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全方位管理视角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亦是人类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其余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的根基。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云南省实现生态环保、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撑。本文基于全方位管理视角就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目前发展状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依据相应政策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通过科技的技术力量,不断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健康、高质的发展,进而带动云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顺应“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现扶贫的效果,并不断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靠近。
   二、相关理论认识
   1、高原特色农业的认识
   高原特色: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的周边以陡坡为界的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特色是指云南省特有的。特色农业:为适应特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围绕农业生产或服务的特点,以提升新的农业发展形式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2、全方位管理的认识
   全方位管理不仅是对某一产品其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管理,同时也对它的数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都符合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管理的五点主张:一是追求“综合性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主张不断向外伸展;三是重视顾客志向;四是以自上而下为基本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五是以看得见的形式进行可视化。
   全方位管理应用于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即为农业产业链条的全方位管理,选择区域种植、品种栽培、生长培育、加工销售、品牌创造、规模效应等方面。充分利用云南省地理区位、气候条件、物种丰富等优势资源,运用现代科技和全方位管理理论,充分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迫在眉睫。
   三、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
   1、地缘区位优势
   截至2015年,云南省已建成13个国家级港口、7个省级口岸、边境贸易点100多个,口岸和边境口岸开放30多个,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对外“窗口”和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
   2、自然条件优势
   云南属于低纬高原,地形地貌齐全,高中低海拔皆有,包容多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大小河流拥有600多条,分属六大水系,有40多个天然湖泊,是全国湖泊最多的省份。云南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大,干湿季节分明,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
   3、产地生态优势
   云南是西南地区耕地资源最大的省份,大约有91000000多亩耕地,另有28000000亩耕地可以开发。土壤类型丰富多样,有288种土壤类型,占全国的1/4。云南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河中水质处于1―3类标准的河长占总河长的85%。平均每公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32.6克,比全国高50%;森林覆盖率为53%,是全国的2倍。
   4、物种天然优势
   云南农业人口约有3500000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0%,农业劳动资源极其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宝库”、“香料之乡”和“天然花园”,具有全国60%的高等植物和59%的脊椎动物品种,淡水鱼类资源占全国的42.2%。真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适应强,天然物种优势明显。
   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1、部分高原特色农业趋于规模化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展示:2014年省云南省粮食生产总量达1860.7万吨,比上年增长36.7万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72元,增加了9.5%;咖啡种植面积为12.9万公顷,较上年增长7.9%;橡胶面积856.4万亩,占全国49.9%;茶叶种植面积595万亩,总产量371亿吨,综合产值371000万元,总产值全国第三;甘蔗种植面积504.4万亩,总量534.4万亩,比2013年减1.1%。
   2、部分特色农业呈现标准与专业化
   “十二五”规划践行以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逐渐呈现标准与专业化,其特色农业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断扩大影响力。蔬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南北方交通”基地和蔬菜出口基地;茶叶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出口22个国家和地区;咖啡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南己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主产区和出口创汇基地。
   3、国际合作与农民专业合作成效显著
   玉米作为云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云南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机构总数由2012年的1559个增加到2014年的4613个,其全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由926户增加到2410户。农村经营主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产业、专业技术为纽带,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从8497个发展到30814个。全省林业龙头企业已达252户。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外地企业达30多家,省外企业40多家。
   五、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方式落后    由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未形成规模种植与规模效益,因而金融贷款难上难,进而导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地处高原地带,机械化水平低等原因,仍处于传统生产方式,致使生产效率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惨状,进一步阻碍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缺乏资金,一方面造成优质育种受阻,单位面积收益率降低;另一方面使得机械化水平停滞不前,效益低下;最重要的是由于农民大多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资金匮乏无法聘请相应技术人才给予指导,造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高速发展。
   2、产业链不健全,加工程序薄弱
   现代农业产业链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它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网络要素体系,贯通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3大领域,包括各种各样的农产品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4大链条,连接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5大环节。其中,产业链由5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又包含无数分链。同时,每一部分都对应着农业生产领域的不同功能,主要实现这些功能的主体包括社会服务机构、企业或合作社、专业农民和农业合作社。由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链条还不健全,仍处于初级阶段,不成熟的产业链,加之薄弱的加工环节,落后的技术,诸多的初级产品,较少的产品附加值,致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结构从量到质都不能顺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与市场竟争。
   3、产品流通受阻,产供销不统一
   多年来,云南利用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制造了多种多样的产品,但宣传力度及销售渠道狭窄,多种农特产品被埋没,未走向国内及国外更大的市场,进而影响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规模经营发展。一方面,产供销无统一流线,造成产品生产、加工到销售无法顺利增加附加值,一定程度上反而“贬值”;另一方面,尽管龙头企业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也进一步影响了农民增收的进程。
   六、全方位管理视角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农业科技人才
   资金不到位,致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停滞。因此,政府要进一步落实财政支农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的融资。政府应为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落实到实践,通过指导、协调、激励和控制作用,努力引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走上科学、科技之路;运用优惠政策扶持与鼓励农民,带动其积极性。总之,为农民铺好路子,做好各方面指导、协调工作,不断完善资金使用制度,引进人才,为农民提供农业专业技术培训。
   2、转变发展方式,利用两个市场优势
   按照“统筹、协调、循环、再生”发展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特色农业的集约型发展。利用“双市场”,建立融资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业环境,利用国际和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实行差异化的农业产业政策。同时物流也是影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至关因素。因而,应做到:一是着力建设和培育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引进外资,建设专业物流配送园区,使其成为农副产品物流的平台;二是努力开拓终端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3、择优布局产业,完善物流体系建设
   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合理布局、面向市场”的要求,推进优势农产品向最适宜区聚集发展。此外,加强区域之间不同产业的联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完善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包括与内地省份的冷链物流、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服务机制,保证特色农业对外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滇西北、滇西地区则应加强机耕道路配套设施建设。
   4、发展旅游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把云南省各地市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并融入民族风情奇趣,通过特色旅游发扬农耕文化与民族文化,并借助民族文化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品牌化战略,以特色促进农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技术、有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跨地市、跨省、跨国经营,打造优势品牌。

相关论文

云南农业发展视角高原
供给侧视角下中药临床药师改革新路的
浅谈战略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优化
试论政治哲学论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