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41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5例,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产后出血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两组的各项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更少,护理病历质量评分更高,产妇满意度更好,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房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增加满意度,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有效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产房是产妇分娩的场所,分娩进程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这既给产科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助产服务行为带来了一定风险[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产房的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防止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1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5例,对观察组产妇实施产后出血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30.6±5.9)岁。其中包括早产40例,足月产370例;初孕妇148例,两次及以上262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1.2.1.1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定期为护理人员组织相关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多多学习有关护理风险的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护理工作质量[2]。
  1.2.1.2改进护理工作方式,增加人力投入 针对本科室夜间急诊入院产妇多,工作繁忙,及以往产房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为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到位,取消过去1人值班制,增加助产人力投入,实行2人夜班制,各班注意人员合理搭配,力求优化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组合后小组整合效应。
  1.2.1.3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救应急能力 助产士长负责对低年资助产士和新调入人员等重点人员的三基培训考核,督促并检查学习笔记及提问;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理论考试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重点掌握各产程的正确处理。
  1.2.2效果评定
  1.2.2.1产后出血量统计 根据《中华妇产科学》容积法测量产后24h出血量。当胎儿娩出后即用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接取阴道出血量,按容积法测量产后24h出血量。
  1.2.2.2护理病历质量 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有科质控员按本院住院病历检查评分标准逐项逐条打分进行初评,为1级质量控制;助产士长复查,为2级质量控制;护理部终审,为3级质量控制,以百分制计算分值。
  1.2.2.3产妇满意度 每位产妇出院前1d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产妇逐项填写,助产士长负责收回统计分值,以百分制计算分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38.92±29.74)ml,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410.52±30.56)ml,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病历质量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护理病历质量评分为(98.23±3.06)分,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92.67±2.89)分,观察组护理病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8.62±2.25)分,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91.12±2.96)分,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有明显危险因素。为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本院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记录治疗、产科护理质量以及产妇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产房服务对象是健康人,工作快节奏且繁忙,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直接后果是休克,需行紧急救护,稍有疏忽或延误即引起产妇死亡等不安全事件发生,故重视做好预防工作[3]。护理管理者不时地对助产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不仅增加人力资源投入,而且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并在助产服务技术上给予重点指导考核,提高助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质量,增强对产后出血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3.2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护理记录是护士针对护理服务对象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它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反映护士个人专业水平,同时是发生护理纠纷诉讼的法律文件。抢救时一人负责护理记录,能准确、完整、及时记录抢救过程,动态反映产妇病情演变过程,如实记录配合抢救的情况。由于实行2人值班制,在护理记录的形成过程中强调护理人员自查,并注重同步控制,1人记录后由另1人核对,当班的上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进行修改、审签,形成环节质量控制,减少护理文书带着问题归档,大大提高了护理记录质量[4]。
  3.3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随着人力投入增加,能有效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到位。助产士通过详细评估产妇的情况,及早识别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作出预见性评判,进行治疗性交谈,让产妇及家属正视事实,在理解、配合情况下主动接纳风险,满足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需求,因而融洽了护患关系[5]。

相关论文

产房风险管理产后护理风险效果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管控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
浅析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系统设计及效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电影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析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