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近期“川师分尸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人唏嘘不已。回想这类事件似乎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如2004年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因一些小事连杀四名同学,也着实让人揪心。然而这些让人心疼的事件并不止发生在大学生群体,2005年7月,银川市13岁小学毕业生秀秀由于担忧十万元的择校费而选择了服毒自杀身亡;2004年10月,常德一名小学生因学校伙食太差上吊自杀,称为同学做出牺牲;2003年5月,武威市凉州区双城小学六年级五名学生因感情纠纷先后喝鼠药自杀,且同一天双城中学一名学生因性格问题喝农药自杀[1]。这些事件都在警示我们,对于学生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应该关注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对于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统一,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主要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等[2]。然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是一种连续的状态,这种状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皆因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较快,而自身文化知识与社会经验又处于懵懂的阶段,这就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学习心理学时,我们了解认识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同时结合其他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七个方面来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儿童的心理需求。
  一是爱的需求。小学阶段,孩子第一次离开亲密的环境、父母温暖的怀抱和熟悉的玩伴等,正式进入校园生活,他们会时常感到孤独和不安全,从而产生一种爱的需求,如老师的爱和同学的爱。对于老师,特别是对班主任的爱的需求,可是说是他们对父母爱的需求的转移和延伸。孩子的爱的需求得以满足,则会使其充满活力、健康快乐的成长;反之,孩子会生成忧虑、苦恼、困惑、烦闷等情绪,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然而,老师之爱如父母之爱一般,切记万万不可溺爱,爱要张弛有度,爱与严要齐头并进、适度统一。
  二是尊重的需求。现在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觉得自己是独立成熟的大人,他们有自己个人的想法和行为方式,因此他们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希望被尊重的需求。他们需要老师聆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反感甚至是厌恶不平等、强制性的命令等。作为老师,在教学或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站在对等的高度征求他们的意见,用心、仔细观察和理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个性,还能更有利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
  三是奖励的需求。孩子与成人一样,都渴望着正确、胜利、成功,而小学生会更加在意教师对其成功的肯定性奖励。小学生直接、单纯,做了正确的事迫切需要明确的肯定,这也是小学生学习主要动机。人的几乎所有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诱发的,动机是推动人类行为的内部力量。就小学生而言,结合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适时适度的利用奖励,能很好的激发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创造欲望等。同时作为教师要注意在奖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正确心态,避免孩子的虚荣心膨胀。且奖励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有所调整,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应注重精神层面。
  四是表现的需求。在小学课程生活中,时常看到这类景象:游戏,争先恐后的参与;随堂抽答,踊跃积极的举手等。这类现象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尤为突出。这些现象正是学生坚持己见且急于表达的结果,反映出他们独立思考了,有自己的主体意识活动了。这种表现的需求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普遍常态的需求,因此老师应对这种需求持以肯定积极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更多的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的表现需求得以满足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五是认知的需求。小学生刚刚步入学校,接受系统的学习,对于很多事物是好奇的,但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好玩的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才会喜爱,才会对其满怀期待,才会想要去探索。所以作为老师,要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且鼓励激励学生通过自身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学习、探索探求知识。
  六是交流的需求。孩子总是有交流的需求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生活中,学生总是想要有所交流。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交流探讨便会产生一种胜任感,对所讲授讨论的知识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从而更专注于学习。在课后生活中,特别是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回到家中没有能交流的同龄人,交流需求缺失。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多为孩子们组织一些课余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学习,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满足小学生的交流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七是创造的需求。据美国专家研究称,每个儿童都是具有创造力的。而这种创造力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表现出的更多是想象力丰富,甚至会让人觉得不着边际。但面对这些可爱的想象,老师切记不可打压孩子们的积极性,击碎孩子们的梦,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禁锢孩子们的思想,更不可批评学生胡思乱想。在小学阶段,老师应当鼓励孩子、激发孩子们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再在学生的想象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孩子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具有其一般性,还具有其特殊性[3]。因此,作为“大人”的我们,无论是孩子们的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根据孩子们的具体需求,帮助引导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相关论文

心理健康小学生需求心理小学健康
试论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