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地理地质论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地质瑰宝

  在中国的版图上,似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敦煌这样吸引世人的目光,也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敦煌这般历经千年沧桑而兴盛不衰。在这里,奇峰林立的雅丹如梦如幻,似舰队远航;堪比天高的沙山浩瀚无垠,鸣声不绝;清澈恬静的清泉碧波荡漾,似明月倒影。它们大漠深处汇聚,静卧其中,构成了我国西部极端干旱区地貌单元的组合。神奇的沙山月泉环抱,莫测的雅丹林立,在这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不同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相互渗透融合,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这些都为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部,是甘肃和新疆两省(区)的交汇地。航空、铁路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敦煌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丝路沿线国家政策、道路、贸易和货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条件。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始于2013年,于2015年9月正式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中的一员。地质公园由两个地质遗迹为主的景区(雅丹景区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和两个游览区(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文化遗址游览区)组成,总面积2067.2km2(武法东等,2015),包含了丰富而典型的地质遗迹资源、文化遗迹资源以及生态、人文等其他资源。
  一、地质遗迹资源
  1. 极端干旱区地貌类型典型组合――雅丹、沙漠、戈壁
  “雅丹”一词是维吾尔语的音译,指平顶的陡土丘,由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十九世纪发现并命名,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典型的地貌类型。在地质公园内,雅丹犹如远航的舰队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劈波斩浪,气势磅礴;也如一座城堡,有纵横的沟谷如街道,有石塔、石柱似楼群、牌坊,神秘莫测;最精彩的当属拟人似物的雅丹:孔雀玉立、金狮迎宾、西域公主等栩栩如生。然而,当季风刮起时,景区内的呼啸令人毛骨悚然,这也是这里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
  构造上,地质公园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与阿尔金山构造带外缘的复合部位(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喜马拉雅运动初期(距今约4000万年前),南部的阿尔金山、祁连山迅速抬升,北部的低山丘陵也缓慢隆起。以南、北山前断裂为边界,在中间形成了安(西)――敦(煌)断陷盆地。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时期(距今约250万年到13万年前),安(西)――敦(煌)盆地内部形成了冲洪积物、河流/湖泊相沉积物,构成了区域雅丹地貌的物质基础。晚更新世(距今约12万年)以来,盆地缓慢抬升,雅丹地貌开始形成。季节性的流水沿着节理侵蚀地表,形成多条沟谷。风蚀作用使沟谷不断变宽、加深,形成了垄岗状的雅丹地貌;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垄岗状的雅丹体被逐渐分割成墙状、岛状;在风与流水的进一步侵蚀作用下,雅丹体慢慢变成塔状、柱状。雅丹景区分布有广袤的黑戈壁,其上散布着造型各异的风凌石,更增加了戈壁神秘和美丽。地质公园西部与库姆塔格沙漠接壤,各种沙漠奇观在这里汇聚。各种类型的沙丘、沙波纹,记录了气候环境的变迁历史。雅丹、沙漠与戈壁交相辉映,构成了地质公园奇特壮美的景观。
  2. 鸣沙月泉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敦煌市城南5km处。高耸的沙山,震耳的沙鸣,千年不涸的清泉,构成了中国西部极为震撼的地质奇观。这里全年多风少雨,四周多为戈壁沙漠,气候极端干旱。三危山和黑石峰山将风所裹挟的沙粒阻挡,使其沉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形成了现在高耸壮观的沙山。鸣沙颗粒色彩缤纷,有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是不同的矿物和岩屑构成的结果。
  据记载,鸣沙山的声响“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磐和鸣,进而金鼓齐鸣”,为自然的奇观。其声响有两种:“沙岭晴鸣”(即鸣沙山在盛夏晴天自生鸣响)和“和声于人”(即鸣沙山“人登之即鸣”)。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登上去又滑下来,但鸣沙山依旧巍然,鸣响之声依旧不绝于耳。鸣沙山沙响的科学解释有三种:静电发声说、摩擦发声说以及最有说服力的 “共鸣说”。在电子显微镜下,沙粒表面可见许多蜂窝状的小孔洞,构成了“共鸣箱”;沙粒之间摩擦产生的细微声音因此被放大,就发出了悦耳的声响(屈建军等,2007)。
  月牙泉在沙山环抱之中,形如玄月,清澈宁静,在夕阳的映衬下波光粼粼,成为苍茫沙海中亮丽的风景。月牙泉的形成是地质作用和水文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月牙泉处于党河冲积扇和西水沟冲积扇之间,松散的沉积物有利于地下水的流动,低洼的地势使地下水从扇端溢出, 便形成了“天下沙漠第一泉”。鸣沙山月牙泉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浑然一体,构成了干旱区的绝妙景致。
  二、文化遗迹资源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敦,大也。煌,盛也。”,意为敦煌是一个大而繁盛的城市,古今保存的众多历史文化便是那古丝绸之路上名城重镇的见证。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是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珍贵的宝库,因此被称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作为“敦煌学”的发源地,莫高窟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莫高窟的洞窟开凿在第四系沙砾层中,使得人类艺术宝库与地质遗迹浑然一体。莫高窟壁画中以“飞天”图案为奇,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的象征。
  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长城、河仓城与玉门关、阳关依旧屹立于戈壁风沙之中,见证着我国古代交通、烽燧和长城防御体系及其对古丝绸之路交通、交流的保障作用。玉门关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古城”再现了昔日敦煌的繁华,现已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度假、文化推广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三、其他资源
  拔起于茫茫戈壁的光伏产业园,太阳能板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奠定了敦煌工业腾飞的基石。鸣沙山下的胡杨林在唱响着生命的最强音。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敦煌人正是以这种坚韧的精神,世代不息的开拓着自己的事业。每到深秋,胡杨泛起金韵,与鸣沙山交相辉映。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为80余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构建了甘肃省西部防风固沙第一屏障,也使这里成为领略西域自然风光、体验丝路边关壮美、感受辽阔大漠风情的西北生态旅游体验地。多个民族在这里聚居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承创新,“打造世界一流文化旅游城市”已成为敦煌的目标。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敦煌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势必为此增光添彩。
  四、小结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西北地区地质遗迹的保护;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增添新内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同时将敦煌旅游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相结合,将发展旅游与科学知识普及相融合,极大地提高了敦煌旅游的品位与科学内涵,增强其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相关论文

经济带丝绸之路地质丝绸
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
宿迁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率管理的思路与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
基层地质勘探工作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浅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浅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