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国家法、宪法论文

邓小平宪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王良盛,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文化。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005-02
  邓小平宪法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指导下,继承毛泽东宪法思想,并应用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思想。新形势下,深入研究邓小平宪法思想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邓小平宪法思想形成的基本条件
  邓小平宪法思想是在毛泽东宪法思想,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正反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一)毛泽东宪法思想,为邓小平宪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特殊的理论基石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宪法思想。毛泽东宪法思想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旧式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推进,《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宪法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二者在体系上是一脉相承的、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开创了新局面。
  (二)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正反历史经验,为邓小平宪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依据
  建国前夕通过了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了“五四”宪法,这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终因‘左’的错误,导致从1957年开始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潮抬头,逐渐出现了以政策代替法律,以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的不正常现象,致使宪法成为一纸空文。”1978年制定的宪法只是在1975年宪法的基础上的小修小补,没有实质性的变化。1982年制定的宪法,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正确指引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凝聚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智慧和结晶形成的一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正确总结并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邓小平宪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融入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大国复兴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伟大的思想指导伟大的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邓小平同志立足实践,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地探索并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教训。新时期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根据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必须实事求是地使新宪法成为新常态下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邓小平宪法思想的形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邓小平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宪法的发展,将我国的民主法制经验上升为理论,这为新时期我国制定宪法和丰富宪法的内容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树立起宪法的最高权威,关乎我国依法执政的有效实施,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运行,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宪法在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地位,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其他的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和抵触宪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宪法,必须遵循和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必须坚定不移的捍卫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毫不动摇。
  (二)重视宪法与党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宪法与党的关系,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严格按照以宪法为核心在内的法律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邓小平同志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党章和宪法都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否则予以追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坚决维护宪法的核心地位,坚决遵守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决定了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中,要高度重视宪法与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切实做到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和依宪治国。
  (三)要在宪法中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决定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要在宪法中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要搞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宪法中要肯定这一点。”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原则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在新宪法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要体现社会主义原则,而且还要体现人民民主原则。1982年制定的宪法真正地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对关乎民主与法制方面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经验总结。邓小平同志认为,在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坚决反对严重的个人崇拜,要在宪法中真正地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四)宪法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各条战线上开始拨乱反正,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宪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保驾护航。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我国的宪法必须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也证明了要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保障。
  三、邓小平宪法思想的当代价值
  邓小平宪法思想对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宪法自身建设,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邓小平宪法思想给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宪法自身建设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邓小平宪法思想关于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重视宪法与党的关系等重要思想,对于当下进一步加强宪法自身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管是制定宪法,还是修改法律法规,都必须要坚持以宪法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尊重宪法,必须坚持宪法的根本地位,树立宪法的权威,把宪法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宪法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宪法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在当下,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民,教育人民,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着力提高人民的法治素养,不断推进宪法自身的建设。
  (二)邓小平宪法思想对于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五位一体”建设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基本遵循。邓小平关于在宪法中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的重要思想,对当下正在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总结我国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吸收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法制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最突出的深层领域,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法律法规。还要不断探索立法的主客观条件,紧密联系具体的历史的实际,遵循立法程序,制定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前瞻性等体现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
  (三)邓小平宪法思想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邓小平关于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宪法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等重要思想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引。要坚持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地位不动摇、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正确引导和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健康运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扫清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汇集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必须立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相关论文

邓小平宪法当代思想价值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试论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义务及其应
浅析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