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经贸类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人才市场对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企业更青睐于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这与目前许多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操能力不强的现状形成了巨大反差。这种不良现象与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借助校企合作,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1 国内外高校生产性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高校生产型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教学同时具备 “生产”和 “育人” 的功能,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更多高技能专业人才。国内外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主要模式如下。
  1.1 “厂中校”“校中厂”模式
  所谓“厂中校”即把“教室”搬进工厂,学生在企业里边学边做,工学交替。“校中厂”即把“工厂”引进学校,由校方提供厂房,企业提供产品与技术,学生在校内建立的厂房或实训室内完成企业有关实际业务的操作。
  1.2 订单培养模式
  也叫“人才定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校方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定向招生,成立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并根据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为企业“量身订造”专业型人才。
  1.3 “2+1”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第三年去企业实习,直至最后留任企业工作。
  1.4 “能力本位”模式
  也叫“综合职业能力式”,该模式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及适用环境的能力。以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及评价标准,都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如加拿大的能力本位实践教学模式做的就比较突出。
  1.5 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起着绝对主导作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解决实践问题,例如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性知识的培养。
  1.6 创业取向模式
  创业取向教育模式可以看成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扩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来提高和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历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可凭借良好的创业意识和过硬的创业能力获得发展空间,进而走向成功。麻省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的创业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则属于创业教育模式。
  2 我国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特别是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发展比较缓慢,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够理想,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路。
  2.1 校内实训室仿真模拟实训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校内实训室,在实训室内设置与岗位相关的职能部门,然后让学生在实训室仿真环境中进行情景模拟;二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安装的外贸实训软件,开展有业务仿真模拟实训,如开展外贸跟单实训、进出口业务操作实训、外贸单证实训、报关实训、货代实训、物流沙盘实训、外贸英语口语实训等。
  2.2 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分为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专业顶岗实习是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方轮流安排在校生到企业有关工作岗位进行短期的专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一边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一边学习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是“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具体表现模式。让学生用两学年时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最后一学年到企业进行生产综合实践,并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期满,经企业考核合格,可选择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留任企业。
  3 生产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训室布置与真实工作环境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室,但是实训室布置主要还是为了方便教学,实训室内文化环境布置与真实的工作环境脱节,学生缺乏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与业务操作氛围,难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2 教学实训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脱节
  有些专业老师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具体的工作任务不太了解,虽然在课堂上有安排一定的实训任务,但所安排的实训任务也只是为课程服务,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严重脱节。
  3.3 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脱节
  目前教学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考勤制度为主,教学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差别较大,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
  3.4 实习岗位与对口业务脱节
  由于经贸类岗位的特殊性,愿意批量接受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数量较少,专业对口的岗位数量有限。即使某些企业能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但由于有些实际业务涉及商业机密,一般企业不愿意将核心业务或主要业务交给短期实习的学生,只是让学生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或帮忙打杂,甚至充当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导致学生对与实际业务流程与操作要点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   3.5 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虽然不少专业通过企业在校设立了“订单班”,但是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还是以专业教学为主,与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一定符合企业要求。
  4 有关对策与措施
  4.1 实现“五引进”
  4.1.1 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引进校内实训室
  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软硬环境建设是开展生产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一方面,将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引入校内实训室,通过悬挂有关岗位的部门吊牌和业务流程挂图、管理制度等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搭建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报关实训室,可以模仿海关办事厅的布局,建立报关仿真大厅实训室,设置各种办事窗口与部门,张贴有关报关手续办理流程图,操作手册等,以便学生在实训室开展仿真模拟实训;另一方面,引进有关实训软件,创建生产性实践教学的软件环境,以便学生在实训室开展各种生产性实训项目。
  4.1.2 将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进入课堂教学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来安排教学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并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顺序,制订实训方案和工作计划,以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后由企业根据学生操作结果进行第三方评价考核。例如,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创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成立工作室或模拟公司等方式,把企业项目和对应的工作任务引进课堂教学,开展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任务与企业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
  4.1.3 将企业管理模式引进日常教学管理
  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合理的奖罚制度、实训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等,来规范教学管理。例如,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校企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双方职权,共同确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发展目标,从而实现教学管理企业化,进一步缩短校企管理模式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严格的管理模式。
  4.1.4 将企业实际业务引进校内实训中
  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成立了“雅缤速卖通订单班”与“威思丁商战特训营订单班”,由公司免费提供速卖通账号或阿里巴巴国际站账号、库存软件、样品等供学生操作,学生经培训后到阿里巴巴平台发布有关该公司各种产品信息,寻找国外客户,并向国外客户销售产品。学生接到订单时,免费及时提供货源和全球快递服务等。校企双方根据数据电文以及相关的单证,在交易成功以后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提成,并设发各种奖项用于奖励学生。订单班开展的各项生产性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开展真实的业务操作,成功地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引进到校内实训中。
  4.1.5 将“行业培养”引进职业教育
  可以通过行业培养模式,校企行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具备该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例如,由行业培训机构对在校学生进行行业通用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具备该行业应具备的实操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委派企业行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培训,待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行业培训机构进行封闭式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机构考核后,学生与行业协会旗下的多家企业再进行双向选择。
  4.2 加强“四对接”
  4.2.1 加强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对接
  专业建设时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例如,可以通过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4.2.2 加强教学过程与业务流程对接
  许多专业课程都有其对应的岗位,如“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是针对跟单岗位,“外贸单证实务”是针对单证岗位等。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可根据岗位的业务流程来安排教学顺序,并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设计实训内容,开展生产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对岗位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有更深入了解。
  4.2.3 加强教师素质与职业要求对接
  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岗位工作能力,建立一支符合职业要求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职业能手和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
  4.2.4 加强高职教育与岗位就业对接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与岗位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素质教育,根据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开展各项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5 结 论
  经贸类专业应根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本色,构建适合行业发展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采取校企行联合的方式开展各项生产性实践教学项目,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培”合作项目,贴近行业发展实际,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的局面。

相关论文

教学模式经贸实践模式生产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