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1983年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诞生,距今已有33年。而对外汉语专业(现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则在之后的1985年进入高校。1985年,国家率先批准在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四所高校成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当时和稍后的一段时间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培养大批专业人才。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当年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138所,截至目前,已有342所高校设立了这一本科专业,其中大部分为地方院校。
  国家大批量地在高校中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汉语教师;但是从目前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其效果却并不让人满意。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令人堪忧,据有关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几率不超过15%。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称,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为中等,其最为适合的TOP5岗位中均与汉语教育无关。
  第二,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性质认识不清。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汉语言文字教学,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汉字,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对学科性质认识的模糊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该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突出相应的汉语言文字学功底,却对外语能力要求高。第三,教学计划模糊。在大家都在追赶“汉语热”的形势下,很多高校对该专业应制订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却缺乏明确的要求与规定。多数高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中文、外语、教育的混合,核心不突出,板块不明确,致使毕业的学生中语文不如中文系毕业生,英文不如外语系毕业生,教育不如教育学院毕业生,处于极度尴尬的地位。
  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环境特点
  地方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办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办学条件和环境也不一样,总的来说,其人才培养环境存在以下特点。
  第一,师资。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以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师为主,专门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较少。教师的专业背景将影响到教材选择及教师授课的模式与方法,对学生专业发展产生限制。
  第二,实践基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实践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所在区域普遍存在经济欠发达、国际交流渠道狭窄、留学生资源匮乏的情况。缺乏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理论知识无法运用于实践,学生的学习技能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反馈和检验。
  第三,课程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汉语语言学是主体和核心,教育类和文化类是其重要的“两翼”。以地方高校J大学为例,J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汉语语言学相关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六门专业必修课共计320学时,占全部课程学时的12.05%,教育文化类必修课程所占比为21.39%,未能体现“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特征。
  第四,就业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几率较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分布最集中的职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其毕业后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为中等。
  三、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举措
  1.明确身份地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汉语言文学进行区分。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上突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如讲解现代汉语有关汉语语言要素知识时,可结合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常犯的偏误来讲授。
  2.师资引进与进修
  师资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及特色。地方高校应大力引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以及授课方式上能更具有针对性。对已有的教师团队应提供赴国内高水平高校本专业进行进修或参与本专业高水平研讨会的机会,以改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3.建设实践基地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加大力度建立一批专业对口实践和实习基地,加强与本地外企联系,扩大本专业学生与外国学生接触的渠道,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机会。并创造机会选派学生赴海外进行实习交流。
  4.课程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应遵循“三原则”:首先,应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原则。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等原则。在学习初期应开设基础类课程,如英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其次,应遵循第二语言教学原则。在学习中期开设与第二语言教学基本规律以及文化对比有关的课程,如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中国文化通论、跨文化交际等。最后,应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在学习中后期应开设与对外汉语教学基本规律有关的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并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辅以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
  四、结语
  汉语在全世界的广泛推广不仅意味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也说明了中国在全世界推广汉语言文化的决心。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专业定位、师资引进及进修、实践基地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及实践性。并加强各层次的双向多边联系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提高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和认同度,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得到长久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

汉语专业建设高校地方建设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