政治表达等方面的各种心理诉求。
  微博的表达与传播方式迎合了大学生对信息多而精的追求,微博文本的草根化、圈群化、个性化这些明显特征,契合了大学生们这个青年群体敏锐前卫、渴望沟通交流和被关注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尤其是学生本体的个性化特征也就越来越突出。
  微博出现后,信息传播的各种限制逐渐弱化,传统媒体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见的统一性,在微博上被大大减弱,微博政治的无屏障性,即“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的状态干扰了公众对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Facebook和维基解密。其中Facebook就是外国版本的微博。据调查,10个突尼斯人当中就有一人拥有Facebook账号,民众正是通过这个网站来传递示威的信息,放大政府对示威者的镇压,激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让原本胆小怕事的普通民众开始打破沉默,走上街头。这一事件对我们具有警醒意义,在我国微博环境下,受各类微博爆料、谣言、谩骂和“人肉搜索”等舆论环境影响,部分大学生对政府、社会、他人的信任度有所降低,导致虚假、功利和模糊的政治认同。
  微博信息传播迅捷性和传递的裂变型,也导致难以把握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过程的动态变化。如果微博上某一突发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就会引起信息的不断求证和反复淘洗,随着受众情绪的共鸣、媒介的无限扩大以及事件自身的进展,微博信息不断得到转发,加上微博主体的隐匿性,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表达意见、开展批评的热情会持续发酵。这种隐性的政治参与加大了大学生参与的不可控性,也催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提升大学生微博素养,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近年来,网络正逐步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成长,也影响着高校管理和维稳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官方微博进行信息收集、思想宣传、舆情收集、舆论疏导。具体而言,高校官方微博是指高校机构或个人以真实身份开通且获得认证的微博,比如高校政务微博、共青团系统微博、高校学院官方微博、学生社团组织微博等。综合微博数量、粉丝数、微博发布量、互动程度等多个方面,985、211及各部属重点高校取得了较显著的实践成果。90%的211高校、38所985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在高校人气活跃榜上,名校也占据了大半江山。如今的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之一,加上其自身新传播的特点,完全有条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渠道。高校应该认识到并重视微博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加快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
  (一)精心选择校园微博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从目前高校微博的内容来看,不同高校各有侧重点。一些高校微博擅长运用自带的各种功能,如加入微群、发布微活动、发起投票调查来和粉丝进行互动,并开发了具有校园特色的微话题。但目前高校政务微博普遍偏重校园信息发布,较少关注国内外时事要闻,一定程度上使微博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方面的功能有所折损。因此高校应加强此方面的校园微博内容建设,建设完善校内微博平台,并使之成为学校信息交流互动的工具。
  通过微博信息发布的即时快捷性,高校应充分发挥微博的信息传递特性,通过微博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高校调查显示,使用微博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使用微博,因此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依托手机平台办理学生手机微博,由学校团委组织编辑和发布微博信息,设立时事点评、高校热点、人生讲堂、社团活动、社会百态、团情资讯、心理健康等栏目,面向广大学生及时传递校园内外的最新动态,有系统、有组织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学校更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微群、微吧,及时传递主流文化,并对于社会政治热点事件进行客观分析,积极引导他们向主流政治文化靠近,逐步建立健康正确的政治价值观,防止减少政治认同模糊的发生。同时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群中进行集中、多彩的政治教育,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带来主流的政治理念,也可以在群中对于某些政治热点问题发起讨论,并适时给予适当的提示与指引,使学生们自觉地向主流政治意识靠拢。这种形式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进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掌控微博的主导权,提升校园微博的吸引力。高校应组建专门的人员队伍,打造有特色的校园微博,在校园微博出现以来,一些高校已?在短暂的发展中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品牌特色,武汉大学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根据新浪微博的官方统计,武汉大学的校方微博在高校人气排行中长期位列第一。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强烈的文艺气质是武汉大学微博的显著特点。以“洛迦心语”“看不见的美景”为代表的微互动话题,在关注人群中颇具影响力,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在微博上发言互动,在其中形成了具有正能量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高校应针对利用微博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活动进行分析,计划安排,分配任务,抢占大学生微博的政治阵地,宣扬主流政治文化,减少避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袭,与大学生时刻保持沟通交流,一旦出现思想动态异常,也能尽量及时进行疏导,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据报道,近年来北京高校的每名学生每年至少得到辅导员的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所谓“深度辅导”,就是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一举措无疑是颇具创意的,然而,“深度辅导”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却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道难题。而师生在微博上用简短文字交流、反馈,这些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能够减少师生关系的隔阂。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亲和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等应当有效运用微博,塑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主题融入到微博的使用中,在春风化雨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深度辅导”。
  (三)培养意见领袖,提升大学生微博素养。“意见领袖”是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一个传播学概念,主要指通过经常传递信息给其他社会成员进而影响他们观念和态度的中间人。这一概念来自拉扎斯菲尔德对社区的口口相传的细致观察,而随着报纸、电视、电脑、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这个概念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微博的迅速兴起和繁荣为意见领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微博上的舆论领袖关注人数多,微博被转发数多,他们在微博中表达的观点和情绪也非常容易被受众所接受,这其中就包括很多青年大学生。如清华大学的“真维斯”冠名风波中,部分师生排斥对校园内建筑物的命名,他们作为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将事件曝光,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所以我们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种舆论领袖的存在,对他们的言论影响进行分析引导,并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培养我们自己的舆论领袖。
  “传统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处于尴尬位置”,这一点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高校要号召学校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开通微博,鼓励他们善用微博。一方面,借用舆论领袖的微博将舆论引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与舆论领袖的互动淡化官方微博的官方形象,提升亲和力和公信力。当下高校出现师生冲突、伤亡事件和管理纰漏时,官方声音容易引发学生质疑,校园意见领袖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在“北大邹恒甫事件”中,微博用户“呆呆老师”作为意见领袖,以学校教师的身份清晰地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好地引导了舆论走向。
  高校必须认识到意见领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要构建培养高校微博意见领袖的长期机制。其组成部分应以富有个人魅力和责任感的青年教师、学生骨干和团委干部为主,利用写作课程、阅读培训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培养其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时事观察视角,为其提供支持服务,规范其议程设置。通过高校意见领袖浸润式的辐射能力引导周围大学生,助力高校舆情舆论引导。

相关论文

社会化素养媒介政治大学生社会
试论应用于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谈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