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浅析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一、前言
  自201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正逐渐进入“后利率市场化阶段”。当前“窗口指导下”的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放开,商业银行处于“半管制”或“隐形管制”状态,金融风险的影响尚不明显。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放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控就迫在眉睫了。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
  2012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全面开放,2015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至此,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后利率市场化阶段”,等待“央行取消窗口指导隐形管制阶段”。这一过程充满风险。这里的风险既有阶段性风险又有恒久性风险,在本文中重点研究恒久性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三、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
  (一)利率市场化下的流动性风险
  利率市场化下的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在头寸管理、日常流动性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下,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度增加。当存贷款利率全部放开时,各商业银行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制定有竞争力的利率价格,引起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迅速发生变化,增加商业银行头寸管理难度。二是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的波动会引起客户行为的变化,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增加流动性管理难度。三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各商业银行创新资产负债表产品结构和计息方式,冲击客户选择。当商业银行创新不足或跟进节奏放慢,就很容易引起客户资金大幅外流,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下的信用风险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为了争抢市场不断地上调负债利率价格,为保持收益的连续性,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定价。银行提高利率实际上是在驱逐低风险低收益项目,借款人为了支付高成本的贷款利息,会追逐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加上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对于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若缺乏相应的内控措施,必然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产生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尤其是在当前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利率市场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尤其明显。
  (三)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下产生的利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规避工具的不完善。由于导致利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众多,变动趋势难以充分明确,一些具体的量化数据获取较为困难,利率风险的分析难度较大,因而很多商业银行都未能建立相对完善的利率风险预警系统。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一些商业银行忽视了其对利率的重要影响,再加上目前金融市场并不算十分发达,影响了其创新的积极性,也导致商业银行引入风险规避工具的积极性较低,应用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率波动愈渐频繁,且幅度逐渐增大。仅2015年,我国利率变动频次就多达5次。这也给我国金融市场增添了众多的不确定性,银行利率风险大大增加。
  (四)利率市场化下的结构风险和盈利性风险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主要以利息收入为主,且净利差管理粗放。结构性风险表现为随着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或长短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使商业银行利率的结构性风险加大。盈利性风险体现在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利率的决定方式,使得商业银行净利差逐渐收窄,传统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四、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丰富流动性管理手段,提高利率市场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敏感度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风险点和风险隐患,全面布防提升管控能力。一是完善原有的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提高监测频率和监测维度,建立监测与改善联动机制;二是加强静态和动态现金流管理,结合新资本管理协议要求,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同业学习,保持敏锐的市场敏感度,对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同行业新兴产品和业务信息要及时掌握,确保及时调整市场化竞争思路,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避免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
  完善利率定价机制,避免因为定价管理能力欠缺引发的信用风险。一是改革内部成本管理体制。建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依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建立起利率定价模型,做好内部资金流通及其定价管理工作,对每笔业务计算资金成本收益及净利息收入,按产品、部门、客户经理来衡量利润贡献,并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为绩效评价提供明细的资金成本数据,以此分离利率风险、公平绩效考核、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总行决定全行的利率定价,通过全面分析资金来源的利率水平与期限,结合全行资产负债实际情况,制定和公布基准利率水平。同时,综合考虑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银行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确定各分支机构的利率浮动权限。如此,通过不同的利率水平来映射政策导向,促使资金中心成为利率调节的阀门,以此降低全行总体筹资成本,将内部不能消化的现实及潜在的资产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转嫁。
  (三)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可能发生的利率风险
  面对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应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意识,通过利率期货、利率互换等工具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降低筹资成本,积极开发新融资渠道。同时,建立利率决定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当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指标等,实现对利率指标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并根据利率走势的预测数据,建立相应的防范对策和管理流程,将利率风险限制在风险管理目标之内。
  (四)丰富资产负债结构,改善传统盈利模式
  不断丰富资产负债结构,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净利差管理能力,不断改善传统盈利模式。一是切实加强净利差管理能力,精细化资产负债定价,以创新保收益,提升内外部定价管理能力。二是拓展中间业务发展新思路,借鉴互联网金融特点,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多样化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五、结论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其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更好的解决该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对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风险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找出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收入风险等的有效对策,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

相关论文

利率风险金融市场
商贸流通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试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谈市场营销对商业空间设计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