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物体论原理

  第一篇 宇宙基本构成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能够作为一种智慧生命生存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有史以来,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人类从未停下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探索宇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宇宙里有什么?如果看现象,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完,就算是分类统计也将是一个繁杂而又困难的工程,我是个散懒的人,时间也少,不喜欢粗活累活,只能从基本上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宇宙的基本构成是什么?目前出现的答案比较多,主要是物质精神说、物质能量说、时间空间说等等,但我们知道正确的答案只能有一个。
  在唯物论和唯心论大论战的时代,把宇宙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至今也没有出现什么更好的方法,虽然我们都知道精神现象只是物质现象的一部分。一个人活着是有意识的,死了就没了,但他的肉体还在,组成肉体的物质会以其他的方式继续存在于大自然,这使我们相信物质的存在不需要意识的陪伴,而脱离物质的意识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现代科学正一步步揭开人脑产生意识的方式方法,意识并不神秘,它只是人体在生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也只能是物质现象的一种。将物质和意识对立,进而从意识的角度认识物质只能得到错误的结论。
  抛开意识,宇宙中能和物质对立的东西还能有什么呢?物质是实在的东西,宇宙中能够脱离物质的完全非实在只能是空间。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最基本的运动就是物质的空间位置移动,没有空间物质如何运动?没有空间,物质的存在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运动。就像一间房子,不管它有没有住人,住多少人,它都是那间房子,即先有房子后住人。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了将空间理解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这样的认识很是晦涩难懂,也难怪,说不清的东西就把它搞得深奥点,不求甚解的人很容易糊弄的。它表达的意思就是先有物质,再有运动,然后有空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属性嘛,也就是说,先住人,后有房子。可惜,这么多年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没房子,人住哪儿?
  宇宙中有什么?我们能看到的和不能看到的只能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大小不等、形形色色、纷繁复杂而又层次分明的物体,物体就是物质现象,物体的实实在在与空间的一无所有共同构成了全部宇宙。宇宙的基本构成就是物体与空间,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空间。
  物理学发展至今,一直在研究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却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即物体是什么?现在答案有了,物体是相对于空间并占有一定空间的实在体系。从空间的角度看物体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物质的实在性,以及它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反过来,从物体的角度看空间也同样如此,即,空间是相对于物体并包容物体的宇宙存在基础。物体的“有”与空间的“无”既对立又相容的关系构成了宇宙的存在基础。
  有了相对立的空间,物体的存在便有了自己的特性,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物体的第一个特性便是实在性,物体是相对于空间的一无所有的实实在在的宇宙存在基础,从微观粒子、单原子体、单分子体、多分子体到星球、星系、星云乃至膨胀中的宇宙,都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相对于空间而言,它就是实在的“有”.物体实在性的具体表现就是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质量,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有大有小,大的我们无法估量,小的难以测量,但我们会一步步走下去,就像中微子,从过去认识中的无质量变成有质量,随着微观粒子的质量测量方法的不断进步,我们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惊喜。
  物体的第二个特性是空间占有性,物体有大有小,大小之间的差异说起来可以超出我们的想象,举例就不必了,就像数学中的无穷大和无穷小,但我们绝对找不到完全不占有空间的物体。存在于空间的物体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表现在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量度。
  物体的第三个特性是运动性,在更大尺度的参照系中,物体总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参与其上层物体的内外部运动,甚至与它物体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物体本身也是由其内部物体通过不断的循环运动构成的。比如,我们站在地球上,作为地球的一份子,必然要参与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等等等等,而我们本身也是由体内细胞组成的组织、系统构成的,并通过体内循环运动与自然界实现物质能量的交换。任何物体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无始无终,永不停息。
  物体的第四个特性是相对性,任何物体的存在都有一个相对的过程,从产生到灭亡的相对过程。生命如此,非生命也一样,只有构成物体的物质例外,它不生不灭,只能从一种组织形式转化为另一种组织形式,每一次的转化都意味着一个物体的“生”或“灭”.一个冰块融化了,不管它化成的水去向何处,冰块没有了,纵然我们将原来的水分子聚集起来又冷冻成原来的形状,谁能保证其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在原来的位置。当然,这不是不可知论,我们必须要承认相对静止,在物体相对稳定的存在过程中,只要物体的质量、体积、运动特征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认为该物体依然存在。
  物体的第五个特性是层次性,任何物体都是其上层物体的构成物体,简称子物体,其上层物体可称其为母物体,同时,任何物体又由其内部构成物体构成,即任何物体又是其内部子物体的母物体。从正在膨胀中的宇宙到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内部结构的光子、中微子,宇宙万物都是如此。毫无疑问,物体严格的层次性是宇宙万物普遍联系的前提,宇宙间的任意两物体都有一个以上不同层次的共同母物体。宇宙间的物体层次是无限的,简单说就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相对于物体而言,空间也有其独特的属性。
  一,虚无性,相对于物体的“有”,空间就是彻底的“无”.它只为物体提供存在和运动的场所,你折腾吧,反正我一无所有。
  二,无限性,大范围的宇宙空间没有边际,只有更大,没有最大,任意大小的空间都可以被无限地分割,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空间的无限性为物体无限的层次提供了前提。
  三,整体性,宇宙间只有一个无限的空间,绝不可能有两个各自独立的空间存在,否则将存在一个边界问题,即,边界是什么?如果是物质的,那么该物质构成的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必然要把边界两侧的空间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相对性,任何空间的确定都需要物质的边界,而物质又总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所以,任何确定的空间必然是相对的,是不停的运动变化着的,包括空间的大小和该空间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位置。
  五,三维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用取任意一点为原点,经过原点的三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来确定空间。有人将时间引入三维空间并称之为四维空间,我们不知道这样做会为科学研究带来什么便利,但对我们正确定性空间和时间却大为不利,时间只是物体运动连续性的表征,并没有实际的东西,和空间并列,实在不妥,我们有研究空间的几何学,却没有专门研究时间的学问就在于此。
  将宇宙分解为物体与空间并不会导致一种新形式的“二元论”,空间只是物体存在运动的场所,其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因而不能称之为“元”,相反,它更加清晰地告诉我们,宇宙间除了物体,一无所有!
  总而言之,宇宙是物体与空间的融合体,物体与空间是宇宙的基本构成,运动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时间是物体运动连续性的表征。将空间从物体的运动属性中解脱出来对唯物论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唯物论的一次重大突破,从空间的角度认识物体、认识物质可以更加科学、更加清晰地还原物体、物质的本来面目,使我们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论上彻底摆脱意识的困扰,走出一条全新的唯物主义道路。
  第二篇 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在过去的认识中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在人类出现之前物质存在吗?很显然,人类是物质世界的产物,人类出现之前物质世界依然、必然存在,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没有人类,没有意识的物质该如何定义?
  物质的定义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说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二,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传统物质定义满足这两个条件太吃力了,在说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时,物质的客观实在是实际存在的,但在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时,物质的客观实在便局限在了哲学的范畴,并没有实际的物质存在。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人类探求世界本原的结果,从古代的五行说,到近代的原子说、物质说,都是为了探求世界的本原,即,宇宙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也可以说宇宙中的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任何物体都是由其内部子物体构成的,如果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那么,它首先必须是物体,只有物体才能构成物体,宇宙间除了物体一无所有。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必然是一切物体的最终子物体,如果有例外,那就是,物质的子物体是其本身。这样,我们才可以说,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最终本原。
  一杯水,不管它是来自哪里,河里,海里还是氢氧气烧出来的,火星物质提取来的,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它都表现出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使我们相信:等质量同结构的物体在等同的环境下表现等同的存在及运动性质(公理一)。同结构包括相同的子物体和相同的组织方式,那么等质量同结构的物体必然具有等同的最终子物体——物质;不同的物体之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运动相互转化,说明不同的物体也是由不定层次的相同子物体构成,所有的原子分子体都由中子、质子、电子构成就是一个例证,理论上不同种类的原子分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告诉我们一切物体的终极子物体——物质必然是相同的;物体越分解,终产物越相似,作为一切物体的最终分解产物,物质的相似度会怎样,或者说宇宙间有不同的物质存在吗?很显然,如果有,公理一不能成立,所有的关于物体存在及运动的原理、定理都不能成立,世界陷入不可知;科学家发现宇宙间存在大量的“反物质”、“暗物质”,其实严格来讲,所谓的“反物质”只能是反原子,即质子带负电荷,电子带正电荷的反原子,正负原子相遇发生“湮灭”反应,产物与核聚变、核裂变的产物一样,可见它们也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暗物质”则是既不能发出光线也不能反射光线的物体,总有一天我们会搞清楚它的具体成分,只要是物体,它就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而物质只有一种,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可惜的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单一的物质来加以研究,绝对空间拥有无限的范围,包括无限的广延性和无限的分割性,和空间相融合的物体也必然如此,物体的上级层次母物体可延伸到无限的范围,其内部子物体也包括无限的层次,即,物体可以被无限地分解,而作为物体终极子物体的物质就只能是理论上的存在,我们不可能得到,但它真实地存在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物体的任何运动变化的过程里总是有一定层次的子物体保持其本身的组织结构及内外部运动量稳定不变,这样的子物体就具备了类似于物质的存在运动属性。
  现在我们可以给出物质的定义了,即:物质是相对于空间并占有空间的最简单、最微小、最纯一的客观实在。这里,我们任然沿用客观实在的说法,只是为了顺应人们的习惯,需要说明的是,此客观非彼客观,过去的“客观”是以认识主体为主的客观,这里的客观是以物体运动中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双方互为主客体的客观,它说明的是物质在任何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都不生不灭、稳定存在的特性。
  作为构成物体的最终子物体,物质相对于其它物体有其特殊的性质。
  一,简单性,一般物体都有复杂的内部子物体构成体系,作为一切物体的终极子物体,物质没有内部构成体系,或者说其内部构成体系就是其本身。换句话说,任何可分解的物体系统都不是物质,只能是物质的组织形式。物质只能是最简单的物体。
  二,微观性,通常物体的子物体在数量上总是大于等于二,也就是说,物体的单一子物体只能是物体的一部分,在物体的空间占有上,子物体总是小于物体,作为所有物体的最终子物体,物质必然是最微小的物体,在无限范围内最微小的物体,无限小,小到仅大于零而已。我们在微观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将来还会有更多的谜团在等着我们,但每一次的突破都会让我们向物质迈进一步。
  三,纯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必然是最纯一的,两种物质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除非有另外一个世界存在,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证实这一点。物体的纯一包括质量、结构、运动状态等,纯一的物质必须具备等同的质量(最小)、等同的结构(无结构)、等同的运动状态(等速率)。
  四,客观实在性,前文说过,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在物体的任何运动变化过程中不生不灭的性质,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宇宙中构成物体的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组织形式转化为另一种组织形式,宇宙间物质的多少恒定不变。物体的产生过程是其子物体之间联系形式的形成过程,物体的灭亡过程也是其子物体之间联系形式的分解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物体,物质没有子物体,没有内部结构,不存在内部结构的形成和分解,也就没有了通常物体的“生”和“灭”.
  到这里,一定有人想说,你out 了,质量守恒定律早就发展成质量能量守恒定律了,你这不是回到旧社会了吗?问的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大家一定非常了解了,他想告诉我们的是,物体在核裂变或核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和损失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一般人的理解是:物体质量消失,损失的质量转化为能量,能量转移给其它物体,于是乎,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了,一起守恒了。只不过有一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质量转化出的能量在转移给其它物体之前如何存在?我们知道,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的一种量度,它绝对不可能脱离物体及其运动而单独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者,吸收了能量的物体的质量会增加吗?如果是动能,物体速度增加,可以说,物体运动质量增加了,但如果是热能呢?一杯0°c的水加热到100°c它的质量能增加吗?显然,这太荒谬了。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质量来表示,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质量又分为静止质量、运动质量、引力质量、惯性质量等等,但如何测量是我们的事情,物体的质量不会因为我们的测量方法、能否测出而发生变化。很显然,物体在核变过程中损失的质量不会消失,而是以另外的我们还无法测知质量的物体形式继续存在,同时具有极大的速度,比如光速,这样的物体形式能和通常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我想它们一定不会太神秘,也许就是光量子、中微子什么的。[论文网 LunWenData.Com]
  我们陷入质能互换这样的误区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能量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准确,能量是什么?我将在下面的文章里详加阐述。这里可以肯定的是,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的一种量度,仅此而已。
  第三篇 物体运动形式
  运动是物体存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体,也没有停止运动的物体,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绝对的运动。
  一杯水放在桌子上,相对于桌子它是静止的,但以地月系为参照系,它是不停运动着的,伴随地球围绕地月系质量中心的循环运动不停运动着,在更大范围的母物体系统中它的运动更多了,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系在银河系的循环运动,银河系在膨胀宇宙中的运动等等等等,这些运动这杯水都参加了。那么对于这杯水的内部子物体呢?比如初级子物体水分子,显然,水分子参与了这杯水的全部外部运动,水的全部外部运动就是由水分子群体全部外部运动的同步部分构成的,水分子的子物体氢氧原子也是如此,并可无限分析下去,直至物质,可见,物体外部运动是其子物体外部运动的同步部分。再看这杯水的内部,其初级子物体就是构成它的所有水分子,水分子的游离运动和热运动是构成这杯水的内部运动的两部分,游离运动是水分子群体构成水的结构的运动形式,可称为物体内部结构运动,热运动是水分子个体单独的运动形式,可称为物体内部子物体的自由运动,结构运动和自由运动是物体内部子物体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形式。不仅是水,所有分子体的运动都是如此,都可以划分为外部运动和内部的结构运动、自由运动,并且这些运动都由物体的子物体同时完成。
  在宏观宇宙,星体、星系的运动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星体的运动轨迹都是椭圆的,那么,星系内星体的运动就可以分解为近质量中心点的匀速圆周运动和不断离开并回到该圆周且与圆周相垂直的自由运动。巧合的是,在微观领域也是如此,比如电子的绕核运动,更深层次的研究结果还没有出现,但我相信,只要是物体就不会有例外。
  通常我们把物体的运动现象简单分为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当然,宇宙间还存在更高级或者说是更复杂的运动现象,比如生命运动、社会运动,这些运动的复杂程度令我们至今还不能完全彻底的掌握它们,但我们知道,任何复杂的物体运动都是由简单的物体运动组合而成,复杂运动的规律首先要服从简单运动的规律,从最简单的东西入手才能发现最普遍的规律。最简单的运动就是物体的空间位置移动,事实上,任何复杂的物体运动都可以最终分解为一定层次子物体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变化。我们不妨从最简单的物体运动即空间位移入手来分析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
  假定物体没有和它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存在环境稳定,物体的各部分运动形式都以空间位移表现,不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发现,物体的内外部运动由其初级子物体完成,而对于初级子物体而言,物体内外各部分运动都是其外部运动,物体的初级子物体也有内部运动,也分为结构运动和自由运动,物体初级子物体的内外各部分运动又由物体二级子物体同时完成,这样无限推论下去,可以得出,任何物体的内外部运动以及该物体内部所有层次子物体的内外部运动都由其终极子物体——物质的外部运动同时完成,或者说是物质的外部运动在其各级母物体的各部分运动中的不同分配形成了物体的全部运动。前面我们说过,物质的运动只有外部的空间位置移动,但就是这样简单的运动方式构成了宇宙间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物体运动形式。
  物体的三种运动形式——即物体的外部运动和物体内部的结构运动、自由运动——是物体存在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物体外部运动是物体初级子物体外部运动的同步部分,这是物体得以构成的前提,没有它物体无法构成,就像火星人和地球人不能组成共同社会一样。物体内部的结构运动和自由运动更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论的前提,结构运动构成物体,自由运动破坏结构,有趣的是,结构运动和自由运动竟然由物体的子物体同时完成。水分子的热运动和水分子的游离运动同时由水分子完成,给一杯水加热,使温度超过100?c,那么,水的游离运动停止,水分子在新的气态形式下的自由运动量增加,结构运动量减少,反之,给水降温至0?c以下,水结为冰,水分子的平均热运动下降,而水分子间的结构运动明显得到了增强。水分子完成的这些变化告诉我们,物体内部初级子物体的循环运动和自由运动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是因为两种形式的运动目的截然相反,方向绝无重叠,统一不仅在于两种运动形式都由物体初级子物体同时完成,还在于两者之间在环境变化时可以通过相互转化的方式维持物体的运动存在。物体的外部运动和内部运动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物体外部运动是物体在其母物体中进行母物体内部运动的必要组成,物体内外部运动目的不同,方向也没有重叠性,相互之间也可以发生转化,物体加速到一定的速率时会发生解体就是物体内部运动向外部运动发生转化的最好证明。
  现在我们发现,对立统一原理并不局限在物体内部,而是物体外部运动和物体内部结构运动、自由运动三者之间两两互为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不妨称之为“三相对立统一原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将来有了好名字再换也不迟。
  物体内外三部分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了,简单的物体运动如此,复杂的物体运动也是如此。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原理本来就是从复杂的社会运动中发现总结出来的。
  物体的各部分运动形式都可以最终归结为物体内部构成物质的空间位置移动,而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即在一切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都不生不灭的性质,这就决定了物质的运动必须具有绝对的连续性,或者说物质的空间运动必须具有绝对连续的空间轨迹,这就决定了物体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必然具有绝对连续的过程。能够表达并且比较这种连续过程的量度就是时间,从漏壶、钟摆、机械表、电子表到原子钟,人类计算时间的工具越来越精确了,但这还远远不够,通常物体都有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它的运动过程中总会受到这样那样的环境干扰,用一般物体的运动表达物质运动的绝对连续性总会产生一些误差,我们能够做到的只能是精益求精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穿越剧充斥银屏,时光逆转可能实现吗?时光逆转不是一两个物体的可逆运动能够实现的,一杯水结冰后再转化为水,我们说这杯水还原了,回到过去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水已经经过了一个从凝结到融化的过程,每一个水分子在杯中的空间位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这杯水随着地球的自转公转也早已改变了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回到过去,怎么回?时光逆转意味着宇宙间全体物质同时反向运动,谁能做到?上帝?没见过,他老人家就是有这能力也不会同意这么干,那要毁掉多少刚出生的生命啊!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超越光速的物体运动,许多人欣喜若狂,这下好了,可以有办法把信息传到过去了,可惜过去已经永远过去了,不存在了,往哪儿传呢?从距离地球一光年的星球上用光速向地球发送信息,我们收到时已经是一年后了,就是说我们收到的事件是地球时间一年前发生的事件,此时我们以两倍光速向该星球回信,该星球会在半年前收到吗?显然不可能,它的收信时间只能是半年后。穿越虽然是娱乐,可娱乐的多了,就变成愚人了。
  有些扯远,就此打住,开始下一篇,解决运动量度及运动守恒问题。
  第四篇 运动守恒定律
  千百年来人们始终坚信宇宙间物质的运动是守恒的,但是为了说明这一点科学家们还没有最终确定运动最基本的量度,是动量mv,还是动能mv?.毫无疑问,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最基本的运动——物质的空间位置移动开始,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简单了。物体内部运动是其子物体不断远离并回到原存在位置的循环运动,以速度来衡量子物体的运动会得到子物体的运动量为零的结果,但它们又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即——速率。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的多少就是速率,速率是考察物体空间位移的唯一选择。
  物质的空间位置移动在其各级母物体的各部分运动形式中分配的也正是速率,显然,作为一切物体的终极子物体,物质必然具有宇宙间的最大速率,有多大?不知道,但必须是一个定值,否则任何物体都可以在不改变自身结构的情况下无限加速,同时,所有物质的运动速率必须是等同值,否则公理一不能成立。通常物体各部分运动形式的运动量是可以变化的,但物质例外,物体任何运动量的变化都要受到力的作用,而力的产生总是和物体的内部结构及外部的空间占有存在必然联系,物质是最简单、最微小、最纯一的物体,可以认为它不可能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量只能是恒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的多少用质量来量度,物质的运动以速率来恒量,物质的运动量度就是质量和速率的乘积,以Y代表物质的运动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v代表物质运动的速率,可知,Y=mv.其中,m,v均为恒量。这样,我们得到运动守恒定律:一,宇宙间物质的运动量不增不减,恒定不变。注意,考察物质运动的参照系必须为无限的空间范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绝对空间,这样,才能囊括构成物体的物质的全部运动量。
  物质是物体无限分解的结果,它的运动守恒在它构成的物体上有着具体的表现。物体及其子物体的各部分运动都由物体的终极子物体——物质的外部空间位移具体实现,那么,物体及其子物体各部分运动量都必然小于物质的运动量,而物体及其子物体保证它们各自的结构运动又必然要消耗一部分的构成物质的运动量,物体所能达到的外部运动量也就必然要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过,物体解体。物体越复杂,极限值越小,反之极限值越大。这让我们放弃了一个幻想——“超光速旅行”,唉,想一想,过过瘾就算了,千万别当真。总结一下,我们得出运动守恒定律:二,物体保持内部结构稳定所能达到的外部运动速率都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不是定值,因物而异。
  物体内部构成物质的外部运动保持恒定,但物体的各部分运动又都是可以改变的,如何实现?只能是物体及其子物体各部分运动之间的相互转化。物体内部运动包括结构运动和自由运动,且都由初级子物体同时完成,那么,以物体为参照系,物体初级子物体的实际运动速率和它完成的物体结构运动和自由运动之间有着必然的数学关系,以V内表示物体内部初级子物体的实际速率,V结构 表示物体内部结构运动的速率,V自由 表示物体内部初级子物体自由运动的速率,可知:
  V²=V结构²+V自由²
  同样,以物体的上级母物体为参照系,物体初级子物体进行的物体内部运动和物体外部运动也有着类似的数学关系,以V初外表示物体初级子物体的外部运动速率,V内表示物体内部运动速率,V外表示物体外部运动速率,可知:
  V初外²=V²+V²
  那么,物体内部构成物质的运动速率的平方就等于物体及其内部各级子物体内部运动速率和物体外部运动速率的平方之和。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能量了。能量就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速率平方的乘积,是物体及其内部构成物体各部分运动之间相互转化量的量度。物体内部构成物质的外部运动速率保持恒定,其平方值也恒定不变,那么,物体及其子物体任何部分运动的增加,都意味着其它部分运动的减少,增减量的计算以能量为量度方式。可以得出:运动守恒定律:三,一定质量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保持恒定不变,它只能在物体及其构成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这才是根本意义上的能量守恒。
  当然,我们知道,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在物体及其构成物体的各运动形式之间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发生转化,能量的任何转化都需要力的作用,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物体的能量转化必须是物体之间两两相互才有可能发生,并且发生相互作用的两物体所转化的能量必须大小相等,且转化方向相反。比如,质量为m,速度为v的A小球与相对静止、质量相等的B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结果A静止,B得到v的速度,我们说A小球的外部运动中有二分之一mv?的能量(也叫动能)转化为A小球的内部运动中的能量,同时,B小球的内部运动中有二分之一mv?的能量转化为B小球外部运动中的能量(动能),这就是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同时发生能量转化的等量反向。总结可得,运动守恒定律:四,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产生的能量转化量相等且转化方向相反。联系功能当量原理,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的能量表达形式。
  运动守恒定律的全部内容就是如此。我想这只能是抛砖引玉了,一个开始而已。相对论出现以来,理论物理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进展,这导致哲学理论几乎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百年来倒让一个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为了一己之私,罔顾廉耻、兴风作浪、为所欲为,搅得天下你争我夺,鸡犬不宁。鼠目寸光,绝非长久之道。集天下文化之大成,取其精,抛其粕,为建立自由平等、兼容博爱、持续繁荣之地球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迫在眉睫的课题。任重而道远,非一人之力所能为也,诚望同道之士携手同心,共创未来。[论文网]
  任飞
  著于2013年春夏

相关论文

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视阈下唐山皮影艺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摄影艺术研究
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下的河南非物质文
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要求及物质条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