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22-02
  1.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好的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可以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课堂提问的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乱提问。
  2.2 系统性原则。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所提的问题富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不能太琐碎。
  2.3 ?⒎⑿栽?则。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解决疑难问题。所提问题,不能太空泛,太深奥,应该具有适度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
  3.课堂提问的要求
  3.1 问在课题处。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地深入挖掘。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there be结构的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图片让学生回答:
  Where is the boy? He is under the tree.
  Where is the rabbit? It is behind the tree.
  What do you see under the tree?
  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
  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
  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
  并帮助学生回答:Yes, there is.
  教师指物提问:
  Is there a robber behind the tree?
  学生答:Yes, there is.
  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新授内容: Is there a TV in the room?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3.2 问在忽略处。课文中有些词语往往不被学生注意,而教师应循着文路,把它提出来探究,以利于学生加速加深理解课文。
  3.3 问在矛盾处。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
  3.4 问在重复处。不少课文的作者运用了重复修辞方法,以强调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此处设问,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内涵。
  3.5 问在疑难处。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善于点拨诱导,几经回环,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6 问在空白处。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此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学生就易走进文章的"心灵",从而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4.课堂提问的方法
  4.1 渐进型提问。在提问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级而上。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层层设问,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4.2 集散型提问。集中一点发问,回答发散,同中求异。既能激发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发表意见,又能使全体学生加入答问的行列,甚至形成热烈讨论的气氛。
  4.3 训练型提问。把课堂提问与课后练习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4.4 引申型的提问。课文中的中心事件引申开去,借题发挥,创造一种新的境界,从而巧设疑障,启发思维。
  4.5 曲折型提问。教师不直接问,正面问,而是拐弯问,迂回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这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的效果。
  "为迁移而教"、"教是为了不教"。纵向深入固然可以达到深化的目的,但前后的问题情境各不相同,难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迁移,如果从横向展开,接连提出几个情境相似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用前一种思维模式去思考相类似的问题,从而达到迁移的目的,但内容的深化受到一定的影响;若纵横同时展开,则可弥补两者的不足,达到组合优化。

相关论文

英语英语教学课堂初中教学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