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新媒体中群体性事件的公众心理接收机制及媒体应对

  互联网兴起之后,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开始在新媒体环境下暴露出来。群体性事件在新媒体上进入了公众的视野。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在网上通过网民的参与和互动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群体性事件与新媒体的联系也日益紧密。热点议题的形成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追踪,随后转载到网络上,网络可以通过自身的匿名性、时效性、互动性将报道深入下去,并寻求一个处理结果,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另一种是现在我们逐渐能深切感受的方式,新闻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呈现给受众,随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看到话题后将其进行深加工。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一个议题能够达到二次报道,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
  相比于第一种形式,第二种形式是我们现如今越发常见的形式,并保有新鲜活力持续发展着。现在关于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议题,由此出现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和事件的研究。在新媒体中公众的接受心理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新媒体推动群体性事件的延伸,加重群体传播中的感染机制
  互联网的到来使得传媒业进入媒介融合时代,人们单纯的一个“现实世界”变为现实和虚拟互为交织的两个世界。过去的一个世界中,传统媒体主导着信息传播,受众对于媒体承载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媒体报道群体性事件时,习惯于“灌输”而非“传导”,报道中印有强烈的政治宣传痕迹。在早期传统媒体报道群体性事件时,“聚众闹事、非法分子、邪恶势力、起哄闹事”等词反复出现,实际上每个事件有不同的具体原因和性质,而这些词语过于政治化。网络的出现,给人们自我意见的表达带来巨大空间,同时促进了传统媒体改变早期的报道话语体系。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它的及时性和交互性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甚至一些热点事件会通过网络愈演愈烈,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热点事件容易波动网友的心理感染机制,网络上的情绪和行为会迅速引起网友注意,很多网友会参与到事件中去。2009年2月在云南发生的“躲猫猫”事件让“躲猫猫”成为当年网络第一热词。事件起因是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狱中青年李乔明因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致死,引发众多网友质疑,很多人参与到这场激烈的讨论中。
  二、公众隐匿心理减少了表达的约束力
  在一些社区网站、社交媒体等领域,网友能够相对更自由地表达言论,在这种匿名状态中,人们不需要透露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失去了社会控制力,可以更随意地释放自我情绪。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个人更倾向于表达出平时压抑的情绪,一些人在网络的表现甚至和现实中判若两人。网络空间就成为了个体情绪的发泄口,而情绪直接是相互感染的。
  19世纪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认为,在一群暴徒中,一个人的情绪会扩散到整个群体。当某个人做一件平常不被人接受的事情时,群体中的其他人也会去做同样的事情。勒庞(1986)把这种现象称作社会传染:暴徒的行为时有传染性的,就像感冒在一个班级的同学中传染一样。勒庞认为社会传染的产生式由于正常机制的破坏。①网络中群体感染的产生的因素负责,一旦出现,往往难以控制。
  三、新媒体构成的舆论场更易形成“沉默的螺旋”,公众心理会服从于群体压力
  当一件群体性事件爆发后,事件规模会相应扩大,就需要通过新的渠道来动员群体。新媒体为让信息传播的迅速扩大得以实现,从群体传播到网络传播逐渐迅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转发、评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迫于网络用户量大、网络监管不善等状况,在网上发言不善时难免受到网络围攻。在新媒体舆论场中,很多网友出于保护自身,害怕受到攻击,就会屈从于主流意见,当看到主流意见和自己的观点相符时,会很积极地参与进去,当感觉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同时,会保持沉默,这就导致对群体性事件的鼓吹。在群体压力之下,人们更倾向于将内心的不满、怨恨发泄出来,激发公共情绪。
  公众心理对群体性事件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对公众心理的引导很重要。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提前对公众心理进行疏导,能有效引导舆论,从而降低群体性事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要承担起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教育大众的功能,要致力于宣传社会核心价值观,才有利于正确引导公众心理。媒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公众预警和干预系统,健全引导机制
  在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前,可以运用预警系统成功地防止危机性事情的发生,这样可以避免群体性事件造成的损失。通过设置舆情监测机构来了解公民心理状况。收集舆情数据、采集民意,并进行舆情分析,制定适当的舆情预警标准,将民众情绪、舆情强度、舆情的质和量等因素随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网站要发挥网络媒体大军中的主导作用
  网站主要包括国家级媒体网站、政府新闻网站以及以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为主的门户网站,它们对群体心理的引导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类网站要加强新闻采编队伍的建设,严格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防止虚假报道和色情、暴力等信息对网友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要能充分利用网络的及时性,准确地报道真实情况,引导舆论理性发展。
  (三)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创新网络阵地建设,规范管理网络空间
  以国家级媒体网站、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密切关注新的媒介手段,争取开拓一片传播主流舆论的阵地。积极推进政府对新闻法、网络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让受众享有健康的网络空间。
  (四)重视社交媒体中对公众心理的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近年来社交媒体用户的急剧增加,微博、微信等软件的迅猛发展,大量信息每天通过这些渠道呈现出来。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广泛,一定要重视对公众心理的引导。把握好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向,也就掌握住了绝大部分的网络用户。所以,传统媒体要利用社交媒体设置议程,及时跟进话题,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政府有必要完善法律制度,为社交媒体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四、结语
  在群体性事件传播过程中,每个阶段公众心理的状态不同。在传播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的媒介手段下,公众的接受心理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和媒体应根据公众心理在每个阶段的变化采用相对应的疏导措施,从各方面了解受众心理,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公众心理理性发展。群体性事件的多发会危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我们要重视群体性事件,深入研究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心理,才能为政府、媒体应对群体性事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释:
  ① [法]古斯塔夫?庞勒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一大众心理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1月.

相关论文

媒体群体性群体公众机制事件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试论网购模式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机
新媒体时代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