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多维视角下医学院校英语优质化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72 ― 02
  引言
  互联网+时代以及全球信息的共通、共融、共享为医学领域快速发展和吸纳各国前沿医疗技术及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由此,兼通医学和英语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备受重视。目前,我国这类人才紧缺,为满足社会需求和加快医学领域的发展,普通医学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与时俱进,英语优质化的创新模式研究不仅有利于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价值,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针对医学院校学生这一特殊性群体,英语优质化研究将从教育模式优化、课堂优化和实践优化创新三方面进行初探。
  I英语教育模式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间沟通交流增多等因素,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与新形势接轨,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医学院校每年为社会输入大量医学领域应用型人才,但是相比当前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新形势以及社会需求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医学院校本身又独具特色。所以,其培养模式更需要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契合,与社会结合,与院校特色结合、创新教育模式、实现教育优质化。
  1.1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多为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学”的重要性;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忽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思维;强调关注学生的统一性及其共性,忽略学生的个性化。以上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现象,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甚至行业性。创新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类管理”为指导原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加强创新医学院校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1.2构建分级分类的培养体系
  基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对分级分类教学提出了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4).这些规定使得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实行分级分类培养。
  分级分类具体来说,指选择教材、学习进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考内容及班级设置管理等方面都应有所不同。根据以上诸方面,结合医学院校自身办学特色,英语教育创新培养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三种类别:
  一级,大班授课,培养学生基本英语能力。大班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教授学生基本英语知识,扩大语言知识面,扎实语言基本功。教材选择可根据高等教育课程要求进行选取,同其他各类综合高校英语教程相近或相同。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30-45之内,教师采用传统与现代发达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级,中班授课,培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中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行业英语知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医学领域相关文献的能力。根据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和社会需要来看,培养学生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尤为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外文医药文献,能够有效吸收国际医药先进研究成果和技术,提高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择业的竞争力。二级的班级学生人数最好控制在15-30之内。教师主要讲解、辅导、答疑文献,帮助学生选择适当阅读材料,学生可自主学习,在保证按时完成阅读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进度。
  三级,小班授课,培养学生专业口译能力。小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国医学发展国情和国际交流形势对医学领域口译人才的需求。同时,中医国粹需要大力发扬。为此,班级学生人数应控制在15人以内,达到培养效果。
  以上相邻级别之间学生可根据测验考评结果,实行滚动机制。虽然,分级分类培养体系有自身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分级后的师资分配是否合理,师资队伍急需优化,学生对分级分类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等问题。
  1.3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育评估体系中教学评价占有重要地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既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评估。”以往采用的单一终结性评估模式要改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模式。
  除了以上两种评估模式相结合之外,还应实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主体多元化评价模式。
  此外,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创建需要丰富评价方式。传统的纸质评价方式单一,效果笼统。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我们可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如面试的方式、师生座谈的方式、场景观察的方式以及运用网络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遍使用,网络评价方式将成为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II英语课堂优化
  自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单位,课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优化课堂文化、课堂关系、课程与教学、创编精品课程、建构第二课堂等,优化英语课堂,实现学生的优化发展和全面提升。
  2.1建立“学习型”组织课堂模式   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推进,从树立人格、道德修养、审美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优化发展。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型”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时代所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课堂形式,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学习型”组织指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的需要,是学习者的一种内在需求。这种课堂形式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进行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学习型组织具体实施需要经老师和学生共筑愿景、进行团体学习,实现个体和组织的自我超越,再进行系统的思考。简单阐释为:1)师生在互相尊重各自目标、价值观的前提下,构建与课堂目标相协调的愿景,激发师生共同学习的内驱力。2)师生在同一课堂文化的感召下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团体的凝聚力、感受到归属感、认同感,营造集体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氛围。3)老师在组织中的应提高自身与学生交流的能力、擅长发掘学生的潜能;应根据愿景,制定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4)在建立学习型课堂的过程中,不断根据课堂情况,思考总结,为形成系统的“学习型”课堂奠定基础。
  2.2建设英语第二课堂模式
  第二课堂扩大了传统课堂的所指范围和功能,有助于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开设第二课堂既符合现阶段大学教学资源整合的需要,又符合时代形势和社会需求。努力创建英语第二课堂对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及课堂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授知识型”的束缚,拓展了“训练综合能力”的途径。不仅丰富校园文化和学习生活,而且实现了为社会输入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和普遍应用为开展第二课堂和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除近年较为常见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医学类英语特色演讲比赛,英语影视配音,英语地道口语大赛等活动外,我们还可利用如今人手必备的通信设施,手机及互联网,为学生搭建网络英语讲授课堂,趣味课堂等,如应用QQ聊天软件创建英语群组,应用微信关注英语学习公众号,甚至根据具体情况,用现在盛行的发红包,抢红包的方式,实行有奖竞猜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乐趣。
  课堂优质化的创新研究有利于促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现代教学体系的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优质发展和全面发展。
  III英语运用优化
  大学英语教学力求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择业时的竞争力,为社会输入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医学院校学生英语除了同其他高校培养目标相同外,还应具有在医学行业工作所应掌握的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为使学生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优化,医学院校教师应阶段性的给学生下发阅读任务,翻译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运用中发现的问题。以此,巩固学生英语知识,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互相用英语进行沟通对话,营造英语环境。通过开发网络平台,对基础英语知识和行业英语进行测评和拓展。
  医学院校应该协调各附属医院关系,加强医学院和各大医院就学生实习情况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用英语写病历,用英语进行查房,认真阅读英语原版药品说明书,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等,尽最大化,提供学生运用行业英语的机会。同时,实习老师对学生运用英语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评估。实习期满或实习期间,设立优秀实习生奖、优秀口语奖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英语的动力。
  IV结论
  综上诉述,通过分析英语教育模式、英语课堂及英语运用三方面的优化创新研究,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好英语知识、使用好日常英语和行业英语,能够有助于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关论文

医学院校英语视角优质院校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