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以培养“三自”能力为核心推动高校学生公寓的社区化服务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他们缔结友谊和培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因此,其建设与运转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校园的安全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一方面有助于服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给管理带来了挑战。首先,作为管理客体的大学生对管理的认识和需求发生了变化;其次,作为“90后”的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和价值观的差异,其对社会的认知和与他人相处的理念,都完全不同于前几代人。这也使得大学生公寓管理在管理对象上面临着一个适应性调整的问题。因此,如何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社区化服务为理念,探索新形势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能力以促进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健康成才成为一个现实的主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通过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XX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与制度化管理相比,人性化服务方面相对薄弱。调查发现,超过60%的学生认为“管理者的硬性要求较多,灵活性方面不够”。第二,公寓管理的服务理念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寓管理中心的日常管理与服务理念相脱节”。在对“管理”和“服务”两项进行五等级量表测量中,7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偏向于“管理”的等级分值,说明在管理实践中,公寓中心的管理更偏向于强调有序,而在学生需求方面的服务理念是相对薄弱的。第三,管理主体较为单一,主要是公寓管理中心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学生参与率和配合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公寓管理是管理者的事,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并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管理者让学生来配合会有负面情绪。第四,管理方法方面仍以制度约束为主,激励促进、沟通手段用的相对较少。其原因可能与基层管理员的配置不足有一定的关系。调查发现,学生公寓要管的事务非常多,除了日常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外,管理员还要经常应付学校甚至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任务很重。基层管理员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更多的柔性管理和服务。第五,管理过程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状态,自觉将制度、规范内化为日常行为的很少。在学生看来,各种各样的检查和管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有的检查和管理侵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第六,基层管理激励机制不足导致创新不够。在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中,基层管理者的待遇和薪资水平很难起到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动力作用。在对公寓管理员的问卷调查中,60%的被调查者认为,劳动和报酬不成比例,导致动力不足,影响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在当前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下,管理制度的设置如何与管理对象的需求满足及激励基层管理者向管理与服务双重理念的转型与对接是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
  1887年,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社区”的概念。其含义是“共同拥有的东西或亲密伙伴关系”。即后来学者们所翻译的“共同体”。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 (Irwin T. Sanders)在其《社区论》一书中提出社区的“过程说”、“方法说”和“方案说”三种涵义。其中,“方法说”认为,社区发展是实现一种目的的“方法”,凭藉这种“方法”完成社区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 ,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特定目的。“方案说”认为,社区发展是由一个个项目计划即“方案”构成的 ,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来的,通过完成这些“方案”来达到需求满足或问题解决的目标。[1]由此可见,社区不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共同体,而且是某一特定区域基层管理的载体和方法。而“社区化”即是这种管理的概念化表述。对于高校学生公寓来说,社区化管理是指把学生公寓及其所涉的人、事、物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着的具有共同体特征的有机系统来看待,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理念,以学生需求和安全保障为中心,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公寓管理由制度化管理向引导、监督、激励和沟通等多位一体的自治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制度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双重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及其自组织、管理者、辅助机构等多元主体相互协作以达到公寓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的。
  具体来说,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从管理主体来说,应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管理,尤其是大学生及其自组织的参与管理。在学生公寓,学生虽然是被管理者,但同时也是主动参与者,他们自组织能力很强,只要善于引导,他们就可以通过自组织参与公共事务中。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需要有个度,以不能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不产生负面情绪为原则。其次,借助互联网探索搭建多元主体互动的平台,以实现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公寓管理中,尽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是核心主体,但是还需要有学生及其自组织(如社团)、辅导员、楼长、寝室长等多元主体参与,但又不能政出多门,相互扯皮,使管理复杂化。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互动沟通、信息共享的平台,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再次,创造条件实现公寓管理由传统的制度化管理向多元主体参与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变。构建科学化设计与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基层管理者就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管理中善于组织、动员参与管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下,动员他们参与各类公寓集体活动。同时,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要探索与“90后”大学生群体相适应的沟通方式和管理方法。毕竟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各代价值观的青年群体,我们要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方法。总之,公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协调,并借助新的技术、方法、理念来推动管理的创新,以提供适合当代大学生群体需要的管理模式。
  从国际经验和发展趋势来看,社区化服务并实现引导下的自治是公寓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一种趋势,它将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实现智能管理。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来说,探索一种以“公寓管理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自治性管理模式是可行之举。它既有现实基础,又具备向智能化管理转变的基础条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作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在管理设计上创造这种新模式运作的条件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注 释】
  [1] The Community:An Introduction to a Social System,1958.1965.1975.

相关论文

学生公寓公寓核心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传记阅读教学中,培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美术图
价值观对集中式长租公寓开发和运营的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论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国际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
浅谈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