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妻妾成群》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异比较

  《妻妾成群》是苏童在1990年前后发表在《收获》的一篇小说,导演张艺谋在他人的介绍下读了《妻妾成群》后,立刻萌生了要将它拍摄成电影的想法。1991年,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出炉,一举拿下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大奖,提名角逐奥斯卡金像奖,虽然结果未尽如人意,但中国电影界和文学界都被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虽是由小说《妻妾成群》改编创作而成,但张艺谋导演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动,这些变动使得给受众的冲击更加深刻。
  首先,电影增加了一些小说原本没有的内容,在这些增加的内容中,最夺人眼球的便是张艺谋导演自创了“灯笼”这一意向。在电影的场景中,随处可见高高的红灯笼,看似喜庆明亮,实则红得像雪,亮得刺眼,给人幽森恐怖不祥的感觉。同时灯笼还是电影故事的一个线索。老爷当天晚上要在哪位太太的屋里留宿,哪位太太才有资格点灯笼。灯笼的多少,实则是太太们得到老爷宠爱程度多少的体现。“点灯”――“灯火昌盛”――“偶尔点灯”――“封灯”这一变化过程实则是女主人公颂莲在陈府从最初得宠到中期失宠再到最后颓败的过程。而女主人公颂莲的命运好比这高挂的大红灯笼,看着美丽有光芒,但命运完全不被自己掌握,亮或者不亮完全由点灯人的意志决定。
  从感官艺术的角度说,张艺谋导演选用“大红灯笼”这一静物,其实是经典三原色冲印法的使用。红灯笼和橘黄的灯光使得这部电影的红色和黄色显得十分鲜艳,相得益彰,给观众留下了较为强烈的色彩的冲击。提到视觉冲击,就不得不提起,张艺谋导演自己增加的一个有声的情节。那便是――锤脚。锤脚的意义与挂灯笼的意义相同,但“锤脚”这一情节是从听觉效果上给观众以冲击的。影片中多次出现由“锤脚”而发出的类似小铃铛的声音,急促而尖锐,让笔者联想起李安《卧虎藏龙》中的鼓声。“锤脚”的声音就像背景音乐似的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给人听觉上的冲击,让人心神不宁,也预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张艺谋导演设计的这两个情节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冲击,同时它们也是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的。
  为了电影视听艺术的需要,张艺谋导演增加了一些小说文本里没有的内容。同时,他也对小说文本进行了一些改编。张艺谋导演把故事发生的背景由江南水乡小镇改为了西北小镇。小说中有后花园、紫藤架等景物描写,而到了电影中有的只是四面围墙、不算宽阔的走廊和一幢幢房子。小说中原本的景物描写还能稍微缓解一下读者的心情,但电影中展示的都是狭小的空间,让人感到不适,感觉局促不安。小说中还有春夏季节的描写和人物在花园走廊聊天的场景,而电影中把主要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了冬天,把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放在屋内。背景要么是一片雪白,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要么是不见天日的房间,让人感觉十分压抑。总的来说,电影比小说更缺乏生的气息,加重了沉闷、肃杀、阴郁和令人窒息的氛围。
  电影与原文本故事有几处不同的情节,其中,改编最大的便是雁儿的死。小说中雁儿的死是因为她第二次对颂莲偷偷进行恶咒被颂莲发现后,为了不被逐出陈府选择了把“脏东西”吃下去,恶咒反咒雁儿自己以这样私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第二天雁儿就病了随着便死去。而电影中雁儿的死是因为颂莲被“封灯”后,雁儿偷偷在房间点灯被颂莲发现,颂莲为泄愤,把此事宣扬出来,让大太太用“规矩”处置雁儿,雁儿因受不了惩罚,被送医最后死去。虽然无论在文本中还是电影中,雁儿的结局都是死去,但她故去的原因却是大大的不同。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别呢?是因为90年代初,经过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城市开始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后,封建思想已经不再存在于人民大众的思想中,观众已经不再能接受带有封建思想的情节了吗?笔者觉得不是。因为张艺谋导演只是对雁儿的死进行了改动,而对雁儿第一次在二太太教唆下对颂莲施咒的情节可是原封不动地进行了拍摄。同样的带有封建色彩的情节,如果第一次能被拍摄,那么第二次被改编一定有其他的理由。
  笔者认为,造成电影和小说中雁儿死去的原因不同是因为张艺谋导演和作家苏童两人想从雁儿的死中传达的内涵不同。苏童的《妻妾成群》触及的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中屡见不鲜的封建家族制度和男权中心文化“吃人”的主题。但作者没有将主要的笔墨用于控诉声称“女人永远爬不到男人头上来”的封建家长陈佐千的荒淫和无耻,而是通过对颂莲悲剧命运的描绘,重点展示了5个女人如何为了将自己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而互相绞杀。雁儿的死是雁儿和颂莲争斗的结局,苏童想要通过雁儿的死表达出封建家庭中女人与女人争斗的残酷,同时表现出生在封建家庭中女性的悲哀。而张艺谋导演想借雁儿的死传达的内涵却与作者苏童不同。张艺谋导演把雁儿的死安排在了颂莲被“封灯”之后,颂莲借雁儿来泄愤,颂莲对大太太说:“虽然我被封灯了,但太太还是太太,丫头还是丫头,什么时候轮到一个丫头在自己房间里点灯笼了。”可以看出,雁儿死去的这场戏的主角还是颂莲,张艺谋导演是通过雁儿的死来刻画女主人公颂莲,这时的颂莲已经没有初入陈府的学生气,也没有了得宠时的生气,有的只是做困兽之斗的一股倔脾气,此时的颂莲已是强弩之末,她想通过惩治雁儿让大家明白她还是个太太,她在陈府还有地位,同时也缓解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所以,正是因为作者苏童和导演张艺谋想通过雁儿的死表达的内容不同,而造成了这么大的一个情节的改编。除此以外,张艺谋导演此举也意在突出陈府的规矩森严,等级非常明确,突出封建家长制度对人的扼杀。在陈府,陈老爷是“天”,那么大太太便是“地”,她掌管着整个陈府的内务,她有她的权威,并且也不允许别人侵犯。其他太太觉得自己得宠,有时不将大太太放在眼里,大太太正好借着雁儿这事给他人立立规矩,警示别人。当然,小说中暗含的雁儿被自己的恶咒反咒而死的意味也确实不适合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风气也是事实,这也有可能是张艺谋导演进行改编的原因之一。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便是,无论是小说文本还是电影中,都有一个并未出现却常常被人提及的人物,那便是陈老爷的大女儿,陈府的大小姐。从旁人之口可以了解到,这位大小姐在北平的女子大学读书,接受新式教育可优秀了。颂莲一开始也是一个富裕家庭里长大的小姐,也上过大学,因为父亲经商失败,在继母的要求下成为了陈老爷的四太太。她的经历跟这位未出现的陈府大小姐也有很强的相似性。而这位大小姐的存在其实是为了暗中与颂莲作对比的。同时,在某一潜在的意味中,颂莲的结局也很有可能成为这位大小姐的结局。出生在封建家长制家庭中的女子,命运不受自己掌握,而是被男权所控制,这是一种深切的悲哀。

相关论文

妻妾灯笼差异
关于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措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学生水平差异及
探析宫崎骏与新海城的爱情主题动画电
从跨文化差异谈电影《刮痧》中的文化
如何把差异教学引进高职英语教学中
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高校综合英语与英语
小论“既……也”与“既……又”的差
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对深静脉血栓风险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以差异化竞争为基础的企业市场营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