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试论武汉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005-02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是以人的智慧、技能等为生产资料,通过高科技的运用,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是目前最能创造财富和具有巨大就业潜力的产业。因此,文化产业对拉动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2014年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文化产业在我国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相关体制相对落后,导致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较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美国当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0%,我国约占GDP的1%,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也只超过4%。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武汉作为中国高校密度最高的城市,在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武汉是中国第三大科技教育城市,拥有85所高校,110万在校学子,800多所科研机构,14个国家重点试验室,及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
  一、武汉文化产业及人才需求现状
  武汉目前已建与在建创意产业园区已达45家,创意地产已成为催生新型创意集群与文化综合消费的载体。创意园区已成为功能齐全的创意孵化平台和产能平台。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以及“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按照突出重点、挖掘特色的原则,合理布局和逐步建设“二带、三城、九区”的城市文化创意功能区。目前已建成的洪山文化创业基地、光谷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昙华林文化基地等均已运作成熟,动漫、出版、广播、电影、新媒体等专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纵览武汉高校,仅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但就业去向多为政府相关机构。而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重在进行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的管理、评估等方面,研究型人才是需求的重点。而对从事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而言,更多的需求则定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特别是相关行业亟需操作型人才,例如设计、广告、动漫、文化策划和传播以及与之相关的制造或服务专业等。依据市场需求,对于以强化学生技能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以上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在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上具有重要意义。
  以电视行业为例,目前在武汉各大电视台急需摄影摄像、灯光师等方面的人才。原因在于该行业专业人才流动性大,因缺乏鼓励和培养机制,导致人才更多流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使得武汉成为文化产业人才的跳板。在动漫设计、广告策划等行业也存在同样问题。
  因此,在高职中大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人才,既符合当下的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而且对拉动武汉经济的发展,刺激文化消费,解决学生的就业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二、高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可行性
  作为创新人才发展的摇篮,武汉市的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武汉的高职中虽然以文化产业为命名的专业几乎没有,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在高职中并不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对文化及相关产业进行的分类,高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岗位可定位在:一是从事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三是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四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总体来说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广告、设计、建筑、艺术、音乐与表演、影视、出版等诸多行业。
  所以,依据文化产业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中的动漫、文化传播、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旅游、出版等专业均可包容在文化产业这一宽大的概念之下。“但我国在实施这一决策过程中,从事文化产业的学术机构为数不多,过分强调发展高等教育,对中专、职业教育有所忽视。”因此,高职教育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环境下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
  文化产业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能够创造出这些新技术新思想的人才是重中之重。文化产业人才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人才,更是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文化产业链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上就存在严重脱节与断层。从最根本上讲,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如何去解决这个庞大的短缺,重点就在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以创新为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教育与人才必定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双引擎。高等教育要面对不断创新的知识化时代,按照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
  三、高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武汉城市圈的高职院校有四十所左右,一方面可通过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完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依据学校自身优势,积极与武汉文化产业市场相结合,进行专业方向的改革;另一方面,学校自身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企业相关项目和工作环节注入学校的教学环境中,由企业骨干和师生共同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完善实训和实习环节,使学生对文化产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夯实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从而最终解决市场和就业双重问题,完成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
  但从目前高职教育来看,要实现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还需在人才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才能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教学革新。文化产业以文化为根基,脱离文化素养,势必造成人才综合能力方面的缺失。高校可通过文化素养、管理学知识等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鼓励学生创立工作室、协会、兴趣小组等,大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或通过参加比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向相关企业输送人才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对推动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手机、网络平台的大力开发,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慕课、微课、网上精品资源课等资源,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从而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有利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开拓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新领域。
  因此,基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环境下,武汉地区高职院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要积极与市场相结合,并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设计、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以及实训实习等环节进行创新教育,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武汉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论文

武汉高职院校产业人才文化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