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地域文化视阈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方略与路径选择

  摘 要: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开展方式、活动内容及运动形式。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自然产生的,而必将随着社会的强化得以发展。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是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形成的基础。地域性文化影响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形成,起到了核心主导作用。影响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生、发展,决定了不同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模式与运行轨迹。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找出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方略及发展路径选择。
  
  关键词:地域文化 体育赛事 关系 方略 路径。
  
  “文化影响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反映文化”。作为极具历史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地域文化对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部分学者对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如学者邱梅珍(2011 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圈及其区位类型展开了研究,讨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圈的区位形成及其特点;好多学者对地区传统体育发展与地域体育文化研究颇多,如温佐惠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文化理论做了研究;有学者对少林武术与中原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韩雪,2005);更有学者对体育活动与当地的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及影响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如郝勤、白晋湘、芦平生、田祖国、赵静冬等人。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看,体育学术界已经认同体育与地区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活动并不是游离于地域文化之外的实践活动。
  
  1 地域文化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形成与发展的关系。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1]。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指如那达慕、赛马会、龙舟赛等具有赛会特征,并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的引导下, 规范进行的赛事活动[2]。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针对现代体育赛事或外来体育赛事而言,而从民间体育属性来看,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针对官方或主流体育赛事来讲的,由此可以看出,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针对现代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 比如奥运会、世界杯、F1 赛车、NBA、网球、高尔夫等,不属于那种涉及到门票促销、运动员包装、媒体推广、赞助和广告策划、标志品开发等众多社会活动的大型赛事[3]。
  
  地域文化是若干地区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我国传统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风民俗体育赛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藏族人民的赛马节、云南壮族的铜鼓节、侗族的花炮节、新疆的古尔邦节等等。这些民俗节日中带有大量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如赛马、摔跤、射箭等。
  
  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圈。如巴蜀地域文化圈、黔贵地域文化圈、滇云地域文化圈、中原文化圈、西北文化圈等等,这些地域文化的身影至今仍显见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和都市文化之中。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体现了该地域人民生活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点,是地域文化在体育层面上的一个反映。同时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中,也能够反映和透视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征与差异。
  
  因此,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长期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对当地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因和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源性”而构成了当地地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两者是一种包含的种属关系。
  
  2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地域文化特征。
  
  2.1 制约的地域性。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地域性,地域文化主要是在地域内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某个民族、某个人类群体生存地的物产资源、经济状况、历史遭遇、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体育活动,这些不同的情况决定着当地的文化特点。地域文化受古今行政区划的影响,更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创造一方文化”。水土因素、自然环境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更具决定性[4]。“体育环境”(熊茂湘,2004)的相异导致了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的形成,而这些项目多数具有天然的地理依附性。“任何一项技术必定与某一种环境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似的技术用于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相同的能产量。”如藏族的“赛牦牛”和“赛马”体育赛事项目、四川彝族的“火把节”、贵州地区的“划龙舟”等传统体育赛事活动都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更为特殊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项目,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更为明显。如云南独龙族的“溜索比赛”,地点一般选择在水流湍急和山崖陡峭的峡谷之中,参赛者借助非凡的勇气和娴熟的技巧进行游戏。很显然,“溜索比赛”体育项目的产生和形成与当地人民居住的复杂险峻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因此,少数民族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赛事项目的布局与发展格局。不同民族在不同的“体育环境”中产生相异的传统体育赛事项目,而这些风格迥异的传统体育赛事项目又具有天然的民族和地理依赖性。多数传统体育赛事项目离开了既定的土壤和环境,便失去了活力和特有的传统。
  
  2.2 个性鲜明的民族性。
  
  地域文化的差异除了与不同地理等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外,与民族不同的民风生活习惯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风民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藏族人民的赛马节、云南壮族的铜鼓节侗族的花炮节、新疆的古尔邦节等等。这些民俗节日中带有大量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如赛马、摔跤、射箭等,而这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不同的民族在不同地域,其民间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中一定民族的传统体育构成了它的主体。民间民俗体育是文化传承的结果,它总是和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联系;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千百年来与一个民族朝夕相伴的文化要素。
  
  民族性特征是一个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特性,也是一个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保持活力的根基。无论是中国的武术、日本的大相扑、韩国的跆拳道、欧洲的击剑运动,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民族性是判断和区别不同民族体育赛事文化形态的标志。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民族性是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重要和基本特征之一。
  
  2.3 自身本色的传统性。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具有传统性特征可以归属于民间民俗节日的传统惯性的保持。我们民间民俗节日的传统由来已久,其成因也具有多样性。大致来说,有的来源于宗教仪式活动;有的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有来源于人们特殊的生产、生活。
  
  有学者对民俗节日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结构形式往往带有程式化的倾向。“民俗节日都是由一系列既定的活动和仪式组成的,这些既定的活动和仪式就构成了传统节日的语境。[5]”民间民俗节日中,竞技仪式是具有传统性的固定内容,它也是民俗体育产生发展的重要来源。如龙舟比赛、舞狮比赛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赛马、斗牛、叼羊等等,都是民俗节日中的重要竞技仪式内容。此外,民俗节日还包括一些传统的表演仪式,如各种民间舞蹈。此类表演仪式具有鲜明的传统性特征,他们大多起源于古代庆祝生产丰收,或是祈求神灵保护的目的,如高山族的《杵舞》。表演者一边持杵,一边做捣米状,同时载歌载舞。舞蹈的节奏与现实生活中的劳作相似,表现了浓郁的劳动气息和传统特色。又如云南拉祜族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扩塔节”、“月亮节”“、洗手节”等。在节日期间,往往进行很多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由于拉祜族文字历史很短,因此这些节日和传统体育赛事项目就成为记载拉祜族历史与文化的最好保存[6]。这正如著名民族学家吴正光所说“:许多节日活动具有社会发展‘活化石’的作用”。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文化特征,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经有所变动,但是至今在某些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中,其文化传承的保持和传统性仍然存在。如彝族式摔跤作为彝族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滇南彝族举行“摔跤节”就是为了免灾而举行的典型的祭祀体育活动,因而又称为“太平盛会”,此种摔跤比赛在竞赛前有着极其严格的传统风俗规定。如摔跤前要请毕摩(毕摩是巫师,是各类宗教活动的主持者,是人与神鬼之间的沟通者)烧香祷告,驱鬼祈神,人们要围着“挂红”跳敬神的舞蹈,然后全体村民祈祷神灵后开始摔跤,优胜者予以“挂红”,以示吉祥[7]。
  
  3 地域文化下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方略。
  
  3.1 突出区域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由于它受其民族性、传统性及地域性的制约,加上赛事项目繁多,规划它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和地区及国际形象的提升。目前,政府并没有这方面的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由体育总局牵头,具体业务由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中心负责,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规划成中国特色赛事体系。系统规划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一方面,要全面做好挖掘整理工作,全面掌握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目前生存状况;另一方面,以区域文化圈为依据,要确定好区域重点赛事,既要拟定国家级重点赛事,力争打入国际市场,也要拟定地方重点赛事,力争成为群众喜欢的区域性发展项目,同时还要做好其他项目的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从地域上要有所侧重,要针对各个地域的不同发展适合此地域发展的优势特色项目,不要“一窝蜂”上项目,要紧扣地域传统文化,以该地域特色精品项目为龙头,“一区一品”的原则来规划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品牌发展战略。
  
  3.2 完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展的保障制度。
  
  目前,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有关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制度只是零碎散布于一些法规条例中,并无专门的法规条例和细则。各级政府应根据相关法规条例和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意见和工作条例。制定和完善法规与条例可以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在保护、创新、运用、推广等方面起到一种规范和约束作用,提供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导,为参与和传承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行为规范起到引导作用。
  
  从文化传播的效果来看,媒体宣传是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外展示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们要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加强和完善电视、电影、互联网、报刊、墙报和音像出版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宣传制度建设,把媒体宣传制度纳入到有关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法规条例中来,通过制度来提高媒体的宣传力度,规范、督促媒体的宣传行为,通过媒体宣传促进民众对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的了解和交流。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组织管理,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要对对区域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开发的经费投人、人力、物力的安排要落实到人,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加强纵向管理和横向沟通联系。特别是还要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和沟通,充分加强和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适合区域特点的体育赛事。通过相关配套政策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开发,如商标使用权、用地审批、国家税收等优惠政策,多渠道融集开发资金,做好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公益资金的合理投入使用。
  
  3.3 加快发展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产业。
  
  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必须有好的载体。民族地区有很多具有个性的资源,也正是民族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民族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在解决温饱后如何转型、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这些都需要舞召、需要载体。发展经济、发展民生及民族文化是开展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和归宿[8]
  
  。应组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本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资源,确定开发项目,将开发项目与本地民族节庆活动、自然景观、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制定旅游线路,并通过宣传渠道,宣传造势,努力打造民族传统文化精品旅游线路,逐渐开展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人员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器材、体育服饰及体育赛事吉祥物等方面的产业开发活动,并将它们融进旅游产业中共同开发,最终形成区域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旅游产业,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来推动区域体育资源向体育产业转化,地方政府尤其要消除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以及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产业的狭隘、模糊甚至错误的理解,充分认识体育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出发,深入研究本地区具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情况[9],科学选择本地体育产业以及发展形式、区域布局等,着重抓“一地一品”特色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坚持使区域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产业走品牌发展之路。
  
  3.4 科学评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区域经济与社会效益。
  
  民科科学的评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区域经济与社会效益对发展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有指导性意义。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可以分为直接的经济收益和间接的经济收益,直接的经济收益通常被界定为赛事主办机构在举办赛事期间直接收益比如门票赞助费等与直接投入即成本等差额,而间接的经济收益可以表现在赛事期间的消费和投资通过乘数效应所带来的GDP 的增量,以及赛事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带来的赛事品牌的提升、举办赛事的地域影响力的提升以及赞助商的产品形象的正强化及由此带来的销售额的增加,这些影响又可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带来潜在的经济收益,相比较而言,这部分效益由于时滞的作用而难以准确地定量估计。民族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当前社会经济各领域的统领目标和总要求。体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和有机构成要素。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实践,亦必然对体育提出新要求,这既是体育服务社会的客观要求,又是体育适应社会,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必然需求。
  
  4 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地域文化旅游开发路径。
  
  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旅游品牌,是尊重老百姓生活需要,改善民生,也是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活动形式是不同群体选择旅游时着重要考虑的因素,人们对不同景观、民俗风情产生浓厚兴趣,更想切身参与来体验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乐趣。
  
  借助民族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优势,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较强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开展富有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邀请游客参与进来,让他们在感受到自然山水风光美的同时,还能领略到极富特色的民俗风情,这样既发展了旅游文化事业,又宣传、推广了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各地区政府部门要为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结合开发创造条件,政策上给予支持,并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积极督促媒体通过赛事文化包装进行宣传造势,以吸引更多游客的眼光,使之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4.2 地域文化庆典与保护路径。
  
  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形成历史来看,我国许多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都是在节庆中开展的,这些活动受时间限制明显,但它的历史传承性及在空间上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活力与生命力[10]。不但能使当地民俗风情能持续沿袭下来,而且还能对民众起到一定的休闲、娱乐效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介人,鼓励、支持当地群众开展岁时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日,开展一些传统的由官方举办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或政府主导、社会赞助的非官方举办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另外,许多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已纳入到了不同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当中,借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申报之机,组织各种力量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进行推广,为全民健身和休闲服务。同时,要组织力量做好对本地区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开发、运用研究工作,包括对民众的引导和鼓励。
  
  4.3 地域文化培育与教育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要扎根于我国现代社会中,离不开学校教育,只有通过学校教育,进行辐射,才能扩大群众基础。学校教育可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自知,进而形成充分自信,并最终达到自觉。我们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国家政策,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一方面,有选择地把一些适宜进入高校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到学校体育专修和选修课中,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系要根据社会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创新,要承担培养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组织者、策划者、裁判员,科研者与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各地方院校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本土体育项目,作为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培养学生本土文化情怀。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要积极地把一些本土优秀体育项目选纳到体育课程中来,这样既可以减轻学校经济负担,又可帮助学生形成民族个性。同时,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灌输,要积极开展校园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5]张 玮。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6(2):292.
  
  [2]鸥昆渤著,滇云文化。编者札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
  
  [3]肖林鹏,叶庆晖。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4.
  
  [4] 徐玉良,韦晓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5.
  
  [5] 刘德龙。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5- 9.
  
  [6]马文·哈里斯著,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54.
  
  [7]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华民族体育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295.
  
  [8]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2002(3)。
  
  [9]蔡 昉等。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5.
  
  [10]李 澜。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 [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

相关论文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资源的
略谈新疆地域文化对新疆雕塑艺术发展
浅谈地域文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
基于虚拟美学审美特征的地域文化保护
地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促问题
基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
浅析湖北省旅游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
地域文化传承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创意产
长白山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旅游品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