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21-02
  农村人居环境指的是农村地区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并依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体,包括有形的物质生产、生活空间和无形的精神生产、生活空间。现阶段,全面改善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意义重大,这一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提升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1]。党中央、国务院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都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强调与部署。东营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需系统地优化。
  一、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战略举措
  东营市以建设整洁、舒适与绿色的农村人居环境为工作标的,以建设生活、居住、休憩、交通、文化等功能协同运作的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政府积极进行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并整合与动员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
  1.推进安居工程,改善村民居住与生活条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施危房改造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权的实现。生活条件改善方面,重点推广沼气池建设,在农村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农民生活环境。此外,加强农村绿化工作,增加绿地面积,并鼓励农户参与公路绿化植物养护等工作。到目前为止,东营市生态林场累计投资达14.2亿元,造林15万余亩[2]。组织农村垃圾清理,硬化农村路面,安装路灯,美化、亮化农村生活环境。
  2.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系统处理污染物,降低污染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破坏度。将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全面提高农村水质、大气以及土壤质量,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降低碎片化耕作模式等土壤等生产环境的破坏,农村生产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供给,改善农村文化环境。东营市加强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以及休憩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建设,同时通过科技下乡和文艺演出下乡等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文化环境得到相应改善。
  二、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生态林场建设与农村绿化、村容整治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等协同发展认识不到位。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关系认识不到位。一定程度地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割裂,未遵循系统性原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要重视环境效益,同时也要关注经济利益,更要关注到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通过观念转变和制度创新等,可以比较好地协调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东营市作为以石油产业为支撑的资源型城市,石油产业的发展对农村人居环境有一定破坏性。油井占用了一定农村土地,同时石油企业存在着偷排乱排废水废气废渣的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城镇化互动性不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就农村论农村的认识误区,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割裂。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统筹等原则贯彻不到位。
  2.农村人居环境的特色提升与人性化设计不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既要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又要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还要注重地域原有特色的延续与传承[3]。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立足当地特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展开。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某些方面依然有忽视各村具体情况搞“一刀切”的现象,不能很好地保存和提升原有特色。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东营市各地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大片村庄改造成集中化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应了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但短期内有些村民特别是依然从事农业的农民,是不能立即适应这种居住环境巨大转变的。东营市适应村民这种转变需求的过渡性措施不足,政策灵活性和人性化设计有欠缺。
  3.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改善的主体,但碍于农民环境意识淡薄、政府引导不到位等限制,农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依然比较有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能只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以人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体系,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农民的动员是这一和谐状态实现的关键。由于农民生活与生产习惯的纠正不到位,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农药、化肥等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政府大包大揽强制推行等家长式作风影响下,农民参与建设人居环境主动性不强。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未来要更加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三、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对策
  1.正确处理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等的关系。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要通过改革与创新统筹环境建设、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等多维政策目标的实现。正确处理发展农村经济与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关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4]。农村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两者相互促进与统一,不能割裂开来[5]。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乡村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中。东营市以石油产业为经济支柱,在提高了农村人均GDP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化工厂排放废气废水以及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能源产业升级,改变乡镇企业等重工业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田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发展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及农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循环农业,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同时,要大力扶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改变农民只依靠种地谋生的生活方式。发展黄河入海口生态景区,积极拓展绿色空间。保护黄河三角洲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文化,建设黄河入海口生态景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提升农村人口聚居地的绿地覆盖率,保证绿地面积逐步提升。增强农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培育采摘旅游节、“农家乐”等乡村特色活动。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吕剧等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   2.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与农民主体建设的作用。改善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涉及到经济、文化与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规划引导。首先,科学系统规划,提高农村社区宜居指数。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规划,将不同的村庄人居环境进行改进重组,按时间和空间重新分布格局,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区位的发展重点;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重点的农村环境,将村落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村庄土地整理、经济补偿、扶贫搬迁等途径,引导具备条件的人口集中划片居住,集中发展,发挥集中化优势;全面整改治理废弃住宅,节约建设用地,创造条件引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同时,要注重农村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其次,切实发挥政府的财政支持作用。增强财政支持范围与力度,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管理,严控款项去向,保证专款专用。此外,要引导与鼓励志愿组织、公益力量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去。继续举办科技下乡活动,推广治污技术和其他农业新科技应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改善的主体是农民,政府在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中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加大农村居民的参与度,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提高其维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凝聚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3.增强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与配套制度的保障功能。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尽可能预计到农村发展可能出现的状况,解决农村人居环境中的突出矛盾。建立水源有偿使用机制,提升居民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的意识,逐步取缔各家各户水井,保证水质。完善污水处理机制,整治农村臭水沟,改变蚊蝇横飞的状况。继续推进道路建设、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从基础设施各层面入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就业政策,为农民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促进农民职业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此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跟进与保障。健全与完善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实现工作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化。加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创新力度,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现的更多可能性。要健全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污染治理机制,加大污染处罚力度,严格防控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再到持续运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适[6]。东营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同样需要在实践探索中调整与优化。

相关论文

东营人居环境人居对策现状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