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论高职体育教学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以个人活化的知识,即知识的积累、应用、整合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标准。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体育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独特的教育形式,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方面,具有者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探索高职体育如何在创新性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高职人才和推动高职体育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现代化社会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开展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教师结构和其知识结构不合理,在高等体育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是由体育院校自己培养的,其中又有大部分教师又是由本校培养的。长期的“近亲繁殖”式的用人方式,很容易使教师在教育、训练、科研中沿袭传统的模式,不利于各类院校横向的信息交流和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2)学生的基础知识差、知识面狭窄,由于体育招生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造成体育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知识面相对狭窄,加上学校重视术科教育,相对轻视学科教育,造成学生即便想创新,也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不得不搁浅;(3)文化氛围欠缺,相当一部分高等体育院校,虽然已初步完成了由单科性学校向多科性学校的转型,但文、史、哲等基础知识教育与艺术欣赏以及中外文化经典借鉴等仍然十分薄弱,由此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4)硬件条件的制约,近年来,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和实验手段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量和质上均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五是心理定势的作用,掌握运动技术、知识与创新能力发展出现的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体育院校师生的目标就是追求运动技术和理论知识。
  2高职体育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2.1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
  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难以开展创新活动。强化创新精神教育,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既是民族生存的手段,也是学生个体发展方式的导向,克服甘于守成的思想障碍,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精神;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坚持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的精神;第三,强化创新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处理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国家价值的辩证关系,走出单一发展的思想误区,培养学生有效创新的意识。最后,强化创新协同观教育,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
  2.2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和教师的授课方式
  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要改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目标的教育观,树立以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念。学会认知,即知识的吸纳;学会做事,指技能和经验;学会合作,则是相互依靠的人格和交流网络的形成。这四大支柱,反映了21世纪对教育的需求,反映了教育从原有局限性向跨世纪目标的转变。适应这种新形式对知识和人才的要求,体育学院的课程和考评体系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2.3教师要加强自身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实践证明,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教师,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是要着力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首先树立全面、正确的师道观和责任感,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性和发散性思维,去探求未知,开拓未来;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将科研看成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推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再次,由于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结语
  体育院校应首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动力源泉。突出教学内容的专、精、广、博,合理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相应延长学生自学、选修及跨校辅修的时间,并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培养体育院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加强其自身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导创”作用,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环境对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具有激励和催生作用。体育院校要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改革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并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考评体系,是培养体育院校创新人才的当务之急。

相关论文

创新性体育教学高职教学人才体育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