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一、近代历史中过度地虚无和批判
  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价值系统中”,如何正确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搞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辨出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与现代化可容的,哪些是与现代化相互冲突的,也就成了我们中国人的现代性构建中如何定位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统一体,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主体是封建性的,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封建文化,其中包含大量值得批判吸收的、?c我国现代化相契合的方面。其表现如:奉公爱国精神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契合;崇尚变求和与锐意改革、团结协作的契合;天人合一的整体关照与当代环保意识的统
  众所周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时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然而近二个世纪以来,它却备受蔑视、挑衅、挫折与打击。清朝末年,一些怀抱救国图强宏愿的仁人志士,在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时,已逐渐清醒地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种种流弊,纷纷冲破儒学传统的束缚,力倡变法,以图改良,于是,西学东渐之风自此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儒家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虽然就民族文化传统深层结构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但从此以后,失去其具体的托身之所的儒学确已变成了“游魂”,再也无法恢复它以往那种君临天下的地位。
  二、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失力
  从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与所谓的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起飞,人们再次目睹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潜力与魅力,于是重新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掀起了文化热潮。然而这一切似乎只限于学术界,从总体上来看,改革开放的20年,由于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思潮纷涌而入,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外来的先进文化上而忽略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之以上种种历史的原因,使得一代代国民“很少见到、听到”中华文化的精粹,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现代化程度越高,其对社会价值和人情关系的忽视越大。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人们对自利目标的追求已经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主要行为动机,并在社会行为中被不断地实践。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念冲击下,人们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笔宝贵精神财富当作历史垃圾一样抛弃了,人与人之间追求私利的行为愈演愈烈,甚至演变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从传统文化存在的社会组织结构与现代比较来看,传统社会是以农耕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社会。在传统社会里,社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劳动分工仅仅以性别和年龄等自然特征为基础,社会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作为传统社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的家庭及家庭组织承担着生产、生育、消费、教育、抚养、赡养及政治、宗教等多种功能,家庭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几乎全部的任务。
  三、开放过程中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潜移默化
  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化的转型往往要具备一种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动力机制,即内源性文化危机或外源性文化危机。内源性文化危机是指在没有或基本没有外来的异类文化模式或文化精神的介入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文化模式的内在超越性和自在性矛盾的冲突与文化内在的自我完善的合理性要求而导致的文化失范。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代价值观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传统的价值观体系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处于一个盲区,面对转型期出现的新事物头脑中所遵从的传统价值观念出现动摇或偏差,有的价值观被摒弃,有的价值观被怀疑,而这种社会失衡的加剧会导致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在这样观念影响下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各种价值观念杂然并存的状态下,社会失范行为产生,社会规范的实际控制力包括对社会整体的整合力和对社会个体的约束力相对减弱,导致社会成员思想文化领域失序现象产生,随着中国现代化的纵深发展和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社会大众开始逐步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很多人深感精神上失去“家园”并且陷入一种茫然状态,很容易抛弃以往的道德约束,置一切自律的戒条于不顾,这样便产生了各种有违传统道德的社会行为来,有学者将目前人们的心态危机概括为“六大病态社会心理”,其中包括:物欲化倾向――重物质、轻精神,这显然与传统道德中所宣扬的“君子重义而轻利”的思想相悖;粗俗化倾向――向原始的、本能的方向复归,这又是对传统美德中的“仁义信礼”的摒弃;冷漠化倾向――灵魂的瘫痪,这使传统道德所倡导的“爱国、孝悌、仁爱”精神传承中遭遇尴尬;躁动化倾向――情绪化和非理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谦虚、情操、修养”的教诲已被丢得一干二净;无责任化倾向――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越来越多的人遭遇信仰危机;虚假化倾向――经济功利性取向,谦虚信义概念缺失,诚信意识淡薄。
  在市民社会的交往转型过程中,商品大潮的涌起,以及国门开放后所“引进”的一些腐朽的社会思潮、道德价值和生活方式,冲击着我国的传统优良美德,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开始抬头,封建残余观念死灰复燃,社会道德风尚不容乐观,道德滑坡引人关注,社会颓风严重侵蚀着社会有机体。人们交往目的的功利化使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交往手段的间接化使心与心产生了距离,交往性质的价值理性化使人际关系变得机械而陌生。这样,在城市市民的私人交往中,便出现了有违道德的现象,市民心态的粗俗化、物欲化、冷漠化和躁动化表现较为突出,这些都极大的冲击着传统优良美德的传承。

相关论文

原因分析传统文化中国当今传统原因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试论中药传统服法与合理用药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