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高校班级微博建设目标及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84-03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已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日益受到各行各业关注。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在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
  “互联网+”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新媒体时代的出现和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造了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各类社会思潮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对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正处于正确的“三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带来影响。其积极的方面表现在:(1)推动高校学生关心思考民生,加深了大学生对资本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2)大学生批判吸收各种当代社会思潮的过程
  中,有利于增强现代化观念和科学的思维能力。而其消极的方面表现在:(1)各类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线上线下的宣传思想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腐蚀作用;(2)课堂不再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教育者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运用增加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更便捷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但是,大学生在新媒体接收和传播社会热点问题后很容易形成负面的网络舆情,导致高校和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现象产生。加强对社会舆情、校园舆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同时对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应积极给予引导。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好信息,并做出澄清与引导,最大限度地缩小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2]。所以,如何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和大学生时代特征,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高校广大思政工作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微博的原型来源于博客。它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用户发布的信息多以转播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并以跟帖留言的方式展开互动过程,不拘泥于时间、地点以及操作的主体对象等。微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可以说它是网络形态中最为主要的社交形式[3]。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撼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4]。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管理单位,优良的班级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作用。作为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班级微博建设既是高校班级管理改革和把培育和践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的切实需要,更是新时期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班级微博建设为切入点,就“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行初步探索。
  一、 高校班级微博建设的主要目标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于学生学习,更要服务于学生思想成长。高校班级微博建设的开展,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做好服务。
  (一)立足学业辅导,把班级微博建设成学业辅导平台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之一,高校的主体是学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业发展是关键。学生以学习为本,学习压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业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因此,学业辅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客观要求。已有调查结果表明,27%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压力比高中更大,41%的大学生认为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2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不大,和高中时差不多,只有5%的学生认为没有学习压力[5]。由此看来,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学业辅导来缓解大学生学习压力,服务于学生学习。
  与博客相比,微博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140字左右的字符使学习交流更加便捷。微博还具有信息发布、转发、关注、评论、微群等功能,这些功能和作用所构建的平台,使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和快捷,这也是吸引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6]。尤其是网盘等云储存技术的普及,学习资料的共享变得越来越便捷。运用云技术,各班学习委员把各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盘,然后把资料地址发布在班级微博上并设立好话题分类,方便同学们随时查找。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班级微博加强和教师的互动,主动向老师请教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们也可通过班级微博了解同学们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把班级微博打造成为大学生学业辅导的重要平台。
  (二)加强思想引领,把班级微博建设成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并针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要求[7]。
  作为新兴媒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班级微博在开展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利用班级微博可以把各班同学凝聚到一起,增进相互之间了解和沟通,有利于扩大和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形式之一,已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大学生心目中它具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利用班级微博积极传递正能量,相比传统媒体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信任,有利于在传统媒体舆论场和新兴媒体舆论场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提升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具体操作上,各班级可以和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合作,通过班级微博平台向师生定期推送信息,通过话题等形式宣传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增强榜样和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利用班级微博平台积极开展主题学习互动活动,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关心社会,准确把握国情和民情,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提高社会责任感。班级微博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团结带领全班同学,增强主动发声能力,引领青年大学生思潮,把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外化为青年大学生自觉行动。   (三)提高媒体素养,把班级微博建设作为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
  早在互联网尚未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各种新闻消息、娱乐节目和广告等的信息量就开始以指数型的方式进行倍增,而且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即“信息爆炸”[8]。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当互联网促进了产业升级之后,各种新媒体将产生无比巨大的信息量。大学生由于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培养,在对待海量信息时是相对理性的,具有一定的真假辨别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大学生存在过度依赖新媒体的问题,同时其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和优化高校网络环境的必要条件。
  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把班级微博的建设可作为开展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工作教师不仅要教会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还要让大学生知道网络文化的发展和本质,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须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倡导正确的网络观、媒体观[9],打造积极健康文化内核[10],传递网络正能量。
  二、加强高校班级微博建设的对策
  (一)以优化运营为手段,提升班级微博的服务功能
  班级微博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成长服务中得到充分发挥,其功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参与班级微博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从优化运营入手,加强班级微博的顶层设计,不断提升服务功能。
  1.组建运营团队:团队由在新媒体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学生工作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成员既包括学生工作教师、学生干部,也包括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指导教师要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线上线下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班级微博运营水平,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新媒体素养。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班级微博运营的制度化建设,并整合资源,为班级微博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确保班级微博建设有序、规范和可持续。
  2.搭建多功能平台:利用班级微博搭建多个平台为同学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要有更多“干货”。这些平台包括学习互助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校园公益平台、意见反馈平台和宣传思想平台等。
  (二)以量化评估为导向,完善班级微博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实现班级微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目前针对班级微博的激励措施明显不足。班级微博建设的量化评估方法直观科学,可实现全过程监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班级微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对所有参与者的有效激励。
  以中山大学为例,该校在2015年“我最喜爱的班级微博评选”活动中,运用“班级微博指数排行榜”对所有参与该项评选活动的班级每月进行量化评估,为期6个月,并将“班级微博指数排行榜”月均积分作为评选总成绩的50%。该指数是在借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排行榜”榜单规则》基础上,结合学生班级微博实际情况制定的[8]。具体规则如下:
  1.榜单周期:榜单以自然月为统计周期,每月1日公布上个月的榜单。
  2.榜单规则:排行榜综合考察传播力、影响力和服务力3个指标(总分100分),其中传播力指标(40分)包括发博总数(0.5分/条)和原创发博数(1分/条),影响力力指标(50分)包括班级微博上个月所发微博的被转发数、被评论数、回复评论数以及被赞数(均为0.1分/条),服务力指标(10分)包括主页访问量和常与我互动数(0.03分/人次)。
  3.排名方式:每月推出一期榜单,按上个月计分排出前10名,第1名积10分,第10名积1分,以此类推,每年推出一次年度积分总排行榜。
  该榜单自2015年1月试行以来,各班级微博的活跃度持续增加,同学们参与班级微博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对班级微博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然而,量化评估方法相对单一,有必要将量化评估与相应的配套机制结合起来,譬如经费保障,对在班级微博建设中表现积极的个人进行奖励等,从而不断健全激励机制。
  (三)以“互联网+”为契机,构建校园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对自己关心或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校园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综合的情绪、态度和意见,其主要通过校园新闻网、学生网站、论坛、博客、QQ、MSN、微博、微信、SNS社交网站等载体形成舆论场[12]。在“互联网+”时代,积极借助班级微博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各班级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一支由熟悉校园舆情特定、精通网络技术、政治意识强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并从物质、制度、资金上给予支持。此外,各班级可借助班级微博平台整合其他微博资源,如院系学生会微博、学生党支部微博、学生社团和公益组织微博以及个人微博等,并和微信群、QQ群信息资源形成有效对接,打造以班级微博为主题的立体化网络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识别网络关键信息的指标体系和监控方法等措施,实现对校园舆情的全方位监控,并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民情和国情,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新媒介素养水平,形成良好的高校校园舆论导向。
  (四)以碎片化学习为方式,加强班级微博的引导功能
  随着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的权威和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同时,课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渠道的地位被弱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环境更为复杂。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接受“碎片化”的客观现实,创新思维,推动班级微博建设,加强班级微博的引导功能,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1.利用线上学习填充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工作者可利用班级微博开展线上形式的班会、支部生活会等,并引导同学们用转发评论等功能进行讨论,把以往占用整块时间的班级、支部活动切割成小块。这方便记录活动过程,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2.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微课程与
  平台。当前很多网络微课程以西方高校为主,因此课程内容必定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或教师的一些个人主张,这些价值理念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三观”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地掌握国内网络微课程的话语主导权,建设一批带有中国特色的、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微课程和平台,并可以以班级微博为传播载体,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相关论文

对策班级目标高校互联网互联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