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4-02
  引言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结合地域、行业特点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源源不断,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分析我国目前高等人才教育模式的弊端,明确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漏洞,有助于坚定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有助于我国构建系统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都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国际上高等人才的教育模式与国内模式有所不同,主要的典型代表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四个国家。
  美国主张通才教育模式,全面要求人才跨学科培养、跨专业学习、跨课程拓展。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以市场调节和需求为主导的,政府也会适当干预人才培养的方向。美国高等教育提倡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提升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
  日本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校企联合,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所需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上开展交叉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强调对人才的身心健康、身体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多为综合性课程,并根据企业需求明确培养的目标、细则。
  英国的高等人才教育从人文教育模式向现代复合型人才模式转变,以接近的学科组成综合学科群。但是多部分课程有“哲学课程教育”、“经济学课程教育”两类,这也是英国高等人才教育中培养人才知识结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
  德国应用类型的高等人才教育体系成熟,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在德国教育体系中属于普遍现象。高等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主要应用于现代工业领域,强调专业理论和知识的系统化。高校人才培养还有艺术类型的辅助培养,注重人才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我国的高等人才教育模式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当时是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21世纪后,高等教育逐渐实行以学术为先、开放民主的特区式运行管理体系:国家部门和学校给予改革试点以充分的教育、研究、管理自主权,通过推荐中心主任和参与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宏观间接管理改革试点。
  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
  加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的教学,既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百年涉外、一流涉外的需要。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由主体、客体、目的、手段和结果五个要素构成。实践教学尽管不完全在课堂外进行,但总体上说,实践教学不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即使是实验课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性、“做”和“干”是它的主要特征。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形式必将越来越丰富。
  三、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定位有偏差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由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依各自管辖权限而设,学校缺乏独立自主性;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在教学目标上,也不能进行准确定位。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高等院校设立的实验课、模拟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如本科高等教育中每两年会要求学生完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课程强调实地调研并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课程成果。大学生群体势单力薄、资金力量有限,大多数人无法完成??践课程要求的“实地调研”,上交学校的调查报告多为编造或是参照前人的研究结果,造成实地调研与实际数据不符,学生无法掌握调研的流程和内容。
  (二)实践教学计划滞后,市场匹配度低
  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带动了高等教育的远程教育发展。但是实际中,远程教育资源与现行教材匹配程度并不高,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需要教师经过大量修改才能使用,这对于平时工作任务繁忙、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无疑增加了资源应用的难度[1]。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会应用到各地方经济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实践教学计划滞后、市场匹配度低引发的结果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差,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就业困难,并造成了教育投资的严重浪费。
  (三)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高等教育根据专业的定向培养目标,在学生学业结束前的3―6个月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大型招聘会推荐学生实习就业。在实际的合作中,高等院校统计本年度即将毕业的学生人数,按照专业分类,向地方性企业、知名企业等发布人才信息资源,企业有意向后到高校以举办招聘会的形式选择人才资源。但是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表现为合作程度不够深,高等教育院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的阶段提供岗位选择,只是作为中间的枢纽、平台为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做出联系,企业面向高校的人才选择岗位有限,容易出现招聘岗位集中、招聘性别歧视、招聘低地域集中的现象。   四、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确立以应用型为主的实践教学定位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大多会应用到企业中去,确立应用型为主的实践教学定位和培养原则是保证培养后的人才适应企业需求的重要策略。具体的做法是: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聘请资深工程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学生在工业界实战能力的培养[2]。高等院校为了增强管理体制客观上的行业背景,应当增强科研管理能力,增强应用型人才的科研能力,争取为地方政府、区域行业企业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地方政府应该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国家制度与鼓励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在高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企业参与高等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广泛切实实施,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明确教学计划,重视实践教学创新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需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结合高等教育中地方院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可以实行3―5年内长期开展的定向培养人才计划,这类的培养面向大型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格力集团、阿里巴巴有限公司等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以合作的方式签订人才输送条款,获得企业的信任和投入,也弥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资金不足等弊端。
  (三)确立专项培养方案,鼓励人才直接接触企业
  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是以高校为客体、学生人才为主体的教学培养。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而应用技术大学是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用技术大学是基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起与偏重理论和基础研究的传统大学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构成了平行并逐渐贯通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确立专项培养方案,鼓励人才直接接触企业,是将高校人才真正放到企业内部去实践,可以直接、快速地明确企业对人才对的需求及高校培育人才中需要补齐的“短板”。
  具体做法是,高等院校以院系各研究领域为划分基础,开设若干前沿领域专题研讨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其中一个或几个研讨班,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构筑桥梁,并为申请和开展“政”、“望道”等大学生科研创新研究项目做准备。该平台是《培养方案》内外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方案》外3个平台的基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学生人才对于就业、职业、市场需求等数据信息往往缺乏准确判断,高校、企业在进行实践联合教学时,可以鼓励高校人才在进修2―3年后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工学并进”实习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职位需求。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可在第三学年下半年到企业内部任职外贸进出口操作、外贸实习生等岗位,锻炼外贸操作中商务英语、商务邮件、进出口流程、LC信用证开具、银行交单等实际应用操作,以及其他的技能,如Excel表格的应用、通知类型应用文的撰写、业务洽谈流程、合同审阅、报关进口安排、与多个部门沟通等,通?^实际的运用,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涉及的学科和能力培养方式。
  结语
  2009年10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3]建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不断修订计划、方案,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实现人才实践教学的定向培养。

相关论文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高等教育高等实践改革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