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及分析

  一、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实践探索,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和研究也不断深化和发展,初步的理论基础开始形成。有关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形成了诸多认识和观点,其中一项重要共识就是认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破口。
  二、国内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国内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存在以下问题:
  1.中高职学校缺乏沟通和交流
  高职课程开发与中职学校缺乏沟通,缺乏对中职课程开发规律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兼顾中职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而中职课程开发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导致高职入学考试与中职课程严重脱节。
  2. 中高职各自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各自制定培养目标时,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进行。彼此缺乏依赖性和连续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大部分还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后难以适应。这就不能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3.中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存在偏差
  中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目录,这也是导致专业无法对接的主要原因。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偏低、文化素质偏低,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存在短期行为和功利倾向。由于市场压力,办学条件限制,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变化快,随意性较大。高职生源大部分来源于普通中学,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比中职院校要少,专业设置不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在进行课程开发时,中高职院校在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计划等方面都存在有较大的差别,给中职院校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形成了障碍。
  4.存在注重技能教育衔接,素质衔接缺乏的问题
  现代职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学生素质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中高职衔接中对于技能衔接的研究比较多。如果只注重技能教育,那培养的只是某项技能的熟练工,从而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素质教育应该是中高职职业教育中的重点,所以中高职衔接要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衔接。
  5. 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意识里,教育应当重视理论,轻视技术。重视研究,轻视技能; 这样的思想意识由造成的影响就是在职业院校招收新生的时候缺乏生源,职业教育成为了差生聚集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所能赢得的社会支持力是有限的。尤其中职教育所面临的窘迫境地是显而易见。在目前生源数量减少,招生处于倒挂状态下,本科院校又逐渐增加招生的数量的情况下,使得职业教育更难以获取高质量的生源,因此在推行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要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有较大的难度。
  三、国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1.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反映出美国中高职教育中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根据专业能力形成的需要开设理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较高。美国在中高职课程改革中,开发了学术与职业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将技术课程建立在职业群的基础上,把较先进技术引入职业课程,以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
  2.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只有取得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的培训证书,才能到第一线就业。TAFE 学院课程设置以社会产业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培训为本位,由企业、专业团体和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课程内容。高职教学计划中只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没有基础课(衔接中等教育)。课程多、学时少、必修与选修共存,教学内容突出了行业标准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职业资格紧密联系的专业教学无须学生经过岗前职业资格培训,毕业后就可直接就业。
  3.英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采用分层式教学模式,分成6个层次。前三个层次属中职教育,后三个层次属高职教育。相邻层次的单元间可以衔接,学校依据学生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和高层次单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分别颁发中、高职毕业证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较好地实现中高职的衔接。
  启示一:行业参与课程开发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职业导向性,行业参与了英国职业培训课程开发,形成了一种制度。第一阶段为职业标准开发。由英国行业技能委员会负责,主要了解行业和职业需求,开展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岗位的角色和功能。由此开发出能够反映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标准,在开发资格课程和学习单元两个阶段中,行业专家和相关参与其中,加强了培训课程与职业标准衔接的可能性和实际应用性。
  启示二:课程安排来源于职业分析
  英国的职业培训课程开发包括三个阶段:一是通过职业分析制定职业标准,二是从通过职业标准制定学习单元,三是从学习单元的要求安排资格课程,所以课程安排来源于职业分析。通过上面的过程保证了课程安排的职业导向性,以资格制度中的不同能力级别要求为依据,对课程进行组织和安排,从而实现课程衔接。普遍这样做,使得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得到了保证。
  启示三:学习能力与课程教学相衔接
  在英国职业教育培训课程的衔接中,还建立了通过学分制以及对"先前学习认可"的制度,使学习者能够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学习课程,体现了学习能力与课程教学的相衔接。
  上述的国外课程体系衔接制度中,有较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国内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以及国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分析,从培养目标、课程、制度、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培养目标方面
  学习国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确定的做法,一方面,要以统一的专业目录来确保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序衔接,统筹修订中、高职专业目录,统一中、高职专业目录的类别;另一方面,确保职业标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将职业标准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严格监控国家职业标准的质量;提升国家职业标准的有效性;推进国家职业标准广泛应用性,扩大国家职业标准的覆盖率。
  (二)课程衔接方面
  1.依据职业教育标准建设中高职课程体系
  构建由官方认定的通过一体化设计的、能够覆盖全专业的、涉及中高职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通过建设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可以改善中高职课程体系各自为阵的状况。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开发理念、模式与技术;创新中高职衔接的实训与就业对接模式,制定实训基地功能衔接方案;创新中高职衔接专业系列教材内容、结构和形式;探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教材、实训与质量评价体系。
  2.建立课程标准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序衔接
  在建立课程标准时不但要确认中高职各自的工作岗位和中高职所共有的工作岗位,还要确认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有哪些,通过比较中高职在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以及所需职业能力的差异来建立科学和规范的相关课程标准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序衔接。
  3.体现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评价的层次性
  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学校自身条件的层次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层次性,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均具有层次性,那么由于课程评价要素的层次性,课程评价的标准也应具有层次性。尤其是中高职衔接中课程评价的层次性体现于对相同课程内容,应确保评价标准是客观的、可观察和测量的;评价标准的语言应确切、有梯度,以便明确不同级别课程内容的学习程度上的差别。
  (三)制度建设方面
  1.建立有助于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保障体系。
  建立有助于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保障体系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之所在,要通过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加快推进中高职管理系统的深度协调。随着国家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并在职业教育行政体制上打通了中高职教育的通道,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方式有了明确规定,从而使中高职的衔接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激发了中高职院校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衔接更加连贯,协调更加合理、方便。
  2.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扩大单独招生规模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加单招高职院校(不限于是目前的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示范院校),扩大单招规模,进一步完善单独招生考试模式,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开展专业对口招生,探索"知识+技能"并以技能为主的单招考核方式。通过单独招生考试招收的中职毕业生达到单独招生总数的50%以上。在严格招生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中职学校推荐免试入学制度。对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推荐免试名额;对于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学校管理规范,连续多年推荐的保送生质量高的学校,可逐年增加推荐免试名额。对在优质中职学校(国家示范、国家重点)开展高职、企业、中职"三位一体"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学习且学业合格的中职生,试行注册入学接受高职教育。
  3.设立一系列中高职衔接的审核制度
  建立国家职业标准定期更新制度以及质量审核制度执行国家职业标准制度;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质量审核制度;建立中高职衔接专项经费投入审核制度;完善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审核制度;建立统筹中高职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利益主体参与中高职衔接的制度。使审核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主体多元化;使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审核内容全面化;使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审核结果效用化。
  (四)搭建行企和中高职对口专业教师交流研讨平台
  加强行企和中高职学校共建共享的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整合行企技术技能人才和中高职专业教师资源,依托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中高职衔接对口专业教师一体化专项培训计划。通过对口结对、建立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导师制度、加入行业协会组织等多种形式,搭建行业企业和中高职学校对口专业的教师交流研讨平台,推进中高职专业教师衔接。

相关论文

高职现状国内外体系课程分析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