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责任伦理视域下我国高校学生贫困问题对策

  Responsibility ethics horizon, the problem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ZHANG Wen-ting1(Hunan Environment Biological Polytechnic,Hengyang 421005)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has already become the social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to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by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use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of contemporary ethics responsibility ethics, respectively from the government’s ethical responsibility to bear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school, society ethics, family ethics responsibility to fulfill obligations,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individual ethics responsibility action to solve the poverty problem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ethics responsibility
  一、责任伦理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责任就是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韦伯则认为责任是一种道义,是一种担当。
  责任伦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它要求人们关注生命的质量,自尊、自爱、自重,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二是关心他人。强调的是广泛意义上的责任意识,即:要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关注社会公益,将自己的幸福同他人和社会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积极承担与自我身份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三是感恩回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动机,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对他人和社会怀有感激之情,进而从行动上施以回报。
  二、解决我国高校学生贫困问题的伦理路径
  (一)政府伦理责任担当
  1.改善经济环境为前提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也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致使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需要国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岗位,增加社会财富,以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2)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补贴,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平衡高低阶层间的收入。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偏远地区、贫困农村地区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保险、最低生活补贴等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有力的基本生活保障。
  2.完善制度政策为保障
  (1)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体现了对高校贫困生伦理关怀的制度化的政府责任。政府首先要确立政府、社会、银行、高校与个人间关于国家助学贷款所担负的权责。其次要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助贷还款的时效性进行约束。
  (2)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扩大资助范围,增加资助品目,提高资助经费拨款数额,寻求“奖优”与“助贫”的有效结合。
  3.优化文化环境为导向
  (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首先,帮助人们辩证地认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贫富差距。其次弘扬“济困扶危”、“扶弱济贫”的中华传统美德,营造“互帮互助,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道德氛围。
  (2)坚持舆论传播的正能量。规范传媒建设,防止其商业化、粗鄙化。
  (二)社会伦理责任分摊
  1.设立扶贫基金或专项奖助学金
  (1)可以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多种助学岗位,为他们提供助学的条件。
  (2)可以动员颇有名望的实业家、企业家,以及事业上成功、名利双收的校友来校设立各种扶贫基金、助学基金、奖学金等,既激励了高校贫困学生奋发图强摆脱贫困,又解决了高校贫困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经济困难。
  2.能力拓展资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金资助虽然能缓解高校贫困生的生活困难,但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关注贫困生的自身能力的拓展,例如与人沟通交往能力、现代化适应与实践能力、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能力等,帮助贫困生从经济到能力彻底地摆脱贫困。   3.创新“回报式”资助
  我国现行的高校贫困资助,多以“无偿式”资助为主,这种方式一方面易让贫困生产生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回报式”资助则是将传统资助的“无偿式属性”变为“有偿式”。例如: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建立助学与技术服务的联动机制,帮助学业成绩优异的高校贫困生在实现专业技能实践的同时完成大学学业,并可将此联动合作延伸至贫困生就业,企业可将表现优异的高校贫困毕业生留企任职,高校贫困生也可借为企业服务来回馈企业的助学善举,从而形成“助学-实践-盈利-就业”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实现高校、企业、贫困生间的“三赢”局面。
  (三)学校伦理责任履行
  1.保证贫困助学体系公正性
  高校贫困助学体系是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作为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的主体,应努力保证这一体系运作的公正性。
  (1)科学地界定。要使真正的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就需要完善认定方法和程序,建立专门的审议机构,审议贫困学生的资格,受理学生的贫困生认证申请,并对有争议的对象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
  (2)利用资源,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在学校内部建立财务、二级院部、学工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关于奖助贷的联动机制,实现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更新,及时沟通,保证认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3)完善校内奖助贷评定机制。扩大评定范围,提高评定比例,还可设立贫困生专项奖学金等。
  2.完善勤工助学机制
  勤工助学是校内资助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能力拓展式”资助与“回报式”资助的有效结合,既能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实践能力,又满足高校对学生在学习、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一种稳妥有效的贫困资助方式。
  3.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1)加强爱心教育和宣传,在班级间、宿舍间形成互帮互助等伦理关怀的氛围,正确、平等地看待和对待贫困学生。
  (2)大力加强诚信教育,使贫困生能合理地对待各类资助,诚信地面对各种助学措施。
  (3)开展“反哺教育”。汉代文学家贾谊曾写道:“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高校在为贫困生提供资助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4)引进“挫折教育”。相较于普通的大学生,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积极乐观,坚强勇敢,增强自身的耐挫能力。
  (5)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帮助高校贫困生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排解压力。
  (四)家庭伦理责任承担
  家庭,是高校贫困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解决高校学生贫困问题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1.勤劳工作,努力提高家庭收入
  贫困的主要来源是经济贫困,原生家庭中的经济困难是横在高校贫困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堵墙,除了依靠政府、社会及高校的经济资助外,高校贫困生原生家庭的努力也很关键,作为家庭主力军的父母,其本身应勤奋工作,努力改善家庭困境,用行动践行“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真谛。
  2.端正心态,言传身教
  (1)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阶层不可避免的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这易使一部分人产生心态上的不平衡,甚至出现“嫌贫仇富”的极端心理,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家长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用“人穷志不穷”的朴素道理去教育和引导孩子自信、自强、自立。
  (2)经济的贫困,使得多数贫困家庭将改变命运的重担过早地压在孩子肩上,对孩子的期望甚高,因此,家长们应平和心态,相信孩子,教育孩子扎实学好知识技能,脚踏实地地迈向成功。
  (五)贫困生个体伦理责任行动
  在解决高校学生贫困问题上,在强调外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因的存在,这个内因,指的就是高校贫困生自身。
  1.客观进行自我评价,自信自爱
  (1)高校贫困生要明白“出身无法改变,家庭无法选择”,对自身进行客观地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需要,扬长避短,奋勉律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自信自爱的健康人格。
  (2)摈弃依赖心理,贫困生们要意识到贫困的解决在依靠外力的同时,自身的努力才是关键。不能一味地依靠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资助。
  2.勤俭节约,努力“自救自助”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价值环境中,高校贫困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积极地参与校内及校外的勤工助学,努力开展“自助自救”,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个人能力,在思想和能力上自立自强。
  3.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学校各项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更有益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高校贫困生应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里有益的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消除被隔离感,融入主流社会。
  4.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善于控制情绪,发挥自己的潜能,用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相关论文

视域伦理贫困问题对策贫困高校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