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21世纪这个知识、信息大爆炸和终身学习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素质的竞争又决定于教育的竞争。也就是说,谁把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去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促进转化的活动,就是把社会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把人类世代积累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智慧、才能和品德,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的过程。
  作为教育者,我们清醒地看到,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对工作者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社会需要一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更需要大批的各行业专才。但是,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他只能满足某种或某几种社会需要,不可能满足全部需要。因此,我们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只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学会如何工作、与他人相处和沟通,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学会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同一个标准,同一模子,而是结合社会精细化分工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多层次、全方位、因材施教,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各具特色的新型人才。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因材施教”的定义
  因材施教提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将“因材施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基础上施以“因材施教”,他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因材施教”的根本内涵就是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笔者认同《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价值与创新》中赵晓悦对因材施教的定义。他认为:因材施教是指受教育者个性特征以及其它教育因素不同的条件下,结合教育目标,通过教育者施以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
  以冯建华为代表的认为,“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因材施教”应用探索
  笔者将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的角度,探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笔者从对某高职院校2012级的学生三年的表现状况和“跟进式”教育管理实践进行追踪研究分析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正确地发挥和引导好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就一定能够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起他们的潜质,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学习知识和专业的热情得以激发,并使他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成功感,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和全面发展。
  2012级1600多学生,来自全国近十个省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普通高考考入的学生,有高职单招考入的学生,有初中毕业“五年专”的学生,也有“旁听”的学生等,学生类别及来源复杂。学生来学校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真正来学习专业的希望学有所成的;有抱着混文凭思想来的;有被父母强迫来学习的;甚至有个别人把学校作为一个暂时栖息休整的地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爱好体育的(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等),有爱好音乐艺术的,有爱好计算机的,……;有擅长社会活动的,有擅长社交人际交往的,有擅长组织管理的,……;有擅长写作的,有擅长专业学习的,也有综合学习能力强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
  学生可大体分为六种类型:一是爱学习,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二是爱学习,但偏科的学生(如英语、电脑基础差);三是学习一般,但有一定的人际交往或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四是虽然学习一般,但喜读书、善思考、有见解的学生;五是偏爱文艺体育运动(主要是篮球、田径以及文艺表演等),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六是萎靡不振,混日子的学生。“百人百面,千人千面”。一个年级这么多人,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同一个标准去要求,肯定是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的。
  针对这届学生,笔者从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角度,带领各班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现状,认真研究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施以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调查研究,熟悉学生
  主要通过经常性地走访宿舍、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跟班上课以及问卷调查、参与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动向、学习状况、兴趣、爱好、专长、优点和缺点等,建立学生档案,并进行分类跟踪。
  (二)扬长避短,激发潜质
  通过组织各类各级别的文化体育活动、团学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和特点,适时擅用其长处,表扬其优点,发挥其优势,让学生感到被肯定、被重视,使他们产生展示自己潜能和才华的冲动。   (三)因势利导,给足空间
  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特别是有专长的学生,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特殊学生”,给予足够地重视和关爱,并施予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因材施教,给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组织成立英语学习小组、专业学习小组、电器维修小组等各类学习研究小组,电子协会、电商协会、爱心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篮球队、田径队、武术队、艺术团等各类文化体育专长组织,以及各种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让学生有展示和发挥的平台;通过选拔一些品行端正的、既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又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担任班干、团干,充分调动学生发挥专长和兴趣爱好的积极性,并以此带领和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向上;针对一些个性鲜明,或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建立动态的“特殊学生”档案,长期跟踪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进式”教育和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者的因势利导下,及时解决隐忧问题,及时调节心理失衡问题,把隐患解决在萌芽中;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实现全面发展。
  (四)弘扬正气,营造环境
  主要是通过校风学风建设,严肃纪律;通过不断完善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及时奖惩;通过主题班会和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正气、表彰先进、鼓励进步,批评和打击后进,抑制歪风邪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通过上述因势利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截止目前,这届学生普遍学风良好、学业进步、思想端正、积极向上、各类文体活动积极涌跃、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和先进集体。同时,三年来,这届学生没出现严重突发事件和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以及恶性事件的发生,学生平安、校园安定。
  三、学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应用探析
  笔者认为,高职学校要想培养出各类社会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就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因材施教,给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充分调动潜能,激发成长进步的能量。而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校应在专业管理上给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首先,是在专业设置上,既要适应社会需要,也要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其次,是在专业选择上,给足学生自我选择专业的自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爱好、意愿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再次,就是在发展引导上,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实践所长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二)学校和教师应从观点上带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
  要通过各种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如:通过“项目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等,让学生认识到: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消极的被规范者和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受教育者的学习、发展是他们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受教育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成为这种人,在很大程度上还得取决于他自己的态度、兴趣、努力和选择,没有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教育或没有真正的教育学校和教师要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学生,并变成他们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变无意识为有意识。
  (三)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主导者,没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规范和引导,就不能构成教育活动。教育不只是受教育者自身的学习、发展的活动;同时也是在教育者规范和引导下的促进受教育者学习、发展的活动。因此,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现状,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一是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二是通过开展各类有目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三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沿着一个健康的轨道进行。
  (四)教师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鼓励和支持
  教师的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教师或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情、行为和成长。因此,作为教育者,教师或班主任,首先,应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和成就感。这种成功感和成就感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唯有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为学生带来尊严、勇气和光明,才能让学生感到喜悦和鼓舞,才能促进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次,应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中所遇到的困惑,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大力支持,让学生感到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退缩、不放弃,目标和光明就在前方。让学生从教师的支持中得到力量。
  (五)学校和教师应给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间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离不开时间做后盾,没有时间的保证,也谈不上发展。因此,一是应在课程设置上给予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安排;二是应在安排和开展各类专业活动中,突出个性化发展的特点;三是应安排一些有目的的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时间保证,给学生表现个性、展示个性、展示才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总之,作为教育者的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进步,以实现教育的目的。(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论文

因材施教教学管理应用教学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