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20世纪以前佛教音乐文献研究综述

  “不懂佛教音乐,就无法全面看待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不研究佛教音乐的历史,中国音乐史上将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将无处寻找答案。”佛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核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佛教音乐也随着佛教入华与中国音乐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音乐是我国宗教音乐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类型,但佛教音乐的研究总体上却处于初期阶段。“佛教音乐学”虽然未正式的以独立的学科层面被提出,但其作为传统音乐研究的一个拓展领域,学科化发展的趋势却也逐步的显现。所以,摸清佛教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历史上佛教音乐文献之状况,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基础性工作。
  一、《出三藏记集》
  南北朝僧人僧?v(公元445-518)编撰的《出三藏记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共15卷,包括4部分:1.撰缘记;2.铨名录;3.总经序;4.述列传,是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的珍贵资料。其中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中的《经呗导师集》中,有关于“鱼山梵呗”的缘由和经过描述:“陈思王感鱼山梵声制呗”,虽然仅是目录,但也是对梵呗的最早记录。而在《三国志补注》卷三引刘宋刘敬叔《异苑》中也有记载:“陈思王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岩岫里有诵经,清遒深亮,远谷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衿?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梵唱,皆植依拟所造。”同时,在《魏书?释老志》和梁慧皎《高僧传》中也都有对“鱼山梵呗”的记载。“鱼山梵呗”也被视为中国佛教音乐的起源,在其影响下,此后又有了“联句梵呗”“泥洹梵呗”“高声梵呗”和“六言梵呗”的产生,对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齐竟陵王肖子良(公元460-494)著有《转读法并释滞》是对后世梵呗传承的最大贡献,其还著有《赞梵呗偈文》《梵呗序》和《帝释乐人般遮琴歌呗》,被认为是转读和呗赞音乐系统在中国成立的标志。
  二、《百丈清规》
  历史上,那种带有音乐旋律音调的唱念诵经制度,与寺院僧人的生活起居、人事关系等规定是在一起的。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齐太宰竟陵王文宣王法集录》中目录载,南朝齐代的萧子良撰制《僧制》,只是其仪文散失,其中内容不得而知,但参照后世仪文,想必定有课诵唱念之内容。而从清代僧人仪润的《百丈清规证义气记》中得知,唐代百丈山禅僧怀海(720-814)又创立了《百丈清规》,规定“朝参夕聚”,其中有包括佛菩萨诞辰唱念佛事的仪文,包括当今寺院中所唱诵的《宝鼎热茗香》《药师赞》《三皈依》等均为《百丈清规》之内容。而寺院中的“朝暮课诵”,也源于此。后北宋宗赜又编撰《禅苑清规》,但其未有唱念的佛事内容;而元代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德辉编修的《敕修百丈清规》是佛教历史最后一部清规。编撰于道光年间的《禅门日诵》是寺院“课诵”制度一部总集,是寺院僧人日常修持的手册,其中有各种唱念仪轨二十多种,辑录的赞呗赞词109首,几乎包含了所有唱念内容,成为全国各地寺院共用范本。
  三、与“梁武帝”有关的文献
  宋宗鉴《释门正统》共130册,是天台宗的佛教史书,全书仿《史记》体例而设本纪、世家、诸志、列传、载记等五部。其中卷四载:“所谓水陆者,因梁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由此我们知道,水陆法会是由梁武帝首创,是中国佛教法事仪轨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其强调通过佛法的巨大力量,以施食和施法的方式去救度世间深受苦难的众生,特别是水陆之处之众。梁武帝后于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编撰成《水陆斋仪》,并于镇江金山寺举行了首次“无遮大会”,而在《南史?武帝纪》也载,梁武帝在位时共举行过十五次这种佛事活动。而《水陆斋仪》经历代重修,一直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来,这种包含着大量音乐内容的佛事仪轨也成为佛教最重要的法会。
  另外一部关于天台宗的史书,由宋释志磬编撰《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538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可知当今寺院最为重要的法事之一――盂兰盆会,是由梁武帝所创立,是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法事。唐道世《法苑珠琳》卷六十二《祭祀篇》对盂兰盆会有明确记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舆盆音乐人等。”同时,据元僧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二记载,梁武帝还首创了《梁皇忏法》;在《隋书?音乐志》中还得知,梁武帝在位时还设立了“法乐童子伎”专门演唱演奏法乐歌舞,并亲手制作了《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十篇法乐。
  四、《瑜伽集要就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
  《瑜伽集要就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是由唐代不空翻译一部密教佛经。瑜珈焰口,又称“施食法”,系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佛事仪轨,此仪轨涵盖了梵呗、直讽、吟诵和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施饿鬼食也成为修密法者每日必行的仪式,但唐末失传。宋代诸高僧重新兴起,在遵式《金园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观想诸篇。元代由于藏族喇嘛进入汉地,密教也随之复兴。藏经中有《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一卷,未注译人。后清代天机禅师创立了“天机焰口”流传于北方,宝华山释德基创立了主要流传于南方的“华山焰口”。
  五、《高僧传》
  《高僧传》共有四种,梁慧皎《高僧传》十五卷,又称《梁高僧传》;唐道宣《高僧传》四十卷,又称《续高僧传》或《唐高僧传》;宋赞宁《高僧传》三十卷,又称《宋高僧传》或《大宋高僧传》;明如惺所编《高僧传》六卷,又称《明高僧传》或《大明高僧传》。其中明确有佛教音乐的记载为梁慧皎《高僧传》和宋赞宁《高僧传》。
  梁慧皎《高僧传》是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著名僧人的传记,将所载僧人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类。记载了佛经翻译和僧人的活动,其中佛教音乐的内容的记载主要在《经师论》和《唱导论》。在《经师论》中《齐北多宝寺释慧忍》一篇是完全记载了关于佛教音乐方面的专述:“故奏歌于金石,则谓之以为乐;赞法于管弦,则称之以为呗……”“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声者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夫音乐感动,自古而然。是以玄师梵唱,赤鹰爱而不移动……”“然天竺方俗,凡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管弦……”卷五《道安》中记载,东晋长安僧人道安(314-385)制定了“僧尼轨范”三科:“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这是中国最早的寺院规章制度,虽然其内容规定是寺院日常事务,但当时已经有了唱念活动,并为后世寺院日常活动确立了唱念的传统。宋赞宁撰写的《高僧传》,对唐宋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及其对政治、文化诸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和说明,其中包含关于佛教音乐的内容有《卷二十八》中《大宋东京观音禅院严俊传》:“于日神都寺院各率幡幢,吹贝鸣铙,相继二三里……”“……是以两京礼经,则口唱低头,挝罄一声,谓之小礼。自淮以南,民间唯礼《梁武忏》,以为佛事。或数僧呗匿,歌赞相高,谓之禳忏法也。”   六、《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在明成祖朱棣主持下,收集了从唐以来的佛教音乐,并将其编辑成册。这本《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重名称歌曲》,是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精粹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社会流通的世俗乐曲,最后编撰成包括4000多首的佛教歌曲之巨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其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佛教音乐的发展,为中国汉传佛教音乐体系化、民族化、时代化迈开了重要一步,对后世佛教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此外,在《洛阳伽蓝记》载:景乐寺“至于六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景明寺一千多佛像出街时“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南卓《羯鼓录》中载有《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等多首唐代佛曲,其所记载的33首“食曲”中也有诸如《阿弥罗众僧曲》《娑婆阿弥陀》《大燃灯》《龟兹大武》等西域的佛曲;宋代陈?D《乐书》(卷一五九)引唐乐府曲调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佛曲》《大威德佛曲》《如来藏佛曲》《药师琉璃光佛曲》、《无威感德佛曲》《龟兹佛曲》等;有佛教音乐记载还有唐道宣《广弘明集》、宋普济《五灯会元》《乐府杂录》《因话录》《太平广记》《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文献。

相关论文

佛教佛教音乐文献以前研究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