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探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标准已从学历标准转向能力标准,同时也将工作态度、心理素质及精神状态作为优秀人才与否的标准。简言之,心理资本已成为选拔人才的一项有力标准。心理资本理论主要以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超越了传统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1]。当前,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深入研究,探索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
  (一)心理资本的提出及其分类
  心理资本理论最先是由西方国家的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构成心理资本理论的理论基础[2]。对于如何界定心理资本的问题,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类别:类状态论、类特征论和综合论[3]。类状态理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4],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希望、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坚韧性[5];类特征论则认为心理资本具有突出特性,主要表现为持久性与稳定性[6];综合论主要是把类状态论与类特征论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心理资本既具有人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可塑造性,人们可通过训练获得相关的品质,从而提高工作能力[7]。本文倾向于认同第三个类别,即综合论,个体的心理资本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来干预从而实现更好的开发心理资本的特质。对心理的资本的具体定义,可以更多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可将其理解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
  至今为止,越来越多学者都开始探究心理资本的理论,其中,国内大部分学者对心理资本的研究是在类状态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有少部分学者开始结合本土的特点,运用本土的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心理资本理论在大学生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学者在将在校大学生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许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致力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这正体现了时代需求与学科发展的创新性。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目前常用的心理资本测量工具主要是问卷或量表,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类状态理论。类状态理论主要进行四个维度测定: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当前的研究主流依旧是在此四个维度为基础上进行开展,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关性研究,现有的研究工具比较单一[8],还缺乏精确有效的研究工具,更精确合理的研究工具还需要加强进一步的探究。另外,研究范围则更多集中在类似于性别、生活条件的贫富或生源地(城市或农村)等方面,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目前关注较多的也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群体,如贫困大学生生心理资本研究等。
  当前,虽然很多学者在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方面的理论研究,但是研究成效并不是很大,具体运用也不够有效,在大学生心理资本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较浅,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等。也因此导致大学生心理资本理论研究的作用及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征分析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九零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较为富裕,家庭教育较少、市场经济影响和外国文化入侵是他们成长的主要社会背景[9]。多元化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成为他们的心理状况的主流。他们的意志力较脆弱,追求个性,思想活跃,注重个人职业理想[10]。
  根据心理资本的界定:在自我效能感的维度上,常认为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存在,即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10]。受多元化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敢于挑战和接受新鲜事物。从以往对大学生的理论研究分析可知,除个别差异外,在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体状况良好;在希望这一维度上,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时代赋予的责任时,尤其是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绝大多数人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应对[11]。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维度方面表现得比较好,这对他们的乐观维度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坚韧性而言,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时代,大学生承受生存压力较小,在吃苦耐劳和抗挫折能力方面表现得有些欠缺。
  从心理资本划分的四个维度可知,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这三个维度较容易展现出来,而坚韧性这一维度则较为困难。就总体而言,按照四个维度的划分观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分析,除少数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外,大学生心里资本大部分较为富足,这些虽然与出生背景有密切关系,但也是可以经过后天努力改变的。这与西方学者Suzanne.J.P所提出的观点类似:心理资本与人格特征有些明显的区别,虽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可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因此,心理资本的构成对于大学生的而言,若他们得到恰当的指导教育,再经过自身的努力,心理资本的构成可以朝着对自身有利方面而发展。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的建议
  (一)把大学生群体列为主要研究对象
  虽然在进行研究时也涉及到管理学中的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但这样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很难运用到在校大学生的身上,而是更适用于政府或企业的管理,因此,目前对于心理资本的研究和运用多是针对社会一般人员或者是企业职工。在校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缺乏社会经验,这导致他们的世界观及价值观与社会人员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12]。可见,当前立足于社会人员的心理资本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一定完全适用。因此,在进行心理资本研究时,应该将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这样子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对于在校大学生才会可能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才更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   (二)将心理资本的研究本土化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等有着明显的区别[12]。心理资本是西方经济学家结合人才资源和心理学的理论,依据社会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及积极资本理论所提出来的[13]。在国内,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和运用大多仍然是使用西方文化学者所提出来的观点,这在本土化的进程中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形成一套本土特点的理论。大学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他们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又是特殊的一代,其心理状况更深受社会关注对他们的心理资本研究,不论理论指导还是方法或研究结果的运用的运用都应将其本土化。
  (三)改进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当前心理资本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这类研究方法虽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获得预先设计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信息,但也具有问卷的设置科学与否、所选择的样本合理与否、在数据统计分析时自身所带误差等缺陷。这些缺陷是调查方法本身固有的,难以完全消除,需要其它研究方法进行辅助,尽量做到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另外,在研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也要将社会成员这一普遍群体纳入其中,进行比较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此外,当前研究所使用的理论工具基本都是从经济学领域演变过来,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的工具还没有相应的校准化,这些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多加强。
  (四)引进作用机制
  将作用机制纳入到心理资本的研究当中。当前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表明:(1)与人才资本和人才经济资本一样,心理资本在企业竞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校大学生在其就业及创业的竞争过程中,其心理资本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的效率。然而,目前对于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作用机制并没有进行相关研究,更没有明确建立能够发挥有利于开发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因此,应该在心理资本的研究中大力引进和建立有效的作用机制。.
  心理资本研究的积极意义已经毋容置疑,其对个人发展积极影响也是受到了大大认可,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心理资本研究的关注力也日渐增强。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对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可以说依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本土化研究较少、评测工具缺乏权威性等缺陷,要有效的增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使其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和测量中能够更多的从实际出发,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科学探究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合理引导和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关论文

资本心理大学生研究大学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