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投资决策论文

天水西关古城历史建筑文化投资发展价值的调研思考

  一、西关古城历史建筑基本情况
  1、古城概况
  “羲皇故里”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2700年建城史,至解放初,古城自西向东完整遗存了伏羲城、西关城、大城、中城、东关城等五城相衔的格局,但至今仅遗存伏羲城、西关城,其内保存有澄源巷、育生巷等7条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古民居)院落群,共140余处(其中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42处,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总占地面积56公顷。有城市历史发展的活证,古树名木136株。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天水实施伏羲城保护工程,经十多年投资过亿,完成了伏羲庙修缮、伏羲广场及旅游基础设施、历史建筑(古民居)修缮等三大工程,伏羲城作为中华民族寻根祭祖圣地初具规模。
  2、西关古城历史建筑遗存与文化内涵
  紧邻伏羲城之东的西关古城,其内有5条历史文化街区,分布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31处,他们中有:汉飞将军李广故里、才女苏蕙织锦台、教育救国“学圣”张世英宅院、中国唯一回民翰林哈锐宅院、荣(荣毅仁父亲)氏面粉厂西北办事处、赵氏宗祠天水堂、秦州古城墙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典型历史建筑和重点院落有:
  (1)澄源巷历史文化街区。面积0.7公顷。后街清真寺大殿,位于澄源巷东侧人民路25号,元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澄源巷11号、13号、15号、17号,清代建筑,哈锐故居。澄源巷21号、23号、42号,明-清建筑,咸丰进士张庆麟宅院。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澄源巷28号、88号,均为明代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2)三星巷历史文化街区。三新巷,原叫“石头巷”,后以上海荣氏企业“茂新、福新、申新”三大企业为名,改成“三新巷”,由于口传现称“三星巷”。面积2.65公顷。
  三星巷16号、39号、41号,清代建筑;三星巷67号,明-清建筑,为西厢张氏张和故居。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巷9号,为清代武举赵子培故居。三星巷11号,为清代武进士张珍故居,新中国成立后拍卖给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荣氏企业秦州办事处。三星巷25号,为宋代抗金名将张俊府。飞将巷9号,飞将军李广故里。解放路74号,赵氏天水堂。均为明清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三星巷51、53号,清代建筑,葛霁云故居。葛霁云为中共早期党员,西北地区党的负责人,甘肃第一个共产党员。
  三星巷北端秦州古城墙遗存,约100米。
  (3)自由路历史文化街区。面积3.3公顷。自由路45号汪家院,清代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路2号、91号、12号。均为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路14号,明清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已批文物点。
  (4)育生巷历史文化街区。以乡贤张育生先生为巷名,面积6.4公顷。
  忠义巷6号关帝庙历史建筑群(北侧3幢大殿、南侧2幢附属建筑),北侧3幢大殿中,后殿正殿为元代早期建筑,前殿为明代建筑,中殿为清代建筑。育生巷42号、56号、清代建筑,育生巷60号、民国建筑,张氏民居。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育生巷43号,孙家大院17、18号,忠义巷26号邓家院(邓宝珊将军出生地)、28号,白家大园13、14号,均为清代建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育生巷14号,清代建筑,已批文物点,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育生巷28号,务农巷2号,孙家大院12号、16号,忠义巷46号,均为明清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才女苏蕙“古织锦台”、“晋窦滔里”遗址。
  (5)自治巷历史文化街区。面积5.09公顷。自治巷44号,清-民国建筑,吴鸿宾宅院。吴鸿宾,“五四”运动时与天水热血青年葛霁云等20多人在北京投身革命,在李大钊等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彭真、张友渔等同学共事。后为中共西北重要力量,首任兰州市市长。自治巷61号,明-清建筑,为张深故居,张深,清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因平叛有功,授广威将军,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四品广威将军衔终仕归里。自治巷57号, 明-清建筑,为张深世孙张焕斗故居。自治巷59号:明-清建筑,张裕故居。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古城有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27株。
  3、面临的突出问题
  (1)人居环境差,安全隐患严重。天水历史建筑(古民居)多为土木结构建筑,历经百年风雨后普遍已木朽墙危,经5.12地震危及,普遍成危房;古民居院落地势低洼,雨季跨塌、雨后被淹现象时有发生;古民居居民基本为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大多几代人共同居住,院内违章建筑普遍,电路乱接线路老化严重,存在火灾和火灾发生后无法施救的安全隐患,近年已发生多次火灾。供暖、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电信等现代生活基础设施未进院入户。
  (2)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天水古城区保护与管理的矛盾十分突出,管理难度大,擅自拆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违法建筑等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现象时有发生,局部已积重难返。   (3)历史建筑保护难度高资金投入巨大。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房屋产权复杂,居民普遍困难,人口密度大,违章建筑多,搬迁疏散难度高,工程投资巨大。
  (4)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民居)保护问题社会关注,已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西关古城区历史建筑保护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历年都有建议与提案;古城保护区的广大居民普遍认为,西关古城区既已作为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法规规定既不允许开发,而保护力度又跟不上,居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普遍不满,上访量不断增多,呼吁政府加强古城区保护或者开发力度,尽快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由国务院撤销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因保护不力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批准机关应当将其列入濒危名单,予以公布。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尚武曾在天水一次讲座上呼吁:“天水西关古城区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保护,而是如何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问题!”。
  上述问题如不及时有效解决,不仅影响着天水市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将危及天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二、西关古城历史建筑的文化投资发展价值
  1、国家政策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中,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中,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特色城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出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专家层面看: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文化遗产 让城市更美好》中指出: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当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的呆在角落里,而当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
  2015年9月,甘肃省委邀请中组部“一带一路”建设高层次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高级工程师张克贵,对天水西关古城进行了现场调研后指出:天水古城区历史建筑群所反应的建筑年代完整、建筑个体完整、建筑类型非常完整,历史建筑所反映的文化艺术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天水历史建筑有丰富的木雕砖雕饰品,主要反映在大部构件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其艺术水平既不同于西北地区山西陕西木雕砖雕的粗犷,也不同于江南的精巧,而具有南北兼具的风格,其细腻的雕刻艺术水平可与江南一比,甚至胜于江南,集中反映了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当时天水人民的生活情趣、思想观念、世界观,值得深入发掘保护。特别指出胡氏民居北宅子主厅楼二楼木质雕花栏板保存完好,全国独一无二、天水独有;贾家公馆的木雕砖雕艺术水平及建筑规模,比一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平高,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之无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历史建筑群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较高,可以认为是反映天水古城建筑发展史的一个小博物馆。他对天水市古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民居)的存量表示震撼,指出非常珍贵值得保护,他们与天水市其它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决定了天水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当之无愧的地位。这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水西关古历史建筑的文化经济价值。
  3、个人认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是国家宝贵财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是名城古城区的骨架与组织细胞。它们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织肌理和有力物证,是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特色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
  古城、古街巷、古民居、古树、古寺是天水古城重要的组织肌理,不仅是构成天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而且是天水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资源,是天水古城独特的城市魅力所在。过去,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天水将最具古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明清甚至元代遗存的历史建筑珍品拆除,在天水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遗憾!现存的历史建筑(古民居)院落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它们不是“塌房烂院”,不是城市发展的负担,而是亟待抢救发掘的十分珍贵历史文化宝库,是天水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古城第三产业,促进天水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亟待保护发掘有效利用的“黄金富矿”,具有广阔而深远的投资发展前景。当国内一些城市因没有历史文化遗存,千方百计的在史料中寻找线索复建文化景点,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时,天水没有理由守着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不珍惜!不能守着“黄金富矿”“讨饭吃”,让古城区百姓依然生活在现代贫民窟中!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在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布局中,将天水定位为陇东南始祖文化核心区,提出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的总体要求。这要求当地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紧迫感,立足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观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正视解决这一问题。
  三、思考与建议
  在目前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起点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重大战略方针政策,把握机遇,妥善解决天水西关古城历史建筑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推动天水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建设特色文化魅力城市。初步思考建议如下:   1、加快规划编制与依法报审,切实维护保护规划的严肃性
  天水市新修编的《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批准实施,目前正在对《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修编、编制《天水市城市风貌规划》、《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复兴规划》、《天水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要尽快完成这些规划的修编编制和依法报审,为天水西关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明确科学的指导依据和法律保障。同时,建议当地政府要加强对天水古城区保护,建立责任追究制,靠实监管责任,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杜绝破坏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现象的再发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当下的安全隐患。
  2、保护发掘与产业投资发展并重,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古城历史文化展示区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面对千城一面、千楼一面的问题,拆除历史建筑遗存建仿古建筑的问题,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城市建设如何突出特色与个性,彰显城市魅力?这不仅要靠城市建设的完美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更要靠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议天水要进一步加强对西关古城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内涵特点的深入研究、发掘,紧密结合以伏羲城为核心建设中华始祖文化园,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伏羲城、西关城的有机保护,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围绕未来天水名城古韵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天水西关古城保护中,把西关古城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各历史街区遗存的汉飞将军李广故里、才女苏蕙织锦台、教育救国“学圣”张世英宅院、回民翰林哈锐宅院、扶贫济困咸丰进士张庆麟宅院、爱国忠武将军周务学故居、荣(荣毅仁父亲)氏面粉厂西北办事处、赵氏宗祠天水堂、千年古城城墙遗址、古树名木等众多名人故居、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发掘、利用和促进名城古韵文化旅游产业的发掘策划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历史街区、不同的历史文化遗存,分别策划提出不同功能定位、不同的文化产业保护展示及创意开发利用项目;适当疏散人口,保留部分原住民、传承原有生活状态与习俗;在古城保护区引入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等的展示功能和休闲茶座等现代休闲生活元素,增建一定的市民休憩场所,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古城区文化展示和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布局及游人进入、疏散、消防等设施全方位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安排。达到根本改变西关古城区生存、生活、发展条件,实现西关古城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与区域业态的多样性、可持续性、活化复兴相结合的目的,将天水古城西关片区打造成富有活力和鲜明特色的古城历史文化展示区。
  3、强化风险防控,促进西关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投资发展
  实施这一项目面临着:适量的人口疏散搬迁、对古城传统风貌可能发生的开发性建设性破坏的防控,两大风险问题。为此,必须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公众参与,强化风险评估与防控,促进西关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投资发展。
  一公众参与。在项目实施区引入 “社区开放式公众参与治理”模式,从规划编制、保护工程方案策划、工程实施、居民搬迁疏散政策制定、古城管理运营等全过程,都要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公示制度,广泛吸收体现公众意愿,调动公众参与,最大限度化解搬迁疏散矛盾。项目实施单位要组织天水本土知名的砖雕、木雕、古建施工等艺人――组成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民居)修缮专业队伍,参与该工程建设,确保传统营造工艺的传承和队伍的培养。
  二科学决策。要组织市内外知名的民风民俗、古建设计、施工专家、规划专家等组成天水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民居)修缮保护专家咨询督导机构,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决策咨询,并赋于相应的技术监督与否决权,确保项目严格按名城保护规划和批准的方案实施,防止因经济利益绑架公众利益而引发的开发性建设性破坏现象的发生。
  三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名城保护法规、规划、资源优势及抢救保护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重大意义;对居民自发的按规划要求进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行为进行大力度政策资助奖励,对擅自拆除历史建筑、从事非法建设等破坏古城传统风貌的行为依法查处,形成全社会参与名城保护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4、抢抓政策机遇,多渠道筹资融资
  在西关古城历史建筑等丰厚文化遗存资源的投资发展项目实施中,只要妥善处理好抢救性保护与发掘、展示、利用的关系,拉长产业链,切实做好古城区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抢抓机遇,充分用足用活国家文化产业投资政策,多渠道筹资融资,解决投资问题。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组建由政府授信的、以项目实施区的土地、国有历史建筑等国有资产作为资本金,由政府控股的股份制项目法人,统一负责筹资实施项目和统筹组织古城相关文化旅游产业的运作经营。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其与社会资本采取股份制、PPP等多形式、多渠道合作筹资融资。
  二要用足用活政策。认真落实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5〕74号),争取将这一工程列入甘肃省“十三五”重大项目发展计划,纳入全省城镇棚户区改造、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开发行、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政策性贷款支持。
  三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修缮保护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市、区两级财政专项投入。
  四、结论
  全面投资开展西关古城历史建筑的抢救性保护发掘利用,对促进古城保护与复兴,有着广阔深远的文化投资发展前景,意义深远:
  一是可使处于濒危之境况的天水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利用,使古城保护区全面得到活化复兴;
  二是可使西关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万余户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生存发展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极大地促进古城区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天水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将显著增强天水名城古韵魅力和城市软实力,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与个性,有力地推动天水旅游富市战略的实施和天水社会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
  四是将进一步升华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始祖文文化历史区核心区的地位。
  总之,实施这一工程,是西关古城广大人民群众之渴求,是天水社会各界的期盼;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涉及民生的公益性德政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

相关论文

西关古城调研价值投资
试论证券投资学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路
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行业债券投资交易风险
浅析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分析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企业文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及构建路径研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