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台湾问题论文

台湾与韩国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进入了经济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时期。台湾和韩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借助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推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赶超式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及新兴市场崛起的背景下,台湾和韩国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80年代以后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再一次升级。目前,台湾的主导产业是半导体和液晶面板,韩国的主导产业是汽车、电子产品和半导体。
   一、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发展现状
   1、台湾和韩国近40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
   台湾和韩国自1970年到2013年,经济快速增长(图1)。1970―2013年的台湾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6%,而韩国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1%。其中,1970―1979年间,台湾年均增长9.5%,韩国年均增长9.8%;1980―2000年间,台湾保持年均7.3%的中度增长,韩国保持年均8.3%的增长;2000―2010年间,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低增长时期,年均增长近似为4.1%。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在个别年份,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出现低度增长,甚至负增长,如1974年受第一次能源危机的影响,台湾经济出现1.9%的低增长;1980年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韩国的经济出现-1.9%的增长;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经济增长率为3.5%,韩国经济增长率为-5.7%;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台湾和韩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7%和2.3%;2012年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台湾和韩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增长率分别为1.3%和2.0%。2013年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增长有所恢复,台湾为2.4%,韩国为2.7%。台湾经济增长速度略逊于韩国。
   2、台湾和韩国国民收入的差距逐年扩大
   台湾和韩国的经济总量逐年扩大(图1)。1970年台湾GDP为310亿美元,与韩国的604亿美元相差297亿美元;到2013年,台湾GDP(4718亿美元)与韩国(11076亿美元)相差6358亿美元。1970年,台湾的人均GDP高于韩国(图2),分别为2128.6美元和1921.1美元;到1988年,韩国超过台湾,此后,差距逐渐拉大;到1990年,韩国人均GDP高于台湾307.3美元;2003年为2365.9美元;2013年则高达2261.5美元。
   3、台湾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韩国
   台湾和韩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较高,但台湾要高于韩国。台湾的经济策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进口替代型转换为出口导向型,促进了出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计算机相关产品和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配件的出口。伴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取代纺织品及其相关产品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商品。1970年台湾的贸易依存度仅为40.8%,1999年突破100%,随后几年均维持在100%以上,2010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为132.9%,之后三年呈现下滑趋势,但始终高于125%。
   韩国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大力推进重化工业出口产业化。由20世纪70年代的钢铁、石化、造船等大型装配产业转变为如今的机械、汽车、电脑、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业。1970年韩国的贸易依存度仅为15%,低于同时期的台湾。随后逐年增长,到2012年达到96.6%历史最高水平,但是远低于同时期的台湾。
   台湾和韩国均属于外向型经济体,依靠对外贸易实现经济的腾跃发展,因此出口表现关系着二者经济成长的动力。但是韩国的经济成长来源相对于台湾而言较为平衡,台湾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国内政治环境会影响台湾的贸易发展。另外,出口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台湾的影响会远大于韩国。
   二、台湾和韩国的经济结构比较
   1、台湾和韩国产业结构变化
   台湾和韩国都经历了一般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路程,产业发展的顺序从农业到工业,在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通过服务业的扩张以达到经济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及新兴市场崛起的背景下,台湾和韩国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80年代以后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再一次升级。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已逐渐步入工业化社会,初步形成以加工出口工业为龙头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经历了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两次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台湾适时地采取了第二次进口替代和高级出口扩张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结构从轻工业主导转向重工业主导。80年代初台湾经济向服务业主导迈进,80年代末初步完成转型期,90年代初正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自1970年的17%逐年下降,至2012年农业占GDP比重为1.8%,说明农业的地位日趋下降。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从1970年到1976年不断提高,结构比重从37.4%上升到44.1%,首度超过服务业,说明台湾的工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到1986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说明台湾已步入工业化后期。1981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说明台湾正处于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过渡期。90年代初期,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优势地位加强,逐步拉大了与工业的差距,并呈进一步上升趋势,到2012年为67.4%。    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施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29.1%逐年下降,到2012年下降到2.6%,说明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日趋下降。而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呈现上升趋势。80年代以后韩国在坚持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目标,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后趋于平缓。服务业自70年代以来在三大产业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80年代以后呈现上升趋势。
   台湾和韩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比重大幅度下降,工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我们发现韩国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工业比重比较平稳。而台湾在1987年以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工业比重逐渐下降。台湾过度依赖服务业,工业产业外移,导致岛内经济实业发展空心化。另外,台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量和韩国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台湾和韩国的第二产业在1970年的差距是30亿美元,到2012年差距扩大为2374亿美元。第三产业在1970年的差距是302亿美元,到2012年差距扩大为2648亿美元。
   2、台湾和韩国的主导产业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的农、林、牧、渔业的产值逐年下降,从1970年的17%下降为2012年的1.8%,说明第一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GDP的比重较小且发展比较平缓。1970年台湾的主导产业是制造业,占29.7%;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占24.9%,到1990年,其他服务业首次超过制造业,成为台湾的主导产业。90年代以后其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岛内实体经济发展空心化。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发展自70年代以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所有产业中一直位居第三。
   韩国在1970年农、林、牧、渔业占GDP比重最大,为29.1%,随后逐年下降,到2012年下降到2.6%,说明第一产业在韩国所有产业中地位直驱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占GDP的比重较小,虽然个别年份有较大波动,但是总体来说发展比较平稳。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总体来说呈现上升趋势,从1984年以后跃居第三。其他服务业在1970―1971年位居第二,在1973年被制造业赶超,1989年以后反超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
   台湾和韩国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有异曲同工之处,都经历了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向其他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转变的时期。目前都属于其他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次为制造业的经济格局。但是,台湾的制造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而韩国的制造业比重则比较稳定。
   3、台湾和韩国的贸易结构变化
   台湾和韩国自1995年以来出口最多的商品种类是机械和运输设备(见图6)。台湾在2000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58.4%,之后出现下降,到2008年达到历史最低点46.6%后呈现小幅度上升,趋于平缓,但始终没有突破50%。而韩国在1998年达到历史最低点49.2%,随后一路攀升,到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63.0%后开始下滑,但始终维持在50%以上。出口第二的商品是制成品,台湾和韩国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台湾从1995年的23.2%下跌到2013年的14.7%;韩国从1995年的22.0%下跌到2013年的12.8%。
   台湾出口排三四五位的商品是杂项制品、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和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发展趋势都比较平稳。而韩国在2004年以前杂项制品的出口份额比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大,2004年以后被化学品及相关产品赶超,2011年又被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超越,化学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出口份额近年来位居第三,其次是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排名第五的是杂项制品。二者的食品和活畜、饮料和烟草以及其他商品交易出口份额相对其他产业很小。
   台湾进口商品大类最多的是机械和运输设备。在2000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50.2%后呈现下滑趋势,到2008年降到历史最低点30.9%,之后出现小幅度反弹,2013年的进口份额为33.1%。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的进口份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到2004年超越制成品和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成为进口第二的商品大类。制成品和化学品及相关产品进口份额较接近,2000年以前制成品进口份额较大,2000年以后被化学品及相关产品赶超,落居第四,化学品及相关产品位居进口第三。而韩国自1995年以来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口份额一直处于下滑趋势,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的进口份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2008年机械和运输设备被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超越,因此近年来韩国进口最多的商品大类是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其次是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的进口份额排名第三,总体趋势和1995年相比有小幅度下降。化学品及相关产品的进口份额一直很稳定。关于其他几种进口商品大类,台湾和韩国的进口份额均较小。
   台湾和韩国的贸易结构较为相似。出口商品中最大宗类均是机械和运输设备,且出口份额占到各自出口总额的50%左右。进口商品排名前两位的均是机械和运输设备和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说明台湾和韩国贸易商品重合度很高,竞争激烈。
   4、大陆贸易对台湾和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近年来台湾贸易总额与韩国相比,差距越来越大。1995年台湾贸易总额比韩国低550亿美元。1998年缩小到历史最低水平120亿美元,之后差距逐步拉大。截止到2013年,韩国贸易总额超出台湾4330亿美元。另外,台湾与大陆的贸易额和韩国相比,差距从1995年160亿美元扩大到2013年906亿美元。
   我们对台湾和韩国1995―2013年的GDP、贸易总额和大陆贸易总额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台湾的贸易总额系数(0.78)比韩国(0.51)大,说明外贸在台湾的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台湾对贸易的依存度远远高于韩国。相反,台湾与大陆的贸易总额系数(0.17)要小于韩国(0.28),说明大陆对韩国的GDP增长贡献要大于台湾,台湾没有充分利用大陆的发展机遇。    三、结论
   本文描述了“亚洲四小龙”台湾和韩国自197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现状,并对二者的经济结构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尽管台湾经济发展受到岛内外的批评,饱受争议,但是自1970年以来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均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二者人均GDP水平远远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水平,台湾和韩国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第二,台湾和韩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都经历了一般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路程,目前都属于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其次为工业的经济格局。但是台湾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工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产业外移,过度依赖服务业,岛内实业经济发展空心化。
   第三,在贸易关系方面,台湾和韩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均较高,且进出口商品种类的重合度也极高,但是台湾比韩国更加依赖外贸。外贸的表现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台湾的影响大于韩国。
   第四,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发展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韩国借助大陆产业升级的机遇积极地和大陆建立双边贸易关系,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而台湾和大陆的服贸协议自2013年签署以来仍是寸步难行,台湾对大陆的封闭和敌视态度,已导致其贸易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总体来说,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良好,但台湾与韩国的差距也逐步显现。台湾和韩国,在国际市场上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二者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方面相似度极高,经济成长都主要依靠对外贸易,但台湾对贸易的依存度比韩国高。另外,韩国积极发展与大陆的双边贸易关系,而台湾对大陆的态度较为消极,未来,台湾能否追上韩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跟大陆的双边关系。

相关论文

韩国台湾经济发展分析发展经济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