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我国金融资金流量变动与经济效应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36-08
  一、引言
  资金流量表分析方法作为联合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在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已在世界各国社会核算与分析工作中被大量应用。相对于一般的经济金融市场实证分析来说,对资金流量的分析更注重系统的、全面的、一致性较强的数据采集和整体描述,它关注于经济行为中多个重要主体部门、交易方式等之间的联系,以及金融与非金融行为产生的收入支出数据背后详尽的统计关系。
  为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来源与运用情况、金融部门资金效率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可获得的最新数据,编制了2005-2013年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表,并对这九年时间里我国金融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向与具体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构建了投资效率指数(IEI)和负债感应指数(DSI)作为接下来实证分析所需的工具,对1992-2013年的上述两个指数与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等,结合所得实证结果简要阐述其代表的经济金融意义。最后,得出我国金融资金流量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表的编制
  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部门×交易”表,这类表可以直接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中的数据进行编制;另一种是“部门×部门”矩阵表,这类表的编制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在“部门×交易”表的基础上转换而得来。本文采集了2001-2013年中??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编制2001-2013年各部门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表,矩阵表中包含5个部门11项金融交易。
  (一)编制“部门×交易”矩阵表
  参考李宝瑜、张帅(2009)的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表的编制方法,本文对2001-2013年间的金融交易流量表进行处理,得到“部门×交易”矩阵表。表1、表2是2013年“部门×交易”矩阵表,分为“部门投资表”与“部门负债表”两部分。
  (二)编制“部门×部门”金融资金流量表
  在得到“部门×交易”矩阵表后,需要采取流量转移方法才能够得到“部门×部门”金融资金流量表。流量转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投资方向转移,一种是从负债方向转移,由于总投资等于总负债,所以这两种转移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本文选取从负债方向转移进行计算。负债转移法是把矩阵D的流量转移到Z,zij为i部门从j部门形成的负债。首先,i部门从j部门形成的某种交易的负债,等于i部门在该种交易上形成的负债总额,乘以j 部门在该种交易上的投资比例。i部门从j部门形成的全部负债,则等于i部门在各种交易中形成的负债分别乘以j部门在各种交易投资中的份额之和。所以有:
  计算出金融投资分布系数矩阵后,运用公式(1)就可以推算出表“部门×部门”矩阵表,表3就是在“部门×交易”矩阵表基础上,通过负债流量转移法推算出的2013年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表。
  三、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表变化特征分析
  (一)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总规模不断扩大
  2001年至2013年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总规模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2001年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总规模还只有47661亿元,而2013年这一数值达到了500259亿元,是2001年的10.5倍,年平均增速为21.64%。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总规模的增长情况与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密切相关。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货币政策也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转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总规模在2009年出现激增,达到323733亿元,较2008年增加100000亿。又如,为了应对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我国货币政策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当年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总规模较上一年下降近40000亿。
  (二)部门间投资支出、负债结构发生变化
  投资支出方面,金融机构是全社会资金运用的主要部门,金融机构的投资支出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在2001年至2013年之间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的37.55%上升至2013年的44.82%。而非金融机构企业的投资支出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较为稳定,始终在20%左右波动,2013年非金融企业的投资支出占全社会投资占比超越住户部门,成为全社会资金运用的第二大部门。住户部门投资支出的占比在2001年至2013年之间总体呈下降态势,由2001年的29.93%下降至2013年的18.18%。另外,政府部门比重略有上升,国外部门的比重小幅下降。
  负债方面,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一直是全社会资金的主要来源部门。2013年这两个部门负债资金流量占总负债资金流量的比重分别为50.36%和30.58%,两者合计占比超过八成。从五个部门整体来看,政府和国外部门的负债占全社会负债比重较小,且这两个部门的负债占比在2001至2013年之间均有所下降,其中政府部门的负债占全社会比重由2001年的6.4%下降至2013年的4.24%,国外部门的负债占全社会比重由2001年的4.27%下降至2013年的3.43%。金融机构和住户部门的负债占全社会比重有所上升,其中金融机构企业的负债占全社会比重由2001年的50.25%上升至2013年的53.36%,住户部门从2001年的7.36%上升至2013年的8.38%。另外,政府部门负债较为稳定,占比大多在2%-7%之间。   (三)住户部门长期扮演净金融投资角色,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金融投资增加明显
  净金融投资由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表中金融投资减去金融负债计算得出。根据我们对矩阵表的计算发现,2001年至2013年,住户部门始终充当着净金融投资的角色,且投资额度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2001年住户部门金融净投资为10760亿元,2012年这一数值达到了69362亿元,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点。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净投资也呈现上升态势,2001年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净投资分别为-1004亿元和2938亿元,2013年分别上升至15914亿元和19912亿元。国外部门净投资增长说明国外资金流向国内的趋势非常明显。非金融企业一直是净负债部门,2013年的净负债是2001年的6.34倍,这一方面说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说明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金融的方式来扩大再生产,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四)非金融企业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数据显示,2001年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的投资流量和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的负债流量分别占资金总流量的比重为21.09%和16.38%,到2013年比重分别上升至24.57%和18.70%。这说明非金融企业与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住户部门来看,我们发现金融机构对住户部门的投资流量占资金总流量的比重在上升,从2001年的6.71%上升至2013年的8.37%,这主要与我国居民消费方式发生变化有关,如今贷款购房、贷款购车已经成为主流,金融统计数据也显示个人消费贷款余额逐年增加,这就造成了了金融机构对住户部门的投资流量占比上升;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住户的负债流量占资金总流量的比重却在下降,从2001年的25.76%下降至2013年的15.47%。近些年随着存款利率一路走低,理财产品、证券等投资方式已经成为居民的新选择,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住户部门的负债业务再一次受到严重冲击。
  (五)金融机构和住户部门投资方向发生转变
  从各部门的投资方向来看,2001年至2013年期间金融机构和住户部门发生了较大的转变。2001年金融机构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非金融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机构企业投资占金融机构总投资的占比接近56.17%,而到了2013年,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的投资比例下降至54.81%,对本部门的投资比例由2001年的9.67%上升至2013年的20.45%,对住户部门的投资比例由17.87%上升至18.67%。也就是说,目前金融机构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非金融机构企业、本部门和住户部门。2001年至2013年,住户部门投资的主要方向一直是金融机构,住户部门对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85%左右。另外,住户部门对非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政府的投资一直在上升,住户部门对非金融机构的投资占比从2001年的3.92%上升至2013年的4.09%,对政府部门的投资占比从9.23%上升至9.48%,这说明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以及与政府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增加。
  四、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金融资金流量的影响分析
  (一)相关指数的构建与变量的选取
  1973年,美籍俄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W. Leontief)建立了"投入-产出"模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来源于该模型的列昂惕夫逆矩阵作为衡量部门投资效率变化情况的工具,在资金流量表分析框架内应用广泛。本文根据刘瑞兴(2015)的结果,通过依次计算1992-2013年间的部门与金融交易间的投资系数矩阵并进行相乘、求逆等运算,得出期间每年的5部门×5部门的列昂惕夫逆矩阵。按照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定义,某部门的列显示了:当该部门资金需求增加1个单位时,通过直接、间接的作用,最终会使整体5个部门资金需求增加的各个单位量。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定义投资效率指数(IEI),计算方法是列昂惕夫逆矩阵某列5个元素之和除以该矩阵所有元素之和。这个指标反映了该部门投资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该指标越大说明其影响力越大,投资效率越高,表明了当该部门的资金供给增加1个单位时,对其他部门的资金供给波及单位额。负债感应指数(DSI),计算方法是列昂惕夫逆矩阵某行5个元素之和除以该矩阵所有元素之和。这个指标反映了其他部门对该部门负债的影响力,该指标越大说明其影响力越大,表明当其他部门资金供给增加1个单位时,对该部门所获得的资金供给波及的单位额。
  以我国金融机构的投资效率指数和负债感应指数为例,我国金融机构的投资效率指数自1996年始终保持在1.5至2之间,说明我国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盈余的主要部门,其投资增加所产生的波及效应在整个部门间处于偏上水平。而我国金融机构的负债感应指数则一直较为平稳,保持在1左右,说明其他部门资金的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会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即金融机构是整个经济社会中的资金筹集主体。
  通过我们对各个部门投资效率指数(IEI)和负债感应指数(DSI)的计算发现,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FIEI)和负债感应指数(FDSI)都是最高的,说明金融部门金融资金的流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最大的,故本文选择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FIEI)和负债感应指数(FDSI)作为两个研究变量。
  为了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金融资金流量的影响,本文还将选取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GDP)、价格指数(CPI)以及汇率(ER)等与宏观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的经济指标作?檠芯勘淞俊?
  (二)实证研究
  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相关变量的原始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为平稳序列,差分变量符合建模要求。
  2.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特征根迹检验的方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即本文选取的5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至少存在3个长期协整关系。   3.建立VAR模型
  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滞后期为1期,建立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FIEI)、负债感应指数(FDSI)、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GDP)、价格指数(CPI)以及汇率(ER)的VAR(1)模型。eviews的输出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根据本文的研究重点,列出以下两个方程:
  4.检验模型的?定性。根据模型的稳定条件,模型对应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以内,结果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5个特征根都在单位圆以内,说明VAR(1)模型稳定。
  5.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的反应,即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发生的累积响应。从图4中可以看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各项指标对金融部门的投资和负债均有明显影响,但影响程度大小不一,反应时间也有所不同。
  给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GDP)、价格指数(CPI)以及汇率(ER)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的反映基本一致,初始响应值均为0,第2期为负响应,之后慢慢回归到稳定的状态;
  给金融部门负债感应指数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初始响应值为0,第2期达到最大值后,开始衰减,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给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GDP)、汇率(ER)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金融部门负债感应指数的初始响应值都为0,并开始出现负响应,之后慢慢回归到稳定状态;
  给价格指数(CPI)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金融部门负债感应指数初始响应值为0,第三期达到最大值0.15,随后效应递减;
  给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金融部门负债感应指数在第1期就达到了最大值,随后效应开始递减。
  (三)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对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呈正向影响,对金融部门负债感应指数呈负面影响。当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上升时,说明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向好,整个社会的资金需求都会增加,为了支持经济发展,通常银行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规模,货币乘数也在扩大,其他部门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由于经济向好,各部门的资金将用于生产、经营、投资,金融体系的资金将大大减少。
  2.价格指数对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呈负向影响,对金融部门负债感应指数呈正面影响,且时滞较短。价格指数CPI上升时,说明货币在贬值,物价在上涨,此时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都会降低,进而降低了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而宏观层面也会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控制整个金融部门的信贷规模,货币乘数将会下降,因此其他部门获得资金将减少;由于CPI上升,整个社会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都较为谨慎,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动方向将发生改变,金融部门将获得资金供给。
  3.汇率对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和金融部门负债感应指数均呈负面影响,且时滞较短。人民币贬值将导致国外资金的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升值,进而影响整个国际收支结构,它将导致国内资金充裕,金融部门资金供给增加,其他部门获得的资金也增加;而由于人民币贬值,国外资金的流入,整个社会体系资金都将增加,流入金融部门的资金将增加,即金融部门获得的资金供给将增加。
  五、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对近年来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与流向情况、实体经济与金融业自身发展对金融部门投资效率与负债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程度等都进行了较系统地数据挖掘与研究分析。在此,我们提出两个方面的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一)政策效应的传导路径与作用方向日趋复杂,建议相关部门注意研究甄别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2.71万亿元,到了2013年该数据已跃升至58.80万亿元。随着我国进入三期叠加时期,发展和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认为,在出台相关应对措施时,需要站在全国乃至国际视角上进行全局考虑,尤其应该注重研究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后续效应、对各部门是正向激励还是负向抑制作用等多个方面。建议各政府部门在出台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监管政策前,应保持稳中求进、谋定而后动,运用资金流量表方法等国际通用的经济分析工具,牢牢把握住相关政策的及时、有效、适度等原则,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部性的前提下确保政策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二)金融交易总体呈现“量增质不变”,建议重视提升我国金融业投资效率水平
  近年来我国资金流量规模大幅增长,金融行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投资消费、生产建设的快速增长并形成规模,离不开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金融业态发展还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从交易产品到运营观念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重视发展金融业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规模的增长,二是质量的提升。本文中阐述的有关“住户部门长期扮演净金融投资角色”、“金融部门大量资金投向本部门”等现象归结起来说,是现有金融交易质量不高,导致各部门投资渠道不足、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同业业务与票据业务受到追捧。建议研究拓展金融部门投资效率指数(FIEI)、负债感应指数(FDSI)等多维度评价方法,并利用宏观经济指标与投资效率指数的作用关系,采用调结构、去杠杆、降税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部门的业务效率与资产质量。
  建议相关部门改进我国金融交易与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由现行滞后编制逐步发展为当年编制,提高资金流量表分析方法在我国应用的时效性。相关经济、金融监管部门可根据资金流量变化制定科学的监测指标,及时按需调整政策方向。

相关论文

资金流量变效应资金我国金融
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