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痛风的防治与护理

  痛风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一组异质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常累积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少数绝经后妇女,常有家族遗传史,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做好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痛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痛风患者中,男33例,女3例。年龄40~78岁;肥胖20例,血尿酸>420 μmol/L,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1.2方法 急性期给予口服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物,以消炎镇痛。当关节疼痛缓解后,给予别嘌呤酸0.1 g/次,3次/d,以抑制尿酸的生成或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
  1.3结果 33例关节症状在3 d内缓解,28例在1 w内血尿酸降到410 μmol/L以下,2 w内降至300 μmol/L以下,6例患者转为慢性痛风。
  2 护理
  2.1关节疼痛护理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因午夜足痛惊醒,如刀割或咬噬样,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护士应让患者卧床休息,置受累关节于最舒服位置。遵医嘱治疗抗感染,止痛药。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进入松弛状态,也可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
  2.2药物指导 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2.2.1在急性关节炎期 症状轻者可用非甾体抗炎药;重者适宜用秋水仙碱,大部分患者24 h内疼痛明显缓解。其不良反应除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外,可有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脱发,肝肾功能损坏等[1],白细胞低于正常细胞时禁用[2]。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消失,肠鸣音亢进或腹泻,药物总量达到6~8 mg,上述之一者均应停药[3]。应遵医嘱服药,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必要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减量,一般以不用为好(易反跳)。
  2.2.2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用药的目的是维持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这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及其他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速尿、双克、利尿酸、阿司匹林、维生素C、维生素B等。目前常用的西药分两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苯溴马隆等,同时还要适量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来升高尿pH值,增加尿酸溶解度。但尿pH值不要>6.5[4]。
  2.3饮食护理 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含嘌呤高的饮食如动物内脏、虾类、蛤蟹类等海味、肉类、豌豆等,调整饮食,防止过胖,蛋白质饮食每日控制在1 g/kg以下。为促进尿酸排泄,宜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 ml以上,同时选择碱性食物如马铃薯、南瓜、冬瓜、萝卜、绿叶蔬菜以及柑橘、猕猴桃、柿子、西瓜等避免饮酒,因其可以导致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 讨论
  痛风正成为一种常见病,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饮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食物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明显增加,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有研究表明,痛风常与某些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并发,痛风是上述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以减轻痛苦,限制关节活动。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和照顾,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做好思想工作,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在缓解期予以降尿酸的药物,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痛风患者,使其重视疾病,了解疾病是可治,可预防的,指导患者控制饮食,改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有氧运动,注意保护受累关节。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尿酸,以便调整用药,避免痛风反复发作,减少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论文

痛风护理防治
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康复
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