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中西“境遇式”教学模式差异及其原因探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76 ― 02
  “境遇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中西方对该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研究与实践。然而,从我国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西方相比,无论应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渊源的影响,又有现实教育理念的因素。
  一、中西“境遇式”教学模式差异
  从当前“境遇式”教学模式发展状态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应用层面,西方都比较早,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尽管西方国家不同学者对“境遇式”教学模式的表达不一,但是其基本思想可以表述为:人或事物当时的一种存在状态的综合。罗祖兵将教学视为境遇性的存在,“它自身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外环境都是影响其表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它必须对特殊的境遇作出特殊的反应。”〔2〕20世纪20年代,教育学家杜威在“情境”教学方式方面运用了“境遇式”教学模式,他认为,在教学中“应有真实的情境,在情境里面促使学生思考真实的问题” ,〔3〕这里的“情境”其实就是“境遇”。美国伦理学家约瑟夫?弗莱彻对此问题研究比较深入,他断言,“一切事物正当与否完全取决于境遇。”〔4〕弗莱彻关注的重点在于境遇伦理而非境遇教学,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布朗在1989年提出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他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的活动和感知比起概念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这就足以见得“境遇性”教学的重要性。可见,西方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是比较成熟的。
  相比于西方成熟的教学模式,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我们没有相关的理论积淀,由于没有理论的根基,在研究上多是对西方的学习与借鉴。然而,生搬硬套、简单的移植效果并不理想。从国内对境遇式教学的理论研究来看,仅仅几篇论文而已,其中罗祖兵的《教学的境遇性及其教学行为表现》一文是目前在该领域研究相对比较全面的了。他认为教学的境遇性是对教学的动态表征,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成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互动、对话以及具体性等。从其研究的内容看也只局限于该种模式的应用探究层面上,对其相关的理论根基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可见,在境遇式教学理论研究方面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深入研究。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撑,实践应用上也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尽管我们国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精力,不乏有许多的教学改革实验,但这方面成功应用和推广的典范还是很少。为什么同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国度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背后深层原因的思考,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中西“境遇式”教学模式差异的根源
  (一)历史渊源的影响
  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不同,进而对今天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中西方教育思想观念的历史追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西方自古希腊苏格拉底以来,一向注重对人的启发教育。我们熟知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讲学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启发、追问,将问题的答案引出、导出。通过师生对话、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通过灌输给学生一个固定的答案。在柏拉图学园中,教师与学生或席地而坐、或漫步于林荫石路上,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和人生哲理的领悟。此外,西方一向有批判的传统,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对知识的求真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与超越。所以,西方社会的批判思维传统对其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育理念更新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见,“境遇式”教学模式在西方社会教育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在教学思想方面一向注重知识的灌输与传授,正如韩愈对教师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总体而言,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停留在“教”、“授”的方面,学生也只是一味地接受,很少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批判的思想就更少了。所以,从中国学术传统思想发展来看,继承是主要的方面,这就形成了中国儒家传统的“道统”思想,从周公到孔子、孟子……最后到韩愈,都是以继承者自居,前后相续,继承发展。在这种学术氛围中就很难产生批判的火花,自然在教育教学方面很少有大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考试制度也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学而优则仕”的人生导向和固定僵化的“八股文”考试模式扼杀了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由此可见,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教育教学思想方面与西方有很大的差距根源所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尽管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但限于传统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二)现实教育理念与体制的因素
  传统的教育思想渊源不同是导致中西“境遇式”教学模式差异的重要历史原因,除此之外,还有现实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的好与不好与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密不可分。没有先进、科学的理念指导,教育的发展就没有方向,就会迷失。理念先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世界上的著名高校如牛津、哈佛、耶鲁等,都是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的,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学习氛围。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也就是说教育体制要健全、合理。在一个好的体制、机制的保障下,教育理念才能够得到实现。西方教育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教育成效是与这两大方面密不可分的。所以,西方的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解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国家在教育理念方面相对还比较落后与保守,即便有一些先进的理念,由于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也很难实现。中国的教育整体注重对知识的记忆、掌握和运用的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基本是教与学的关系,强调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的现象在中国并不罕见。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以分数为最终标准。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大学,分数是一个重要的杠杆,支撑着学生的学习。中国的高考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莘莘学子奋斗了十几年就是为了这一朝。“高考定终身”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到国外留学、或弃考的现象,但这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高考是改变其命运的关键一步。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方面注重的是学生成绩如何提高而不是能力多强。所以,“境遇式”教学模式虽然很好,但很难推广,因为它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力提高了,但分数可能并不高,因为它侧重的不只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然而,现实教学中,教师教的怎么样是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说话的。所以,教师不会花费很大的精力用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应试技巧,得更高的分数,这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的期待。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便在高校教学中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很难适应和接受,所以,高校“境遇式”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可见,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会有很大的阻力。   三、启示意义
  通过对中西“境遇式”教学模式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层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存在的差距所在。历史积淀中的生存土壤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都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这种后果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形成连锁反应。基于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在教育思想方面与西方存在的差距,并充分认识到我国教育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正视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原因,我们才能为教学改革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机制。何强等认为:“境遇式教学通过设置合理的情境,让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并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学生从已知的现象或事实中推出未知的概念、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探究思维能力。”〔5〕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应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只有确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才能有改革和创新,从而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包括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诸多方面。现有的教育体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应试教育、考核机制等都需要不断改革。完善的教育体制是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有力保障。二是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应用要协调同步。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常见的现象。虽然有些教育理论已经研究的比较深入,但一落到教学实践中就会遇到蹩脚的难题,很难开展推广,因此,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失败。同样,教育教学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根基,只有两者协调、同步进行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成功。三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境遇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亦是如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相关论文

教学模式境遇中西差异原因
论“互联网+”背景下保险课程教学模式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
浅谈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及其影响因素
以差异化竞争为基础的企业市场营销战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
试论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环境义务及其应
浅析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