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历史教师科研与专业成长研究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财富激增。历史学研究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即便如此,历史学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保存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历史学科的发展,就是历史学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加宽、加深的过程。历史事实的记载、历史规律的探寻、历史真相的揭示,都离不开历史学者的潜心钻研,高校历史教师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基本身份是历史教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也适用于高校历史教师;同时,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历史教师必须具有科研的能力。因此,高校历史教师既承担着作为教师,系统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学者开展科学研究的重担,可谓任重道远,但只要能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高校历史教师最终可以实现个人科学研究与专业成长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一、科研实践促进高校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广义而言,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专业理念的与时俱进、专业知识的持续更新、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从狭义来看,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成长。本文取狭义的教师专业成长为探讨的对象,则专业成长的内容具体包括: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断深化,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知识了然于胸,教学实践所需的实用知识与跨学科知识多所涉猎。
  对高校历史教师的来说,也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而这些都离不开科研活动的开展。
  1、科研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科学研究原本就是高等教育的孪生姐妹”。[1]高校青年历史教师入职后,将经历一个个寒来暑往,迎来又送走一届届莘莘学子,成为中年教师、老年教师,时光荏苒,如水流逝,年龄的增长理当相应地伴随学识水平的提高,这显然不可能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自然实现,而只能是长期坚持科学研究的结晶。
  教师工作具有重复性的特点,比如有的高校历史教师长期教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如果因此就年年重复过去的教案,不去补充新的内容,不去调整授课的思路,不去追踪学术前沿的研究动态,不去触及学界对某一历史问题的新观点,这样的教师,其思想是停滞不前的,其专业成长更是无从谈起的。
  有人认为,历史是关于过去的学问,但这并不等于可以说历史学科是陈旧僵化的,历史学界和其他自然、人文学科学术圈一样,充满了永无止境的对真理的追求,既有对既得结论的再探讨,也有对未知领域的新探索,还有对新的研究方法的大胆尝试,因此,任何一个高校青年历史教师,即使是最顶尖高等学府的最优秀毕业生,也不可能在毕业的时候,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今后几十年教学生涯所需要的历史知识,他必须与整个历史学界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除了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之困外,一个高校历史教师,应终生亲自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因为只有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教学内容,当教师讲授经过自己研究实践的教学内容,必能更简洁、更透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科研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工作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离不开师生互动。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师“教”的被学生“学”到,“教学相长”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一个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并不一定就是一位受欢迎的好教师,除非他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的专业成长,这包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课程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他需要通过这些学习来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感知学生内在需求的能力,提高自己课程设计的水平,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艺术。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在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专长的同时,以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高校历史教师同样如此。
  教育教学的理论如何习得?每一个教师在登上讲台之前,都必定接受过这一方面的训练,但时代在发展,一个教师可能会站在讲台几十年,对于那些希望加快专业成长的教师来说,当然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此,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这一方面的科研活动。因此,对于高校历史教师来说,除了要进行历史学专业知识的科研,还应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两方面都应重视,不可偏废。
  具体来说,高校历史教师应关注并追随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课程论等学术领域的最新潮流,参与到这些学科的研讨中去,主动撰写教育教学的科研论文,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育科研项目,寻找、探索最适合自己开展历史教学所需的相关理论,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校正自己的研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科研有助于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
  除了历史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类理论知识,高校教师还需紧跟时代,掌握先进的实践性知识。
  例如,当今的世界,互联网科技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谁能够站在浪潮之巅,谁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网络时代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历史教师也应该适应这样的历史潮流,主动学习对教学有积极影响的互联网知识,努力钻研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学服务。这种“虚拟化学习”的互联网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差异,也存在可以沟通的契合点,高校历史教师若能主动开展这一方面的科研工作,则可以为自己、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学科专业资源,开阔师生双方的学术视野,拓宽学术交流渠道,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历史教师的主要研究范围是历史学,但不等于仅仅局限于历史学范畴。中国人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就包含了这一含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具备文史哲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一个好的历史学者应该是一位杂家,即使不能做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至少应有主动钻研多方面学问的意识。一旦具备了这种心态,并将之付诸实践后,高校历史教师们将会欣喜地发现,知识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树立了积极的做学问的态度、摸索出了正确的做学问的方法,获得了超出狭义历史学范围的知识储备的高校历史教师,也就随之自然而然地加快了专业成长的步伐。   二、高校历史教师应把握的科研路径分析
  既然科研有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我们在实践中该如何着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1、高校历史教师的科研活动必须立足于教师这一特定身份
  教师服务的对象首先是学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今天,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这一范畴,社会呼唤着有创造力的教师。[2]高校历史教师开展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其直接受益者必定是接受其教育的学生,一个视野开阔、学养深厚、科研不辍的教师,所能带给学生的思想启迪与方法指导必定远远超过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平庸者。因而,为了体现教师身份,高校教师的科研应兼顾学科研究与教育研究两方面。学科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研究则是为了找到更好地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方法,二者目标是一致的。当然,二者又有主次之分,学科研究譬如树木的主干,教育研究是树木的枝叶,二者兼修的高校历史教师方可成长为根深、枝繁、叶茂的栋梁之才。倘若不能很好地划分两种研究的比例,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若只关注学科研究,可能会导致缺乏将满腹才华说与学生的能力;若在教育研究上投入的精力超过学科研究太多,则可能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
  同时,高校历史教师的科研活动,还可以将学生吸纳进来,师生共同开展科研工作,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收益,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这一职业的特定任务。
  2、高校历史教师的科研活动还应该立足于高校这一特定平台
  与高校所承担的教育任务与目标相应,高校教师科研活动起点、研究水平相对较高,目标也相对可以定高一点,这可以概括为“三高”特点。
  所谓起点高,是指高校历史教师通常接受过更多的学历教育,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历史教师基本都为博士毕业,有些还是博士后、海归博士,这种受教育经历决定了他们有扎实的学业积累,这就为其进入高校后从事科学研究,实现学术翱翔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起飞点。
  所谓研究水平高,是指这些青年高校历史教师多曾在重点大学长期深造,接触到较多的名师,见识了丰富的资源,感受过浓厚的学术氛围,一般具有较好的历史学素养,因而在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资料的占用、研究创新性的突破方面,相对有较好的表现。
  所谓研究目标高,是基于前两点之上,高校历史教师理当对自己有更高的定位,更严的要求。应该以寻找新材料、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为己任,要争取做出在某些方面填补历史研究空白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从一名普通教师向一名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3、高校历史教师的科研活动还应该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既然是历史教师的科研活动,必然应遵循历史研究的基本规律。历史学归根结底是证据学,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必须有真凭实据,当然有时也会有推理、有假说,但必须逻辑严密,一环套一环,符合人类思维规律。
  历史学科的研究,包括细节的考证与规律的探索,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缺少前者的历史研究,显得大而无当;后者是前者的升华,缺少后者的历史研究,只能流于琐碎。完全重现真实的历史是难以做到的,但我们可以努力接近历史的真实,高校历史教师的科研工作,应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将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复原历史的细节与规律。
  4、高校历史教师的科研活动还应该服务于社会发展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3]历史研究,不应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学问而学问,而应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虽然我们常说校园是象牙塔,高校历史教师不可避免地身处于这象牙塔之中,但我们决不能画地为牢,将自己的视野仅仅局限于所谓的纯理论、纯学问,而是应该关注校园围墙外的世界,积极服务于当代社会各项建设。因为,历史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许多方面,既然我们研究的内容是上述各个方面已经发生了的史实,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关注此刻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呢?要知道,现在,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多棱的社会生活,转瞬就会变成历史;而且,人类求知的目的是为人类造福,历史学家做学问也概莫能外,高校历史教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深入展开服务于现实的科学探索,与现实产生紧密的联系,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三、高校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反作用于科研实践
  科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得到了专业成长的教师会更加重视科研,他们会有更强的科研自觉性。
  1、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增强教师科研主动性
  一般人会认为科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已经从科研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成长的高校历史教师而言,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主动要去参与的一项事业。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广大的青年教师来说,由被动科研变为主动科研,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但一旦青年教师突破了瓶颈,就会甘之如饴。
  2、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选择科研方向
  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谈得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伴随着高校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会发现更多值得研究的科研课题,有专业方面的、教育方面的及实践活动方面的,这都有助于拓宽自己的科研方向。在这些“广泛撒网”的科研尝试中,他们会逐渐凝聚自己的研究兴趣,聚焦自己的研究领域,展开“精耕细作”式的科学研究,取得有深度,并且对教学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成果。
  3、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改进教师科研方法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项文明进步都是千百次探索与失败后的收获。一个不断成长的高校历史教师,势必在长期的科研尝试中体验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失败的沮丧,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经历,都是值得珍藏的财富。成功的经验或许在下一次的研究中还可以借鉴,失败的经历在下一次的研究中当引以为戒,长此以往,高校历史教师对新的研究中所需要采用的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就有了更敏锐的辨别能力,而正确的方法最终可以给科学研究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达成教师科研目标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果我们将高校历史教师科研目标的达成比作彩虹,它必将属于一路栉风沐雨走来,不断成长的人。人是具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往往也就没有了动力,倘若一个高校历史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没有要求,我们可以想象他也不会在科研工作中投入太多的精力,自然也就不会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反之,一个追求专业成长的人,为了实现专业成长,必然重视科学研究,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终,收获了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自然实现了科研的目标。
  四、结语
  马克思曾言:“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4]对于高校历史教师来说,科研活动与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二者的良性循环中,教师终将获得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尊严。

相关论文

科研高校教师研究历史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