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学论文 > 电子机械论文

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118-04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Wu Xiaoyan et al.
  (Master Extension Station of Anhui Agricultural Machinery,Hefei 230031,Anhui)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he expounde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and analyse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Present situation;Analysis;Anhui Province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数千年来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安徽省是中国水稻种植和消耗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0万hm2,排在全国前列。全省水稻生产面积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6%,水稻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0%,水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7%,排在全国第6位。巩固稳定安徽省的水稻粮食生产,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对于增强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水稻生产机械化在安徽省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提高,2006年安徽省水稻机耕面积达到200万hm2,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为172万hm2,而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仅为4万hm2。至2015年,安徽省水稻机械化耕整面积达到221万hm2,水稻机械收获面积达到210万hm2,水稻机械种植面积95万hm2,水稻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水稻耕作和收获环节机械化已得到普及,尤其是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相对于耕作和收获环节,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栽植环节因栽植水平相对收获环节和耕整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对水稻种植机械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努力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提高耕整地和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2],对于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1 发展特点
  1.1 机械化栽植水平快速发展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有先后,水稻耕作机械化和机械化收获因起步早,已发展到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阶段,近年来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而栽植机械化在安徽省起步晚,直至2006年才开始进行大规模推广,近年来发展迅速。如图1所示,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8.6万hm2,发展至2015年的95万hm2。水稻栽植机械快速发展的原因如下: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把水稻栽植机械化的发展列入农机化发展重点内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尤其是机插秧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经济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高,购买机具能力提高,城镇化发展劳动力资源短缺,水稻栽植机具也逐步成熟,使得水稻栽植机械化在我省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水稻机插秧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力军。安徽省水稻传统种植主要方式以育苗移栽为主,机插秧相对机直播能提高产量、增加水稻抗逆性抗灾性,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双季稻产区,育秧移栽方式对于抢农时、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全年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安徽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方式是机插秧,如表1所示,机插秧是安徽省水稻机械化栽植的主要方式。
  1.2 育秧工厂发展迅速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促使了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规模小、分散的土地逐步集中起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推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2012年安徽省财政通过稳粮增产行动项目在全省30个水稻主产县建设育秧工厂,2013年在43个县建设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两年累计扶持建设育秧工厂406座。截至2013年,共有760座育秧工厂投入水稻育秧生产,可提供约1.91万hm2的机插大田用秧。2015年全省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达到1 181套。
  1.3 农机农艺结合得到深入 农机农艺结合的重要性贯穿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各个步骤,尤其在育秧、栽插、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栽插秧苗秧龄、长势、种植密度、营养情况等需要适应栽插机具要求,满足栽插条件,在育秧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及人为控制秧苗的秧龄、长势等,对育秧技术掌握的难度大;栽插过程中栽插行距、株距、深度、株数等需要根据机具条件及农艺要求合理栽插;使用机具收获时要求品种选择及大田管理时注意抗倒伏性。安徽省高度重视农机农艺的相互融合,成立了农机农艺结合领导小组,以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为载体,开展了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并在适宜安徽省水稻机插秧品种,水稻机插秧农机农艺互适性研究,适合水稻机械化栽植机具(宽窄行插秧机及制种专用窄行距插秧机的研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标准,为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机械化栽植水平总体不高 水稻生产的耕整地、栽插和收获3个环节中,机械化栽插水平较低,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推广和发展但仍然远低于耕整、收获,环节,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3]。如表2所示,2008年安徽省机械化栽植面积仅为机耕面积的1/26、机收面积的1/22,至2015年全省机械化栽植面积栽植面积也只有机耕面积和机收面积的1/3。
  2.2 栽植机具不能满足多种种植模式需求 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品种多样,对栽插条件要求不一,生育期不同、栽植时间不同,栽植密度不同,因而对株距行距要求也不同,并且有的品种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水稻机械化栽植方式有机插秧、机直播和钵体机械摆栽等方式,但应用较多的是机插秧的方式,但目前我国水稻插秧机机具行距多数为30cm,也有少数在25cm或20cm左右,机具行距固定不变,不能满足所有水稻种植品种及水稻种植要求,如杂交水稻制种要求母本行距为17cm左右,且父母本秧龄不一致,对插秧机的行距和插秧机秧箱的通过性就有更新的要求。且我国稻区地形多样复杂,有山区,有平原,地块大小不一,插秧机机型也不能满足多种地形需要。
  2.3 作业质量待提高 安徽省水稻机械化栽插的方式采用育秧并机插秧的方式。水稻机插秧的难点在于培育出满足农艺要求并且适合机插的秧苗。若采用工厂化流水线育秧能保证种子的播种密度合理均匀,使秧苗生长均匀一致,机插秧时便可做到栽插均匀。但因育秧工厂价格高,受农民购买能力限制,目前我省机插秧育秧仍是手工育秧占多数。采取人工育秧的方式播种质量完全靠操作者的熟练度,难以控制其播种密度及均匀性,影响秧苗播种效果,秧苗的合格率难以保证,直接影响了栽插效果。且人工育秧操作复杂,不仅在播种均匀性存在问题,而且在装土厚度、覆土均匀性和洒水均匀性等环节上存在难以准确控制的缺点,直接影响了秧苗的出苗率、营养情况、根系盘结及秧块的适机性,从而影响了栽插效果。
  3 影响条件分析
  3.1 机具投入产出比不高 水稻耕整和收获环节机具不是水稻专用机具,可用于其它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环节。耕整地采用的拖拉机配套旱地耕整机具可以进行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耕整作业,配套种植机具可进行小麦、玉米、油菜的种植作业。水稻收获环节采用的联合收割机经过部分零部件的改装也可收获小麦、油菜等作物。机具的适用性广,每季作业天数多,机具产生的效益越多,机具的投入回收的就越快。但水稻栽植机具的适用范围窄,尤其是插秧机只能用于水稻机插秧,在单季稻产期,插秧机一年只能使用一季,且水稻栽插季节适插期短,机具在一个生产年度的利用率低,机具作业效益相对低,且插秧机投入高,成本回收较慢。目前,1台高速插秧机扣除国家财政补贴农民还需要拿6万元左右,按每台年作业27hm2算,1hm2收作业费900元,去除成本150元,每台年仅获利2万元,约3年才可收回成本。3年后,机械保修期已过,维护维修成本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机具价格较高,投资回报率偏低。且目前常用的几种手扶式插秧机,价格均在2万元左右,除去50%叠加补贴,农户还需投入1万元左右,与投资收割机和拖拉机相比,投资回报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4]。
  3.2 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 农村基础设施如机耕路、水利设施、机具仓库等配套建设不到位,影响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5]。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对田块的规模,水利条件的好坏,机耕道路的配套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农田没有经过改造,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自然田块,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不配套[6]。机耕路的配套与否直接决定了机具能否下地的问题,目前农村的机耕路还有很多是20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已经破旧老化残缺不全,对一些大型的农机具的使用造成影响。田块的治理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也十分重要。田块大小不一、田埂较多、高低不平,水利设施落后,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水稻生产各环节尤其是栽插环节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严格,机插秧是中小苗带土浅插,栽插深度约0.5cm,田块平整度高,机插质量高,平整度差,容易产生漏插率高导致机插合格率低的问题。水利设施若简陋、老化、不通畅,制约着机插秧的发展,机插秧是薄水浅插、栽后间歇灌溉,对水利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机库棚的建设与农机具的增加不配套也制约着机械化的发展,目前农村多数存在农机具露天停放保存的现象,农机具长时间在露天遭受风吹日晒雨淋,加速了农机具的老化[7],降低了机具性能和作业水平,增加了维护和维修的成本,缩短了使用年限,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3.3 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扩张,使得农村大量受过文化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务工,目前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部分留守农民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长期种植习惯和小农意识限制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他们种植水稻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后,对产量和农机化技术追求不高,加上水稻生产环节尤其是机插秧栽插环节步奏多、操作复杂、要求严格,后期管理与传统的水稻栽植方式有较明显的差异,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农民会担心新技术的应用对产量会有影响,使得这部分农民应用新技术进行机械化生产积极性不高,他们习惯于靠天吃饭,满足于农业低水平产量、较落后种植方式的现状。
  3.4 农机工业发展较慢 安徽省是农机使用大省,2010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 411万kW,居全国第4位;2013年安徽省乡村农机从业人员400万人,约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25%,而全国农机2013年乡村农机从业人员有5 374.7人,约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20%,安徽农机从业人员在农民中的比重率高于全国水平。虽然农机从业人员较多,农机总动力和农机化水平在全国前列但农机工业发展较慢。2010年安徽农机企业大概有94家,农机工业总产值为368 717 8万元,不及全国农机生产大省――山东省内农机龙头企业时风集团和福田雷沃重工两家销售收入之和[8],位居全国第14位。国内主要农机工业大省农机生产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均远超过安徽省,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省的农机生产企业分别为571家、324家、307家、257家;农机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03 176 686万元、46 215 299万元、32 133 636万元、14 725 912万元。安徽的农机工业不仅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并且还存在普遍缺乏名牌主导产品和主流产品、企业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安徽传统的农机龙头企业飞彩、全柴生产农用车和柴油机并不是作业机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阜阳拖拉机厂、淮丰公司、长江农业装备公司等一些较传统的农机企业在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市场竞争中也无法突出优势。奇瑞、大同先后进入安徽农机市场,为安徽农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但因企业年轻在激烈的农机市场竞争中也缺乏优势。在这些农机生产企业中,生产插秧机的主要有大同农机、奇瑞瑞创、安徽天马、安徽天时插秧机制造公司等,与井关、洋马、久保田、东洋及富来威等市场上主流的品牌插秧机企业相比,产品科研力量较弱、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质量粗糙,竞争力较弱。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机械制造、农艺栽培、种子工程、环境工程、化学、生物及信息等领域,只有这些领域和技术相互协调融合才能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工业引领着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健全的农机产学研体系才能带动农机化的发展进步,农机工业强大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也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亦是如此,农机工业较发达的省份农机化水平就较高,如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   3.5 公共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 安徽省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农机技术推广、质量鉴定、安全监理等机构体系,承担着农机技术推广、农机产品鉴定和农机作业安全监理方面的公共服务,缺乏专业从事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等职能的部门机构。现有的公共服务机构存在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保障不足、服务人员素质待提高等问题。以安徽省农机推广体系为例,全省有105个县(市、区),共建立77个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存在部分两个牌子一套人员的现象,并且有6个差额预算和6个自收自支性质的推广机构,财政供给不足,影响了服务能力提高;在编机构人员存在学历偏低、年龄机构偏大及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的现象,全省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大专以上学历占54%,40岁以上有432人,占51.6%,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有258人,占30.6%。
  安徽省农机化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合作组织规模小、形式松散、管理粗放、基础建设落后等影响了农机化社会服务质量。尤其在水稻机械化生产方面,水稻栽插机械化的发展必须依托农机合作社和大户的带动,机插水稻育秧要求高、技术复杂、作业链长,栽插机具投入高,且秧苗后期管理严格,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具资源和人力资源,采取订单集约化作业,育插秧一条龙的形式,可提高机具利用率,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有利于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关论文

安徽省发展现状安徽水稻机械化现状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研究
试论我国苹果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纺织印染行业现状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