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设计教学中理论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性

  引言
  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面对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我们的综合优势还不明显。随着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以往我们忽视的问题逐步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然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学习的兴趣一直不高,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设置中对此也缺乏系统科学的培养思路和方法,它给这个专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甚至成了制约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教师与学生的失语症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的途径得到很大扩展,知识获取的途径更为便捷,获得的方式也更为灵活。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相似或者适当的课程资源加以变通,成为授课方案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设计作业与课题练习也习惯了从网络中寻找可用的信息或参照。当面对项目设计任务时,一般的做法和现状就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网上浏览了上千张图片,然而面对自己的课题时依旧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
  首先是学生的失语。我们知道,只要在百度或谷歌中输入几个简单的字符,就会有数以万计的信息被罗列出来,这样的做法一开始或许是出于的资料搜集的好意,然而到了后来则变成了一种习惯和依赖,习惯在现有的东西里面去套用和所谓的借鉴。这个过程根本就不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而是一个筛选和比对的过程。它不是基于任务、功能、对象等要素限定下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应对,设计过程也不是在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内进行,思维的状态是零散不成逻辑的,这与现代设计所强调的整体设计不符。这也就是学生在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时往往几句话就说完了。在简单说出用了什么材料,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之后,就再也讲不出任何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至于这些效果依附什么样的思考和内在关系则基本一无所知,逼问到最后往往用个人喜欢或者它看起来很漂亮来搪塞过去。学生在对待设计关于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功能性、可变性或可用性等设计基本构成要素的把握上往往是顾此失彼。
  其次是教师的失语。当教师的知识信息也是大量从互联网来获取的话,那么教师和学生在此用了同样的方式来“应付对方”,只是二者的目的不同,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教师用自己从互联网获得的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去比对学生的方案,面对一个班少则10几人多则30人的现状,作业讲评和方案评审到了最后老师已经无话可说。因为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同学的身上,该解决的问题没解决,该关注的设计重点没把握,设计不能体现思考的结果,设计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被一轮轮眼花缭乱的效果图轰炸之后,在被所谓风格洗脑之后,只能是无语。如果说建筑学等专业还可以从规范与设计标准中找出问题,那么其他专业则只能依靠所谓的感觉。教师所能表达的就是:“尽管你已尽了你的努力,但我并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我只知道你给我的不是我所期盼的结果,它没能给我惊喜或让我对你方案的产生尊重”。这就是失语的尴尬。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设计教育教学忽视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教师更多的是依靠个人感觉和一些常识性的方法和技巧去指导学生,关于什么是设计的问题探究并不深入和深刻,设计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基本靠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感性的认识,这里面所包含的个体经验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教学方法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越发显示出它的危害性。
  2设计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度我们都在强调创意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似乎创意成了设计的核心问题。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强调自身的感受或是经验,这源于我们对设计基本原理和设计理论研究的缺失和学习,我??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假想的虚拟课题,如果我们再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实践?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接受学院安排的设计史、设计调查等一些理论课程时,意见很大,理由是:我是搞设计的,对于那些枯燥的理论研究没有兴趣,也不是我的特长,我不想把自己满脑子的创意与灵感浪费在单调的文字分析上。
  在设计教学中,创意设计和项目设计的训练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事实上,这两者的区别往往容易被混淆。同为设计,二者的训练目的、方式方法、课程评价都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创意和设计动用不同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尽管二者并非有着清晰的界限,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状况。其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要注意二者在训练、培养、提高和评价方面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目前,对设计教学研究的认识还不充分,尤其是对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基本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热衷于风格和形式的创意,地中海、新中式、简欧、美式田园成了他们津津乐道愿意谈论的话题,加上商业的推波助澜,在一阵眼花缭乱过后,什么是好的设计依然是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乌尔姆设计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核心之一是提出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与特征的表述。纵观从包豪斯到乌尔姆的延续与改变,反映出的是从课程体系与结构、理论建构与设计实践等方面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如果说包豪斯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开创了设计现代教育教学的先河的话,那么是乌尔姆学院真正把设计融入了现代制造业,并在实践中回答了什么是现代设计的问题。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它强调的是设计师作为社会性人的存在以及职业化的责任意识。它从根源上提出了现代设计必须贴近生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   3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研究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理论源于设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又影响或指导着设计实践和研究。
  曾经有学生问,我们学习和研究艺术的起源有什么意义,你研不研究它,都不会影响我的艺术创作,我只表达我想画的和我想要表达的。一度我们认为艺术关乎创造,关乎个性,关乎天才与灵感。那么反过来看,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否都对应或应证了某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学说呢?艺术家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环境而成为其他意义的某种特殊的人吗?研究艺术的起源不仅只是研究形式这一基本问题,形式的探索永无止境,并不存在横空出世的大师。没有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形式的探索也终究会枯竭。设计师、教师不屑于研究和学习设计理论的原因,首先,是认识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还不能跳出基于艺术家对艺术作品创作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什么是现代设计教育教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更进一步的思考。其次,是一些水准不高的研究干扰了设计师的学习取向和价值判断。它反映出的是一种为理论而理论的倾向和理论指导实践认识上的狭隘与偏离。
  再回到之前提过的那位年轻教师。经过了几个学期的理论讲授之后,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看来当初让我去一些上理论课程还是大有好处的。简单来说是因为:(1)发现我比以前能说了,也会说了,失语症得到缓解。(2)发现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东西好像没那么痛苦了。(3)发现逐渐有了自己的评价语言,常常会语出惊人,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明显提高。(4)发现自己常常有一种冲动,一种更强烈的从事设计、创作与创新实践的冲动。
  根据以上问题,回看我们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是要确立理论课程的重要地位,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中保持理论课程整体的合理性和延续性,教师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其次,要认真梳理理论课程的分类、研究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理论课程开设的阶段。再次,是要对一些理论课程做出相应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Y语
  现代设计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作为艺术设计它具有非理性的成分,但从服务社会、产品制造、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讲它又必须受到很多规范性的约束,涉及到的专业学科知识呈现出多层次、穿插交织的特点。设计理论的学习研究必须对于设计实践的发生和发展做出引导,对设计实践提供理论的依据和支持。教师、学生和设计师都要对此予以重视,并将此贯穿于设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关论文

理论学习重要性理论重要教学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