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方法综述

  一、旅游业经济贡献研究方法构成
  为了科学评价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附表)。
  二、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1.旅游乘数法
  B.H.Archer首先给出了旅游业乘数理论的基本框架。随后,Johnson和Moone以岛屿旅游业为例,计算多米加、香港、夏威夷的旅游收入乘数系数分别为1.20、1.02、0.9-1.3。Neil Leiper分析了澳大利亚的旅游就业乘数,发现旅游业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国内学者李天元定义旅游乘数是旅游业支出对旅游地经济的影响程度。左冰计算得出中国旅游收入乘数为2.15,即每1元的旅游收入可为国民经济带来2.15元的产值。王维国、徐勇发现旅游消费每增加1元,GDP就增加超过2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明显。
  2.旅游卫星账户
  20世纪90年代,世界旅游组织采用TSA研究旅游业对旅游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Lapierre和Hayes提出了第一个阶段实用性的旅游卫星账户,国内学者在90年代末也开始尝试引进TSA。李志青计算出1998年旅游业对上海GDP的贡献为7.17%,潘建民等核算了旅游业对广西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分别为6.7%和8.9%。
  3.投入产出法
  Hamston以美国怀俄明州西南部地区为例,最早将投入产出法运用到旅游产业。West和Gamage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发现1993-1994年维多利亚地区的一日游对其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李江帆等通过计算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感应度和波及系数,发现广东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4.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通过证明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反映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Zhou,Blake等人通过建立模型检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庞丽等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有显著影响。张丽峰发现中国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变参数协整关系)。
  三、国内研究方法的创新
  1.旅游增加值的测算
  国内学者多用旅游增加值剥离法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李江帆等剥离出涉及旅游的部门增加值中属于旅游者消费的部分,计入旅游增加值,并测量广东省旅游业内各行业增加值。曾国军等对其进行了改进,在估算旅游产业增加值时,将住宿业独立出来,使其测算更为精确,但其研究存在一定缺陷:旅游增加值通常是近似值,且未考虑到出境旅游的漏损。
  2.与各行业关联度测算
  潘建民等利用直接相关系数法指出与旅游业完全相关的行业有124个,其中直接相关行业31个。直接相关系数法是观察直接与间接相关行业间的比例,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计算关联度系数反映关联程度。杨昌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旅游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说明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
  3.旅游业的贡献
  分类测算法是按旅游者花费构成及相应行业的税率,计算各行业的旅游收入和税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罗明义研究旅游业的税收收入及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较于分类测算法,旅游增加值推算法应用更为广泛。魏颖通过旅游增加值在总量上反映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林刚等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分析旅游产业对GDP、财政收入、就业容量和行业关联度的贡献。
  四、结论
  1.目前,国内外研究方法仍以TSA、I/O、旅游乘数法和计量方法为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算都是以大量数据为支撑,而国内很难获得旅游消费体系指标之外的数据,不利于开展旅游统计数据方面的比较研究。在计量方法应用方面,国外较国内更为多样化,国内大多是通过利用协整和因果检验探讨旅游业与经济间是否协整,而在国外实证研究中,则更加注重模型选择的适用性,研究更为准确。
  2.目前国内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从引进国外研究方法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这一发展轨迹,但研究大多还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在应用方面尚未达到纵深发展。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实证研究较少,这对此类方法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形成了制约。

相关论文

旅游业国民经济国民贡献方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